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地理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6-11 03:12:46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地理高一()期末联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近年来,在浙江农村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一体化产业链,并出现“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特色农业基地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气候变化 B土壤改良 C科技进步 D劳动力增加

2新的运营模式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生产成本 B增加产品库存

C增加营销时间 D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1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这种农业专业化强,要求科技水平高,再加上互联网,这些发展都必须有科技条件的支撑。C正确。

2新的运营模式减少了销售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旅游等新的产业活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产品库存缩短营销时间,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

2 北京时间2018128223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世界标准时间(零时区)为

A7月18日23分 B7日22时23分

C8日18时23分 D8日22时23分

2“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两个月内,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西昌居民看到太阳从东北升、西北落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答案】1A

2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长征三号发射成功在北京时间128223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标准时间为零时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所以火箭发射成功时,为世界标准时间7月18日23分,故选A。

2火箭发射升空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A错。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B错。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后向北移动,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C对、D错。故选C

3 “8424”西瓜属喜温耐热不耐寒作物,喜光、耐盐碱,适合生长在肥沃的砂质土壤中,“8424”西瓜于1984年在新疆培育成功。1987年在上海引种该品种,并于2005年开始在沿海围垦滩涂种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上海相比,新疆种植“8424”西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C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D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

2能够在沿海滩涂种植“8424”西瓜,主要是因为上海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B市场需求量很大

C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生物科技力量强

【答案】1C

2D

【解析】

1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A错,C正确;与C选项相比,相对于上海来说,新疆高山冰雪融水丰富不是最为优势的自然条件,排除B;根据材料“8424西瓜耐盐碱,可以在沿海围垦滩涂上种植”,因此D选项也不是最为优势的自然条件,排除D。故选C

2根据材料可知,8424西瓜属于新型品种,由于品种的改良,使得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这主要与上海生物科技力量强有关,D正确;与交通运输的改善、市场需求以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等关系不大。故选D

4左图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右图是该城市不同地点人口变动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且该市盛行西南风,则钢铁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布局在

AB地、C地 BC地、E地 CA地、E地 DC地、D地

2该城市的A,B,C,D,E五地中,人口总量基本不变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E地

【答案】1B

2B

【解析】

1本题考查城市工业的布局,钢铁工业对水源和大气有污染,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由于该市盛行西南风,故C地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应靠近文化区、科研场所及环境优美的地区,E地合适,故选B

2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图乙中人口迁移差额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A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为-15%,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减少;B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和为0,人口基本不变;C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为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总量增加;E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为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人口数量增加。综合考虑选择B

5 20181024日,全世界最长的桥隧结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设计了近7千米的海底隧道,主要目的是

A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成本 B避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航运

C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 D减少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

A明显改善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B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C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D导致香港住房和就业压力加大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1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隧道建设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通行时间;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中心处,主要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航运;台风灾害主要是对海上及沿海地区的影响,海底隧道在海面下,并不能减少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据此分析选B

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澳门物流业并不占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会对区域生态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大桥建设会促进区域建设,可能会减轻香港住房压力。据此分析选B

【点睛】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利于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区域发展;②有利于提升城市等级,扩大城市服务范围,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③有利于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行程,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区域间的综合运输网,加快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④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⑤有利于拓展城市经济腹地;⑥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6图示为武汉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注:市域范围包括主城区和远城区),读图,完成问题。

关于武汉市常住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武汉主城区人口减少,远城区人口增多 B武汉市的人口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

C主城区人口变化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化 D远城区人口变化主要原因是逆城市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图中显示,从1990~2014年,武汉市主城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武汉市主城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A错误。图中显示,2000~2010年武汉市市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高于1990~2000年,2010~2014年市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2000~2010年,表明武汉市的人口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区域环境恶化会阻碍人口增长,而武汉主城区人口一直呈较快增长,因此主城区人口变化主要原因不是环境恶化,C错误。逆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和乡村迁移,而武汉市主城区人口仍然在增长,因此远城区人口变化主要原因不是逆城市化,应是郊区城市化,D错误。

