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07 05:03:46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工作简报

14

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85

善行者无疆,苏州大学“绿丝带”公益团无畏前行

“善行者无疆”,面对新时代的到来,青年大学生们肩负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苏州大学“绿丝带”公益团于201877日正式出征。

出发之时,绵延的梅雨并未浇灭志愿者们对大漠的期待,全体团员均及时抵达火车站与团队集合。在火车站里,志愿者们拉好旗帜,挺直腰杆,脸上满是温暖的笑容,在欢声笑语中、在苏州站前共同立志,为公益无畏无惧。那时,志愿者们便是火车站内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饱含了对腾格里沙漠的期待,对致力于做公益环保,服务社会的坚定。

“绿丝带”公益团从江南水乡到西北大漠,队员们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只为到达公益梦开始的地方。

为营造活动氛围,也更进一步发扬团队精神,志愿者们统一身着队服,怀揣对环保公益的绿色种子,踏上前往甘肃民勤的列车。长达27个小时的列车之旅无疑是漫长的,志愿者们却并不因此感到无聊,在简单的休整后,成员们齐聚同一车厢,一场别开生面的脑力比拼在这些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却同样拥有一个“公益心”的志愿者之间展开。

志愿者知识交流,快意分享。激烈的活动、热烈的比拼,志愿者们的欢声笑语甚至打动了周围的乘客,他们也被团队的公益经历、公益志向所打动,对团队志愿者们投以赞许的目光。活动休憩间,团队成员也讨论着对沙漠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尽管沙漠条件严酷,但仍然不能削减志愿者们期待公益、宣传环保的热情,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志愿者们已迫不及待地想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更好地保护“苏大林”、传承环保和公益精神。

志愿者们的欢笑伴随着火车“隆隆”声前进、驶进黑夜的怀抱、大漠的壮阔仿佛在眼前若隐若现了:夜、默不作声、布满繁星,大漠的眼神静默、如同那星子一般遥远明亮、如幽深雨巷里传来的叹息、是梦一般的悠远迷朦,无须多言,志愿者内心似乎已然对城市的霓虹灯淡去了依赖、多了一份对“苏大林”绿荫蔓延的雄心壮志。“绿丝带”是沙漠绿化的引领者,是注入沙漠灵魂的生命泉水,更是“坚守”与“继承”的代名词。

六年历程走向更远,团队将会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世上最美的语言正在耳边萦绕,不仅是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公益团更愿将其铸就成祖国西北永不凋零的“绿宝石”。

热情坚贞的苏大人一直在坚守,苏州大学“绿丝带”公益团也仍将继续坚守,在甘肃民勤腾格里沙漠继续为公益发声,用手、用心、用汗水维护着那片属于苏大人的绿洲,铸就绿意盎然的美丽中国。

(材料与化工学部“绿丝带”公益团供稿)

(转自中国青年网)

苏州大学志愿者社区募捐,做“爱的搬运工”

79—713日,苏州大学医学部苔衣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在菁英公寓、海德公园、荣域花园三个社区,开展了募捐冬衣、回收旧书、温暖西部的活动。

“虽然我遭遇了很多的挫折。无数次地怀疑过这个活动的意义。但是我觉得周进哥哥说的有道理,就是情怀。就是让那些孩子们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你身处困境,还是有那么一群人在关注你,帮助你,这是这个社会的温度。即便是简单的以‘衣物’这种方式。”天马行空的想法雏形一步步地落实成为确实可行的计划安排,项目的发起者张秀秀感慨万分,“反正…能够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可以通过捐衣这种方式帮到孩子们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亲身参与发现爱、传递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善意,体会到了奉献的独特魅力,对与人沟通、换位思考和相互尊重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明晓归处,对爱负责

菁英公寓的居民很重视衣物的实际去向和惠及人群。这个衣服回收之后是要寄到哪里去?放久了的衣服可能不干净怎么办?这是对苔衣计划此次活动感兴趣的居民们提及最多的问题。

队员们很耐心地一一解释:“我们募捐到的衣物和书籍会先联系快递公司运往北京西部温暖计划总负责处,然后那边会负责衣物的清洁以及分类,最后统一分配到西部地区的贫困县市。”本着对居民们的爱心负责的态度,队员们还请参与捐献衣物或书籍的居民留下了联系方式,通过社区居委会的消息平台随时跟进捐赠物品的去向。详细的反馈是团队的一大亮点,只有明确其最终归处,善意才无后顾之忧。

每位居民能够捐献的爱心虽小,但是涓涓细流终会汇成苍茫海洋。珍视每一份小心意,才能看到大希望。

老骥伏枥,爱心接力

在海德公园,团队成员们惊喜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来自爷爷奶奶辈们的热情。活动前的准备还未完成,就见老奶奶过来向队员们询问详情,得知是在募集冬衣书籍,迫不及待地表示,家里旧衣服多,收一收就给拿过来,明天女儿回来,让她也好好整整。未几,奶奶捧着一大袋厚衣服赶来时身后还跟着亦步亦趋的小孙子。放下衣服后,男孩咿咿呀呀地扯着奶奶,只见奶奶抱起他,不厌其烦地劝着:“新鞋是爷爷刚买的,还没穿过呢!等你脚长大了,穿不下了,我们再来捐好不好?”回过头来无奈地告诉队员,“他非要把自己的新鞋也一起拿过来!”听者都笑了,由衷地感到喜悦,不只因募捐到了衣服,更因为看到了爱的传递、嗅到了爱在最年轻一代身上绽放出的芬芳。

