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发布时间:2020-10-13 20:44:12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第一篇 我考上了兴隆一中

1987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结束,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那年的中考作文紧跟时代考了《给战斗英雄徐良的一封信》。还好我看了8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徐良被请到了晚会现场。有好多同学不知道徐良是男的还是女的,因此闹出了很多笑话。我的语文成绩得了98分,但数学却只得了61分。我在我们当地的那所初中,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兴隆一中。

中国人的命运自古好像就与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古代就要通过应考来获取功名利禄,现代社会也要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因此,那些考上和考不上的命运就不一样了,是否考得上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命运也有了不同的转机。我所在的那所初中,是村办初中,一共也就二十多个毕业生,但考上学的只有我们三个人。第一的那名女生考取了中专——秦皇岛水产学校,我加上县级三好学生的优惠加分,考上了兴隆一中,考第三的那名女生就没有我幸运了,仅以几分之差与兴隆一中失之交臂,去了半壁山高中。读中专的那名女生毕业后,正赶上银行系统招聘职员,就改行,进了银行工作;在半壁山高中就读的那名女生,最终没有考上大学,就到县里的电大读了函授大学,毕业后去了化肥厂工作;我高考后,分估的不很理想,为了能有大学上,也是因为家里贫困(那时师范院校优先录取,并且有国家提供的生活补助),就报考了师范大学,最后当了一名教师。

至今想起来,我还觉得人生很具戏剧性,如果我中考后也报考了中专或去了半壁山高中,现在我在做什么呢?或许比我现在的生活富裕充实,或许还在四处打工,为生计奔波,都不得而知!

第二篇 我的班主任

我的第一位班主任是教英语的李树民老师,他很严肃,我好像从没与他交流思想,我对他更多的是畏惧。但他在管理班级上很有一套,培训了很得力的班委会,班里事务多由班委处理,而这些班委成员走上社会后,也大都有所成就。我现在的一些班级管理理念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开班会非常严肃,爱用歇后语骂我们,我一直记得他最爱说的一个歇后语:粪箕子盖房子。他不说后半部分,到了大学毕业后,我也不清楚这个歇后语的含义,但我知道肯定是讽刺我们的话,上班后,向一些同事询问才知道是“臭到家”的意思。

高一第二学期分了文理班,我读了文科,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女英语教师——苏艳红老师,说话语速很快,但和蔼可亲,不爱发脾气。她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也逐渐喜欢上了英语课。但不知道为什么高二的第一学期,她没来上班,我们换了一位英语老师——许丽华老师,她同时担任我们的班主任。

苏老师到哪里去了?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疑问,一直是个迷,甚至大学毕业后,我还在猜想苏老师的去处。如果是在今天,向其他老师询问一下可能就知道了,但那个时候,学生的思想简单,和老师的交流又少,更何况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更不敢去别的老师那里询问。我调到一中工作后,有一次在学校的操场上遇到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教师,我一眼便认出来,她就是我一直在挂念的苏老师。我告诉她,我是她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我看到她很茫然,跟她说:您只教了我们半年就调走了。她恍然大悟,说那届学生教的时间短,又已经过了近二十年,真得记不清了。我说,但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直再打听您调到哪里去了。她慈爱的笑着说:教你们半年后,就调到了二中,是前几年调回一中的。

许丽华老师是我的第三位班主任,个不高,人很精明,记不清是在哪边的嘴角上有一个黑痣,但长得却恰到好处,给她增添了几分不怒而威的威严。她说话干净利索,办事麻利迅速,她是四川人,爱吃辣椒,我们就偷偷叫她:川辣子。

她是一个很有心计的老师,高三时,她把学校退休的老教师请来给我们讲高中的学习方法,我听的很认真,记了满满的两页纸,事后又认认真真的学习消化,那次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进的道路。加上她细致认真的班级管理,我们班五十个学生考上了四十九人,李宝利考取了承德市文科状元。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老师记得我们那届学生,并以教过我们班为自豪。