【点睛】

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郊区和乡村迁移分散化过程。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市中心区的衰落。

7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的是

A.淡水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耕地资源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详解】

资源越丰富,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越发达,则利用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而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费量越大,则环境人口容量越低,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8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洞庭湖平原、汉江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共同组成,A正确;本区河流、湖泊较多,有零星沼泽分布;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质疏松是东北平原的特征;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质黏重,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9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该市甲、乙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甲、乙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邻近商业区,居民购物比乙区方便 B乙区居民收入一般高于甲区

C甲区交通便利,房价高 D乙区远离市中心,房价低

2关于该市工业区区位选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 B接近中心商业区,有利于结构调整

C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 D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甲住宅区与商业区之间有河,购物不方便;乙区位于城郊,地势较高,且位于风景区附近,因此地价较高,应为高级住宅区,故B正确。

2城市工业区离城区较远,是为了减少对城区的污染,与调整产业结构无关,不宜接近中心商业区,B项符合题意要求。

10下图示意某国近五十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仅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的前提下,图示时段该国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年份是

Ad Bc

Cb Da

2该国近年来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B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C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D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d之前都是正值,也就是一直在增加,在d之后为负值,所以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d.故选A

2该国近年来的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故选B

11下图是某国沿纬度为30o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国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2下列四项,属于该国的是

A好望角 B桂林山水 C富士山 D大堡礁

3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处是平原区,此处河流少,但地下水丰富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

C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D有丰富的铁、石油出口

【答案】1D

2D

3A

【解析】

【分析】

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区域环境特征。

1根据该国的经度位置和地形剖面图分布判断为澳大利亚,则该纬线为30°S。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半球,D正确。故选D。

2大堡礁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大堡礁纵贯于澳大利亚的东北沿海,D正确。故选D。

3澳大利亚中部为大自流井盆地,尽管降水较少,但地下水丰富,A正确。澳大利亚东岸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B错误;澳大利亚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C错误;澳大利亚出口的矿产中没有石油,D错误。故选A。

12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在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2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3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答案】1C

2C

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等知识。

1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穿过厚厚大气到达地面,在这过程中,部分太阳辐射能被大气吸收或反射,而大部分则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或者反射、散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能量;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由上可知,①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A错误;②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大部分达到地面,B错误;③代表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C正确;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多而导致大气逆辐射作用加强,D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根据已知知识分析,温室效应是指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大气变暖现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能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进而大气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所以与温室效应有关的过程是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对应图中③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多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减弱,温度低;夜晚大气的逆辐射④增强,温度较高,所以昼夜温差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 传统城市公园主要是通过铺设草地、种植鲜花灌木等,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城市森林公园则是通过模拟自然来恢复自然,让城市居民能融入自然。2018年起,北京城区开始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园内地面大部分由园林树木修剪下来的树枝打碎后压制而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城市森林公园实现“让城市居民融入自然”的可行措施是

A种植常绿阔叶林 B建设木质休闲道

C开辟自然保护区 D经常修剪旁生枝叶

2园内采用细碎树枝铺就地面的作用是

A有效截留雨水 B缓解热岛效应 C循环利用树枝 D吸附空气尘埃

3北京城区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面临的困难可能是

A城市用地紧张 B树木成活率低 C建设资金不足 D园林工人不足

【答案】1B

2A

3A

【解析】

1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突出了模拟自然来恢复自然,营造“近自然”生态景观。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种植落叶阔叶林较为合适,A错;建设木质休闲道,营造“近自然”生态景观,B对;城市土地面积有限,开辟自然保护区多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和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为目的,在城市里修建不现实,同时也不利于周边居民的生活,C错;经常修剪旁生枝叶不利于自然环境原貌的呈现,D错。

