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代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有感

发布时间:2014-05-19 11:18:55

——读当代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有感

 

    稻盛和夫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田宗一郎、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并称为日本的“经营四圣”。1959年,稻盛和夫300万日元、28名员工起家,创建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1984年,稻盛和夫又创办了长途电话公司DDI,经过成功的资本运作,兼并组建成KDDI。在全球企业经营史上,唯有稻盛和夫是创立了两家“财富500强”公司(京瓷公司与日本第二大电话公司KDDI)的企业家。

    稻盛和夫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还是一位企业思想家,从企业家上升到思想家是他成功之根本。他的经营哲学集中到一点就是:“敬天爱人”。

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他坚持以将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为准则,提出了以事物本性为要求的十二条经营原则,取得了巨大成功。

    所谓“爱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爱人”就是“利他”,“利他”是做人的基本出发点,利他者自利。要从“自我本位”转向“他人本位”,以“他人”为主体。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利他经营”,这个“他”是指客户。要从“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首先要为顾客服务,一切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顾客的要求,只要为顾客创造了价值,企业也就可以从中分享价值。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思想就是他的人生哲学,是他人生路上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可以说,稻盛哲学思想既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仅就稻盛经营哲学思想中的“以心为本”和“利他经营”思想谈一点体会。

    一、“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思想

    “以心为本”,也就是倡导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彼此应以可赖的心与心的紧密结合来推动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谋求企业的发展。“以心为本”在某些方面优于“以人为本”。企业要发展、要成功,重要的是要使员工和经营者同心同德,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相互真诚信赖的、可以同舟共济的人际关系,这是企业的立足之本。

    稻盛先生说:“为何必须重视人心?这里因为无论是在人生上,还是在事业上,要产生最佳效果,对事物的思考方法和心态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事业和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人心。”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依靠、培养和维持人的心性,充分发挥“心”本身所具有的认知善性的能力,培养完善的道德和人格。这就要既注重自我心性的培养,也要追求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性”的沟通,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另外,稻先生所倡导的“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思想,实际上是提倡一种企业的团队精神,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心齐,泰山移”的协同精神。一个企业只有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具有极强的向心力,事业才能成功。反之,人心涣散,各行其是,指令无人执行,那么企业又如何能发展,企业的经营目标又何以能实现呢?企业只有内部密切地团结协作,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人心不失,才能完成任务,提高绩效。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亲同手足,心灵契合,会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人人心情舒畅,视企业如家庭。这样,既有益于每个员工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当然,人心是易变的。要想使全体员工具有良好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活力,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就要经常通过经营者自己良好的“心性”去影响部下,充分调动和发挥部下“心性”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规范,遵守企业的经营理念,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自觉自愿地去努力工作。同时,单纯地依靠教育是不能提高人心的,因为教育只是教给人如何去理性思考。然而当人们一旦采取实际行动时,往往理性会从自己头脑中跑得无影无踪,仍是以本能行事。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让每个人以在受教育过程中所掌握的内容为基础,不断地反省自己,修正自己,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采取正确的行动,取得成功。

    近些年来,公司组织进行的“三个代表”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三心”教育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企业实施的“三不让承诺”、“企务公开”、送温暖、金秋助学、住房补助、职称补贴、评选优秀技术人员并发放补助,以及企业所倡导并营造的“领导关心职工,职工关心企业”的文化氛围,等等,都是“以人为本”即“以心为本”的具体体现,为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全面建设上台阶。

    二、“利他经营”的经营思想

    稻盛先生在他的经营哲学中还提出了“利他经营”的思想。他认为:“人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所谓利己之心是指一切为了自身利益;所为利他之心是指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利他经营”思想就是在谋求企业自身赢利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让利于他人。一个企业如果总是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赢得本企业的发展,其寿命是短暂的,终不会长久。因为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利润,谋求发展。如果你方一味单纯地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剥夺对方的利益,不给他人以发展的机会,长久下去,企业就会丧失很多的合作伙伴与发展机会,实际上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短期行为。眼前利益上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一旦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失去了市场与机遇,那才是一种最大的损失。

    另外,一个经营者如果自己没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质修养,没有一种既坚持原则又宽容待人的容人之心,不是深明事理,识大体顾大局,常怀一颗关爱他人、支持和帮助别人的爱心,而是沉湎于那种金钱至上,个人利益、小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风潮之中,是不能树立这种“利他经营”思想的。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能够顾全大局而不顾本企业的一己私利,在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惠互利,甘愿为他人经营上的发展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崇高理想境界的具体体现,也是经营决策人能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在客观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之后所作出的具有前瞻性的英明决策。利他经营,看似企业的某些利益受到了损失,但是由于你的诚信与友好已经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而企业的良好形象与信誉,将是一笔无法估算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将会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就我公司而言,如我们近年来在经营承揽中一直坚持的与合作方共赢的理念、对劳务队伍“严管善待”的理念,即“先让别人赢,我们才能赢”的企业文化,就是“利他经营”的表现形式。