第三篇 我的实习老师

高中时代的我,是一个在班里座位中等靠后,学习中等偏上,默默无闻,大事没有,小事不犯,朋友不多,老师不问的典型的中等生。高一的时候,我稀里糊涂的当上了班里的团支部组织委员,现在想来,大概是在那个学生档案还起主要作用的时代,我初中的档案里,记录着做过组织委员,因此也没有民主选举,我就被班主任任命了。至今我一点也想不起来,我这个组织委员都组织过那些活动,但高一时的一次舞蹈比赛,就像达摩石刻一样,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高一那年,来了一位年轻的实习教师,姓杜,教英语,天津师范大学毕业,个不高,梳着一个马尾辫,喜欢穿一件红色的套襟T恤衫,阳光青春,我们都叫她小杜老师。刚开学, 她就被任命为我们的临时班主任,我至今不记得她讲得课如何了。

学校团委要在十月一组织一次年级的舞蹈比赛,有同学建议,找小杜老师给我们做指导,忘记了是谁出的主意,让我找小杜老师商量。记得正上英语课,小杜老师走下讲台巡视指导,走到我桌前的时候,我拿着书站起,她还以为我要问问题,我却怯生生的跟她说:学校要比赛,能不能帮我们编排一个舞蹈。现在自己也做了老师,每当有学生节外生枝的时候,我会严肃的告诉他:先认真学习,有事下课了再说。但是小杜老师却很痛快的答应了,作为像我这样一个很内向的学生,老师能够亲切和蔼地,非常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比考了一百分还要幸福。

后来,小杜老师找了十几个女生,利用业余时间教她们跳一种节奏较欢快的集体舞,小杜老师的舞姿很美,教的也很下功夫,同学们学的也卖力气,大家都认为这次比赛的冠军非我们班莫属了,因为别的班都是学生自纂的舞蹈,我们可是正规军。

十月一就要比赛了,小杜老师看完比赛也要结束实习生活了,她盼望着我们班能拿个冠军,让她的实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但出人意料,学生评委们,更喜欢学生自编的霹雳舞,迪斯科,我们班没有进入前三名。小杜老师觉得是她定的舞蹈风格不对路,才导致没有获奖,那天她哭了。有很多同学去安慰她,当然也有同学在下面嘀咕:我们的舞蹈太软。我在心里谴责那些说小杜老师坏话的学生,但又没有勇气去安慰她。就这样她带着遗憾结束了实习生活。

那个时期,中国人还不过外国的圣诞节,中国的元旦是学生的狂欢节。元旦的时候,很盛行送贺卡相互祝福。突然有一天,传达室有我一张邮寄过来的贺卡,那时侯,能收到从外地邮寄的贺卡是一种幸福。当我高兴的撕开信封,一张书签样子的精致小巧的贺卡显露出来,我迫不及待的看背面的留言,一种幸福的暖流,立刻温暖了我的全身,贺卡上几个俊秀的小字:赠孟凡喜同学,你诚实,守信,学习刻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祝你元旦快乐。落款是:小杜老师。

没想到,小杜老师还记着我这个向来被老师忽略不计的中等生!那张贺卡成为我所有贺卡中最珍贵的一张,从高中到大学,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到一年我都要整理一下保留下来的中学时代和大学时期的贺卡,而我特别小心的珍藏着小杜老师送我的那张小巧的书签样式的贺卡。这些贺卡随着我的东搬西搬,越搬越少,但小杜老师送我的那张贺卡,始终在我特意制作的一个信封里保存着。我参加工作的前夕,从大学搬家到任教的学校,辗转中,遗失了很多东西,包括那张我一直珍藏的贺卡,我为此懊恼了很长时间。

时隔二十多年了,很多人和事都在懵懵懂懂中淡忘了,但一位仅仅教我两个月的实习教师,却如滤过的纯金,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中,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一个不被群体的其他成员关注的人,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无所谓,但他的内心是寂寞的,他多么希望能像那些老师喜欢,同学爱戴的同龄人一样受到这个群体的关注与认可。这个时候,即便是老师的一次友好的抚摸,一句关切的问候,哪怕就是一次真诚的批评,都会让他感到温暖与幸福,都会让他铭记在心。

中学时代——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位不寻常的实习教师——变得温暖而幸福!