2园内采用细碎树枝铺就地面的作用是有效截留雨水,增加地表下渗,A对;结合材料可知树枝已经打碎,不能起到缓解热岛效应的功能,B错;树枝被利用起来。但还没有做到“循环利用”,C错;不是为了吸附空气尘埃,D错。

3北京城区土地面积有限,在北京市打造大面积的城市森林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用地紧张,A对。北京市是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树木成活率高,B错;北京市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足,C错;北京市人口众多,园林工人充足,D错。

14除赤道外,在地球上凡是太阳直射的地方必然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昼最长,夜最短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直射点半球位置对昼夜长短影响的掌握程度。

【详解】

除赤道外,太阳只能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半球某地,当直射北半球某地时,包括直射点在内的整个北半球昼长夜短,当直射南半球某地时,包括直射点在内的整个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不符合题意。要达到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只有直射南、北回归线时才可能出现,排除D

15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据此完成小题。

1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定胜天思想

C.人地对抗性思想 D.和谐论思想

2.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答案】1D

2D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反映了人地协调发展思想,体现了和谐论思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结合上题结论,人地协调发展,使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 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工作者通过高科技设备采集的地理信息,并采用摄影测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与仿真等技术,实现了新疆境内300多处长城资源遗址点的容貌复原,不久的将来,人们通过网络就能遍新疆古长城。下图为新疆境内考古复原的长城遗址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获取新疆境内长城资源信息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2推测古长城遗址在新疆境内呈东西走向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游牧民族迁徙 B避开风沙流水侵蚀

C便于田野考古勘察 D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古长城遗址对新疆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地理信息系统(GIS)不能直接获取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方面应用广泛,A错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广泛,还可以进行精确的测量等,获取新疆境内长城资源信息数据要求不是非常精确,因此GPS技术不适合运用,B错误;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广泛(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拍摄清晰的地面图像,提供新疆境内长城资源信息数据,C正确;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不适合用来获取新疆境内长城资源信息数据,D错误。故选C。

2天山牧场有冬夏牧场之分,古长城呈东西走向阻断了牧民南北向迁徙,A错误;该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古长城呈东西走向可以防风沙,当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不严重,B错误;古丝绸之路是东西走向,导致南北向联系不便,田野考古需要在野外进行,联系不便会影响考古进行,C错误;古长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军事防御,图中古丝绸之路是东西走向,为保护古丝绸之路不受周边敌人侵扰,才修建了长城,进行保护,D正确。故选D。

【点睛】

田野考古学的名称,是20世纪初正式提出来的。但当时的田野考古学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遗迹和遗物,依靠地图进行调查,有时则要根据调查结果,测绘地图,作为记录的附件。以后,世界各地的田野考古转入以发掘为中心,并扩大调查的对象和范围,方法逐渐完善,技术快速进步。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相继被采用,许多机械设备被用作调查发掘的工具。利用航空照像和卫星照像、磁力探察和地抗力探察等方法以发现遗迹和遗物,用红外线摄影和用其他各种特殊的摄影技术测量和制图,为进行花粉分析和各种物理化学断代而取样,以及将发掘出来的遗迹保存于现场等等,都使得田野考古学的工作面扩大,技术性加强。

17下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湖中小岛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

A1898 B1945 C2048 D2123

2该小岛的岩石类型及物质来源最可能为

A页岩 地壳 B花岗岩 地壳 C玄武岩 地幔 D大理岩 地幔

【答案】1D

2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观察图示,结合文字信息,该湖为火山口湖,结合图中等高线形态及2050两侧的数字,可以判断这个湖泊的水位高达1950米,湖中小岛出露的地方有两条等高线,一条应该和湖面一边高应该为1950米,另一条应该是2050米,岛屿最高处应高于此2050米,故只有D项符合。

2.由文字信息火山岛可以推测这是由于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岛屿,岩浆主要源自地幔中的软流层。答案选C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及地壳构成、地壳运动的知识。

【名师点睛】该题以火山湖为背景,考查特殊地貌等高线的判读,掌握等高线的判读规律和特殊地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下面分别剖析之。

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风蚀蘑菇和女王头成因各异,但形态相似。

风蚀蘑菇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孤立岩石经风沙侵蚀而成的蘑菇状岩体。靠近地面气流含沙粒较多,磨蚀力大于较高处的气流,以致岩石成为顶部大、基部小的风蚀蘑菇。水平节理发育或下部岩性较上部软的岩石更有利于它的形成。其景观图如图11.