队员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一对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夫妻发出感慨,他们已经老了,不能再在岗位上为社会贡献了,但是趁着还能想还能动,还是想要尽己所能替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才算活得问心无愧;他们还打算去山区支教,用大半辈子存下来的知识与经历再发挥几年余热。

爱在传递,生生不息

善意无关年龄,甚至因经历得更多而更懂得体恤;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让孩子亲手把自己的旧衣捐给团队--这远比苦口婆心的强灌式更能让下一代直面爱、体会爱、学会爱。

荣域花园的捐赠者以孩子为主,稚嫩的双手捧着曾经心爱的睡前故事、彩色绘本,请队员们帮捐给更需要的人。桌面高高摞起的书籍,承载着孩子对孩子的殷殷关切。

海德公园的一位母亲领着一对龙凤胎来到团队摊位前,两个孩子乖巧地一左一右扶着衣袋、努力踮起脚、伸长手,将衣服递给队员。母亲告诉队员们,希望小孩长大后仍能记得自己做过的每件善事,能够坚持帮助他人,成为懂得珍惜、知足,懂得感恩、回报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正因还有很多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家庭氛围,父母从小教导孩子感知、奉献善意,故而爱如活水,源源不绝,润物无声。 行李箱、婴儿车、自行车、电动车……786件衣物、185本书籍——它们满载而来,卸下沉重却又轻盈的善意而去。踏着一路阳光,散开满园芬芳。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此次活动能够真正惠及西部地区有需要的孩子。虽然彼此互不相识,但因有爱,你我心意相连!

(医学部苔衣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供稿)

(转自中国青年网)

探寻历史踪迹,感受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民族文化精华。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昆曲是发源于苏州昆山,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戏曲。评弹和昆曲都是苏州传统文化的瑰宝。苏州大学文学院“探寻姑苏历史渊源——苏州博物馆中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团队在79日参观了苏州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旨在亲身感受苏州这两种表演形式的历史文化。

早上十点左右,团队成员来到位于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中张家港3号的评弹博物馆。进门便是介绍评弹概况的展厅,二进大厅还原清代的评弹表演场所和表演书目,楼上介绍评弹表演史和展示留下的一些评弹手稿如《黛玉葬花》、《重游延安》等。这些泛黄的手稿纸片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最初的创作形态和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方式,手稿作为创作过程背后的故事是研究评弹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稍后团队成员到达苏州昆曲博物馆,陈列厅展示了昆曲的任务、作品、事件等,作品厅收藏了大量的昆曲演出脚本,特别之处在于还有昆曲的声音留下,戴上耳机可以听到昆曲的唱段。还有一个构造精美的古戏台,对于昆曲舞台的研究颇有价值,是昆曲表演艺术的一种延伸。

给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排排华丽的戏服,让人叹为观止。昆曲悠扬动听的唱腔、丰富多彩的剧目、华丽典雅的唱词、精致优雅的表演……都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大家都能看到台前的完美演出,却鲜有人关注幕后人员的付出。昆曲具有其独特的魅力,那精彩的舞台呈现效果里,一半的辉煌归功于演员,而另一半成功,非那一件件剧装戏具莫属。演员让那些戏衣有了鲜活的生命,但没有戏衣的衬托,又怎能体现出演员的细腻俊美和眼角眉梢的东方神韵?

苏州的两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评弹和昆曲的差别在两个博物馆中也能看出。评弹的唱词多为普通的口头文字,如“好八连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毛主席教养的好学生”,“一粒米啥稀奇,一粒米哪哼好算大事体”。评弹博物馆的设计也契合这种语言特点,贴近民众,雅俗共赏。而昆曲的唱词典雅,婉转唯美,抒情性强,丝丝凉风润,柔柔水磨音。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如“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昆曲博物馆乐器、服装陈列井然有序,墙上挂有昆曲文木雕、砖雕等,整体呈现出典雅庄重的风格。通过观赏博物馆内珍藏的人文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为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发展添砖加瓦。

(文学院“探寻姑苏历史渊源——苏州博物馆中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团队供稿)

(转自中国青年网)

调研当地情况,举办医学讲座

——医行大别山团队于程河村村委会举办家长讲座

通过前三天的趣野夏令营活动,队员们发现了实践地点石头咀镇村民有一个明显的地方性特点:当地的眼疾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水平,不仅是小孩子,在成年人和老年人里同样常见,而且家长们对孩子们眼部问题的重视程度很低。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团队决定开展一次关于当地眼疾的普及教育讲座。