    总之,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思想的确有其过人的独到之处。尤其是稻盛先生的“以心为本”和“利他经营”哲学思想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一个企业在谋求发展时切勿忘记“当以仁义道德、公正之理为本,舍此,所求之富则不可能长久”之言。提高企业家自身的道德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人格,这既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广大企业应对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的必行之路。(三公司    倪正快

 

我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感悟

时间:201138 作者:文海炜

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核心是哲学和实学。哲学是经营理念,实学是怎么把事情做成的方法论。很多企业能飞速发展,是有方法论的。哲学则是更多的企业所欠缺的。稻盛讲的哲学是指企业的境界,企业存在是为了什么。他当初创立京瓷公司时,有些员工跟他闹事要求涨工资,认为辛苦工作却得不到多少钱,也看不到前途。他想了三天三夜,还是决定不给员工涨工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也不确定企业未来怎样,不愿意给员工空头承诺;二是认为用钱激励是不能长久的。他进而思考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经营者赚钱,也不是给员工提供多少物质报酬,而是为员工提供物心两面的幸福,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我有很大体会的地方,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为员工提供物心两面的幸福,二是为社会做贡献。哲学提高企业的境界,实学帮企业找到方法论。

稻盛先生的经营十二条是立足在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基本的观点之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说法:找到经营企业的要诀,或者说找到要领,经营企业就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我就有这个感觉,一件很复杂的事,只要找到窍门,做起来就很简单。我们很多的成功是很简单的,很多的失败是很复杂的。没有找到要领和方法,就不会有结果。

下面我就经营十二条中的部分观点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去青岛稻盛和夫论坛听了一天半的课,回来就打算做一个改进:德要更厚一点,中国有句话叫厚德载物,德很厚,就可以承载很大的企业。做企业如果把对员工好作为一种手段,好让员工为企业多干活,这不是德。德是追求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我曾经说过企业的动力有两个,一是客户需求,二是员工努力。所以做企业最终极的追求目标是把企业作为员工创造物心两面的幸福的平台,把企业真正变成为员工提供物心两面幸福的平台。

二、胸怀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对这一点我也是有很多感触。这也是被他点破的一点,只要你想做成,无论如何都要达成目标,一般的事都可以做成。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稻盛说要聚精会神于悬案、难案。也就是聚焦,公司订目标的一个方法就是聚焦。真正厉害的是潜意识,如果做梦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方法自然会涌现。工作中多方法、多点子的人,是因为工作已经进入他的潜意识。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把完成任务当作潜意识,无论如何都要达成目标。如果员工都到这样的状态,领导者就好管了。所以说没有方法的人不是笨,而是工作没有责任感,工作没有进入潜意识。潜意识来源于这个信条:无论如何都要达成目的。总结一下:做成事是单纯的,做不成事是复杂的。要把完成任务当作潜意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们知道有首经典老歌,叫《真心英雄》,歌词中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很有道理的。成功其实很简单,一是每天都把想做的事做成,日积月累,你的成功就是辉煌的。二是每天都比别人的努力更多。企业要变成单纯的,就一定要找到方法论。交给你的事完成了,就是简单的。

四、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

这句话与理念有关系。一是很多财务上的数据表现都是虚假的,如财务上的利润和成本。比如销售储值卡的公司,一年假设卖了1亿的卡,顾客只消费了8千万,账面上还剩2千万,但这个利润是虚假的,因为到明年还是会付出去。所以说有些繁荣是虚假的。再比如成本,有些公司不希望有那么多的利润,就想办法把成本做大,可以少交税,这个利润就是虚假的。所以企业不是看表象的东西,必须看到本质。每一个人每个小时的价值最大化,而没有虚度,本质在于每个人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创造了最大的价值。

再就是稻盛的说法:阿米巴经营,它是小团队的意思。创业时只有几个人,每个人都可以指导到位,但企业发展大了就指导不了了。所以把企业分成10人的小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能达到人均绩效的最大化。

这一条有两个意义:每个人每小时的绩效最大化。做计划时要写上预计时长,就是要把每天的工作量正常排满。如果形成机制,每人的每小时时间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用。

五、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经营者需要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团队都要有这样坚强的意志。做团队领导的标准一是责任,二是意志,定了目标就一定会完成。经营是单纯的,简单的。事先想透,执行中不走样;说到做到;咬牙做事、坚强意志是做成事的关键。一般公司缺的是意识和责任。

六、以关爱之心和诚实之心待人。双方通过利他来共同受益。

在利他中利己是很高的层级。我们说过道德有四个层级:一是损人不利己,二是损人利己,三是在利己中利他,四是在利他中利己。第一类人的人生最终是负数,第二类人偶然会得到好处,但是做不大,不能长久。第三类人做企业的目的是利己的,但客观上帮了别人;第四类是所有员工物质和心灵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时,企业利益就来了。在这个高度上赚的钱是最多的。柳传志、王永庆都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这一条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做老板的要先利员工,二是员工都先想到别人的利益。社会上的大环境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在企业中营造这种在利他中利己的小环境。

读当代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有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