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20-04-17 11:44:47

什么是语文素养

概念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思想上,应该有一个重大的转变,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本文试就在小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们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审美倾向及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们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质、认识事物有关。因此,小语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中、场所局限在课堂里。应在大量的听、说、读、写和课外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能力。

  二、 充分挖掘课本中的审判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对人的修养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适时渗透审美教育。欲使教材变成活的形象、美的化身,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能否“循路识斯真”、“语语悟其神”,以美的眼光去发现极为丰富的审美材料,激发学生对美、对知识的追求。

  三、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首先,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课外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完全必要的。然而,目前课外作业已成为小学生最大负担。从调查表明,小学生睡眠少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业太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侵占了他们的休息、娱乐及睡眠的时间,有的教育者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通过“题海”战术才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实际同学们疲劳或熬夜完成作业,必然影响第二天课堂听课效果。另外,大量作业使教师无暇批改,这样就失去了检查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其次,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的语文课堂忽视了学生动“手”现象。这也是多年来语文教学费时多、收获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学生在课上动手的机会很少,就是有,也是在下课前几分钟抄抄写写,勾勾划划而已。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学生尽管讲得头头是道,但用书面的形式不一定能表达好,口述与笔述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动不动“手”结果是不一样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动脑又动手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之?在课堂上动手,不但培养他们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也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保证。

  四、 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机、习惯、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受挫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形成完整的人格。

  

什么是语文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