正常的斜视率是百分之四左右,而在当地的发病率大致可达百分之十五以上,平均每二十个孩子就有一两个患有较严重眼疾,以内斜视和上睑下垂多见,长期下去,会有很多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正常视力发育和脊椎发育,并且对就业和心理健康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根据这些情况和当地并没有完全重视儿童眼疾的现状,医行大别山团队咨询了苏大附属第二医院和理想眼科医院的老师,决定利用孩子们运动会的时间在三楼空教室给孩子家长们开展一次关于眼科疾病检查预防治疗的医学普及性讲座。

讲座于610分如期在三楼教室开始,队长刘畅担任主讲。讲座首先列举了氟斑牙的案例,即在国内某村子中出现大批村民牙齿变黄脊椎侧弯的现象,后来通过测试发现是当地土壤中氟元素的含量过多导致,以此引到了石头咀镇的现状,以自己在镇里的见闻举例,说明眼疾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之后介绍了如何通过简单的眼部体格检查来大致确定孩子们的眼外肌是否正常,并且列举了患斜视与上睑下垂的危害,不仅是美观和影响视力,也会有很多其它的影响,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危害,而大家却鲜有人意识到它的危害,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最后,通过咨询老师的答案,给家长们介绍了治疗的方法与参考价格,这是一项眼科的常规手术,花费不是很大,并且应该在孩子还小时就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会后,家长们热烈鼓掌,并且有六七位家长进行了咨询,意识到好像是有一点问题但自己却忽视了,主讲刘畅与几个医学部队员一同给予了建议。

本次夏令营活动最初并没有准备医学相关活动,但偶然发现了这个现状,就尽快准备了这次讲座。尽管有些仓促,但此次医学活动依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和回应。成员们都希望儿童眼疾现象能引起当地人的重视,更希望所有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医学部医行大别山实践团队供稿)

MT暑期愈心之旅,用声温暖彼此

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内涵及妙不可言的旋律,在生活发展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苏州大学音乐学院MT愈心计划团与广济医院展开了一次深度合作。

79日,团队四位志愿者在广济医院张医生、苏大音乐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始了两个病区的愈心之旅。应各位患者的需求,团队成员教授了歌曲《忘情水》,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使患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人手中乐器的特点,用乐器击拍出患者内心的音乐节奏感,带来不一样的音乐感受。而在充满活力的儿童区,面对一群可爱的的小天使们,一首《那些花儿》,让孩子们放松起来,同时团队成员向小朋友们进行活动的展示,教授孩子们用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来释放自己内心。

712日,第二次的活动则采取了分组的形式,两人负责一个病区。团队中两位小志愿者为老年患者带来了一首《映山红》。这首老歌打开了他们的记忆闸门,令人感动不已,获得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他们甚至自愿上台为大家演唱,还成立了男女两个组合。台上唱歌,台下伴奏,交相呼应。在活动进行的尾声,许多患者纷纷“点歌”。而在另一个病区,一首《小幸运》形象诠释了MT愈心计划的意义,遇见彼此,是一种幸运,能够携手共勉,亦是一种幸运。

以上,可以看到MT愈心计划团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这条路上,还有许许多多地医生、老师、同学们共同努力,而已经走过的路,会留下绚丽的色彩。MT愈心计划暑期之行,团员们会更加努力,共同进步!

(音乐学院MT愈心实践团队供稿)

昆山台商二十年

——源于情感的深度维系

在台商撤资蔚然成风的时代背景下,昆山能够从此异军突起,台商投资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其背后必然有其特殊的吸引力。2018716日,为了解读“昆台引力”背后的密码,“昆台引力”团队一行人走进昆山台协国际商务广场,与台商代表及政府官员对话,实地探访其中的奥秘。

以地理作基,以情感维系

“大家早安。”昆山市台商协会长宗绪惠先生如约出现在了会议室门口。自信、乐观,是他给团员们最直接的印象。当时,刚刚建成国家级开发区的昆山正处于招商引资的黄金时间,而宗先生作为第一批台商也正在探索这片土地上未知的商机。良性的双向需求在台商与昆山市政府间初步搭建起了合作的桥梁。

当然,除了昆山市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支持,当地人民与台商一同营造的文化生活氛围也是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台办张琴副主任告诉团队成员,昆山一直致力于建造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塑造融合式的人文环境。宗先生和陈丽梅女士对这一说法表示了认可。他们反复强调:“昆山政府给我们的感觉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一种温馨感。”

贴心的服务型政府,与时俱进的导向型政策

台湾和大陆间存在的法律制度、文化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曾给初来乍到的台商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昆山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为台商服务的“马上办”平台。昆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台办的陈煜主任表示,在成立初期为了能够及时的为台湾同胞们解决问题,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经常半夜接到台商们寻求帮助的电话,这个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张琴主任则表示,“政府始终坚持着让台商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投资。”

未来在何方:腾笼换鸟,去粗取精

调研团队在通过和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台商投资服务办公室的陈煜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与未来的重点,将着力于通过政府收购等方式淘汰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引进优质的台湾本土企业,比如精密机械、精细化服务业、生物医药等方面,加强产业对焦,完成“腾笼换鸟”的工作,实现去粗取精,提升昆山产业的质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昆台引力”实践团供稿)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