第四篇 我的高三生活

自从恢复了高考以后,高考的残酷竞争就没有想通过高考越龙门的学子们轻松过。我的高三生活也同样是在紧张、忙碌、夜以继日的学习再学习的生活中渡过的。

我们把七月叫做黑色七月,把高中生活叫做三点一式的生活,每天机械地奔走于宿舍、教室、食堂之间,那现在时髦的话讲叫做生物钟,每天吃饭、学习、睡觉,生活极有规律,思想极其简单,既无电视可看,又无到县城中闲逛的机会,有时只是听到一些同学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外面的花花世界到底什么样,我们根本无暇思考。

我们早读时间是七点二十,但五点半就要学生起床,教学楼门还没有开,我们就先帮助一个同学从侧门爬上二楼,再由先上去的同学趴在二楼的楼梯上,把楼门拽开一个缝隙,下面的同学再扳着门爬上来,这条进楼的路线和这套进楼的方法不知道是哪个起早的同学发明的,但后来全校早起的学生都采用了。

我是不善于早起的学生,但在早起大潮中,我被漩涡席卷着也不由自主的早起,走到教室里,昏昏沉沉,机械地背诵着,有时实在坚持不了了就趴在课桌上睡一会,到底效率有多高?那时候,没有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要注意效率,我们在脑海中更没有这个概念。但也有效率高的,那时我们班一位同学是高三时理科转文科的,他为了弥补文科课程,每天坚持五点多起床,但他白天竟然不困,最后当然也考上了大学。我认为他是那种精力充沛型的,直到今天我也一直认为早起学习应该因人而定,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完全效仿。

我认为高中的生活是要靠一种毅力支撑的,这种毅力的动力来源是对前途的认识和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我们上高中的那个时代,大学少,大学生更少,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既是在2000年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知识型人才的感召下,也是为了实现改变自己命运和家族命运这种中国人最切实最利己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下,我们是不顾一切的在学习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那时高三的学生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都是把饭盒拿到班里,下课铃一响,高三学生拿着饭盒跑向餐厅,那场面非常壮观。而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馒头、玉米面粥,买一块酱豆腐夹在馒头里,就吃得津津有味。后来学校为了改善学生的伙食,买了面包烤箱,考出的面包抹上黄油,是我们最奢侈的美味了,但数量少,价格又较贵,贫困一点的学生也不可能经常吃。但物质上的匮乏并不影响我们精神上的追求。

那时的学风很浓,学生除了早起学习外,下晚自习后,除了走校生收拾书包离开学校外,大多数住校生是不动地方的,继续在位置上学习,这与现在的学生,未打下课铃就先收拾书包有很大差别。每天负责锁楼门的老大爷,都要一个班一个班的催促,同学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教室。我记得高考前夕,那位大爷从我们教室催走了一部分同学,我和另外几个学生还在讨论数学题,最后老大爷站在教室门口,晃着大手电,抖着手里用来锁楼门的大锁链子,“走了,走了,再不走,把你们锁里面了!”走到宿舍门口的路灯下,我和一个高姓的同学,蹲在路灯下用木棍在地上画数学题,直到把题弄懂,那种投入的学习精神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很难看到。

第五篇 我最要好的高中同学

魏东是在高一开学后两个多月的时候,转到我们班的。据说他父亲是内蒙古看监狱的武警,退役后到了兴隆。他出来时,穿着一件灰色的防寒服,个头不高,小平头,很精干,有点匪气。他很快就和我们班一位于姓同学好起来,经常到我们宿舍,躺在于姓同学的床上抽烟,也不与任何人说话,抽完烟就走。我不太喜欢与那些有点“痞”的学生交往,最初我对他的印象也只有这些。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与魏东成了朋友。

那几年兴隆的冬天雪下的很大。一天早晨上学来,他告诉我早晨冒雪跑步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老头,他很纳闷,这么大的雪,天还没亮,老头这么早在大街上转什么呢?他一问才知道老头的儿子不孝敬,把他赶了出来,老头无家可归。他听后义愤填膺,鼓励老头去告他儿子,并承诺回到学校后帮他写一份诉状,让他明天还到这个地方来拿状子。他说赶紧找几个同学帮他写写,我嘴上埋怨他太多事,但心里还是十分佩服他,有正义感,甚至我把他想象成了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但他管的“闲事却遭到了同学的一致反对,诉状也没有写成。我没有问第二天老头是否在那个地方等他,他又是怎么与老头说的,大概我是觉得这件事与学生毫不相干,因此第二天就似乎忘却了。