女王头位于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一群由于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而形成的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其景观如图12.

18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小题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答案】1B

2A

【解析】

1.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选择B

2.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选择A

19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异常,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甚至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这些只是局部地区的小范围的环境问题。选择B。

2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人口增长阶段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 B C D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1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命保证能力增强,人口死亡率降低,从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故B为正确选项。

2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值,人口数量就在增加。所以图中③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变负,人口达到最大值。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地质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是什么?

(2)图中的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了保证耕地的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造一座水库,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选出最适宜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水库最适宜建在③地,理由:位于耕地主要分布区的上游,对耕地的灌溉水源可以起到调节作用;附近村落少,影响小;工程量小;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量丰富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特征和水库选址。

【详解】

1)从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到,该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因为中间等高线数值较小)。

2)水库最适宜建在③地。理由:材料中提到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③地位于耕地主要分布区的上游,对耕地的灌溉水源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到附近村落少,影响小,工程量小;从图中河流的位置看,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水量丰富。

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要季节及理由。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2)平原和内陆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2分);A地处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2分)

(3)秋冬(2分) B地秋冬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第(1)题,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2)题,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第(3)题,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杭州湾沿岸区域略图。

材料二 长安福特汽车公司落户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后,当地管理部门同步规划并启动了3平方千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成功引进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

(1)该区域七、八月份最易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对图示区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与宁波比,杭州城市发展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福特汽车公司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_______。简述杭州市大江东产业区企业集聚的意义。

【答案】(1)洪涝(台风) 干旱(2)缩短了两地之间的交通距离;加强两地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3)政治优势,杭州属于省会;交通更加便捷;旅游资源更加丰富;科技人才优势更明显(写出其中3点)(4)生产协作(1分)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企业间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杭州湾地区为地理背景,重点考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气象灾害、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意义、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集聚的意义。

【详解】

1)读图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79月份多台风天气和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多伏旱天气。

2读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意义可从缩短运输距离、加强两地联系、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看杭州通过钱塘江连接入海,地理位置更为优越;社会经济方面:杭州为浙江省会交通、政策、科技、人才优势更为显著。

4汽车组装厂和各零部件厂的工业联系属于生产联系;工业集聚意义可从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等方面分析。

【点睛】

工业集聚的意义:

大量企业集中在较小空间联合布局时,可为各企业之间创造广泛的协作条件,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从而提高生产率,减少生产费用和交换费用:①集中布局保证了较短的空间距离,利于企业间运费降低;②可共同建设和利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缩短了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使生产、生活成本降低;③可以综合利用原料、燃料等资源,减少浪费;④有利于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和便于互相沟通信息。

24读下列材料以及印度矿产资源、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印度的人均耕地逐年下降,1960年为0.21公项,1999年已成为0.10公顷,减少了一半还多。预计到2050年,人均耕地只有0.07公项。40年来,印度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倍,但人均粮食增长量只有35%。

材料二: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

(1)从材料可以看出,目前印度在人口、耕地、粮食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是什么?

(2)除印度以外,你还知道亚洲的哪些国家人口超过1亿。(至少写出3个)

(3)分析班加罗尔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

【答案】 (1)(4分)印度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减少;粮食出现短缺。

(2)(3分)中国、日本、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3)(3分)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市场广阔;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政策的支持等。(任答三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目前印度在人口、耕地、粮食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减少、粮食出现短缺。

(2)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日本、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3)班加罗尔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环境、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回答。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地理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