在我的印象中,他“闲事“管得不少,但学习却一塌糊涂,我的学习成绩要比他好得多,这是我引以为自豪的。

他从高二开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都阻止不了他晨练跑步。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玩,看到他练习写毛笔字的废旧报纸,已经堆积了厚厚的几大摞,没有报纸他就在玻璃上练习写字。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毅力,坚持不懈,但当时我没有想到他那样做与学习有什么关系。

我真正感受到他成绩的飞快进步是在高三的时候。我们两个一位,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题已经开让我到了崩溃的边缘,甚至于我已经感觉到了数学老师在自习课巡视时,都不愿意在我桌前放慢脚步,我有了被数学老师淘汰的危机感和恐惧感。但似乎老师很喜欢给魏东解答问题,每次看到魏东做的数学题,总是满意的点点头,连说:“不错,不错。”就是从那时起我在心里对魏东有了些许的抵触和嫉妒。

而最终让我嫉妒的火星燃烧成熊熊妒火的是高考成绩。

那时估分填志愿,填报完志愿后,我们骑自行车去了一次雾灵山,又去了于姓同学家里玩了几天。后来,就把行李扔在学校,回家等最后的成绩了。成绩出来那天,我们回到学校,我与重点大学分数线相差了十多分,而魏东却超过了重点线。落榜的沮丧与痛苦,全部化成了对我最要好的朋友考取了理想大学的嫉妒。那晚,他到宿舍帮我收拾行李,我冷冷的甩给他一句:“不用!”,他看到我冷酷的表情,显得很尴尬,但很显然他还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中,也没有在意我对他的冷漠。那天晚上,我和几个落榜的同学一宿未眠,在柳河桥边静静坐到了天亮,不知道魏东是什么时候回的家。

最终魏东考取了东北林业大学英语系,我报考了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到了大学,一切都是新鲜的,新奇的,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很丰富,每周的周末都跳交际舞。大一的新生,就由班里会跳舞的女生来教,我跟着学习了一阵子,可能是由于没有乐感,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自己不好意思跟女生一起跳。但如我这样的同学不少,于是就有男生发明了一种学习跳舞的办法,先是看着别人跳,记住动作后,回到宿舍抱着枕头练习。我们班有几个跳舞高手,就是怎么练出来的。可我连动作也记不住,更谈不上抱着枕头练习了。于是我便想每一本教跳交际舞的书,看着图自己慢慢练习。可是我转变了整个承德市也没有买到。这时我想起了远在长春的魏东,以前的不快似乎在脑海中早已没有了记忆,我便给他写了封信,告诉他我的近况,并希望他能帮我买一本教跳舞的书。

我很快收到了魏东的回信,他告诉我林大的新鲜事,给我讲了外教的幽默,和他在大学交的一些朋友。并把他看冰灯的照片寄给了我,最后他告诉我要到周末去长春市的各大书店转转,要有一定给我买回来。一个月后,我就接到了他寄给我的那本厚厚的《学跳交际舞》。当然了我最终也没有学会跳舞,而那本书却见证了我们的友谊。

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我不知道魏东是否记得那次我甩给他的冷冷的脸色,但它却一直埋藏在我的心理,每当回忆起我们的友谊,它都会深深的刺痛我——为我的小心眼,为我的不懂事。我常常想,如果因为我当时的少不更事,使他产生了对我的怨恨,因此影响到了我们的友谊,使得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形同陌路,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

今天他在北京工作,不常回来,偶尔回来,有闲暇时间,就到一起喝两杯酒,谈谈已往的老师和同学,忙的时候,发个短息,便各自忙各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闲暇时聚聚,繁忙时不必苛求对方,有高兴事发个短信,不需要对方回复,有烦恼事,到一起聊聊,也不必苛求朋友成为你的救世主,其实这就是朋友,这就是从同学一起走来的朋友。

第六篇 寄语篇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他告诉我们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你们这个年龄段,正是立志读书的时候,你们可以淘气,可以调皮,可以有个性,但你们就是不能没有追求。高中生活就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单调、苦闷,甚至于捉弄人,它需要我们有反复推石上山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恒心。

同学们,高中留给你们还有两年的时间,这两年的时间,却决定着你们今后的人生。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你们可以有失望有悲观有眼泪,但你们就是不能有放弃追求和理想的那种志气。

我希望在若干年后,当你们回忆起高中生活时,在你们记忆深处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

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