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赏石

发布时间:2016-03-30 13:49:28

鉴于杂志还是刚刚起步,主要采用会员订购的方式发行,因此首先要紧紧抓住现有的读者资源,这一点杂志社想必也非常重视,采用了会员制,凡入会成员皆可免费获得杂志。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在会员的管理上继续探索,例如单独制作非常精美的收藏版杂志,这不仅仅提高发行量,对于收到精品期刊的会员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荣誉,可以给读者以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又或者尝试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下属的各个团体机构中建立发行的网点,方便会员购买、订阅。

假设盆景协会会员有5000名,即便会员人手一份,要想提高杂志发行量到一万份还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吸收更多会员之外,主要还是要靠吸引其他读者群,光是采取会员订购的方式难以达到目标。那么,如何打响杂志的知名度?一来可以在国内各地举办的盆景赏石活动上进行有效的宣传,先让更多的盆景爱好者知道这本杂志。二来,积极探索更多的发行途径。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普遍流行的购物方式,如当当网、卓越网等网上书城,针对图书等订购非常普遍,作为专业期刊,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开发,这一方式易让更多人接触到杂志。

此外,价格也是决定读者是否购买的一大因素,在不降低杂志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使杂志在价格上更具优势也是提高发行量的一种方式。除了考虑纸张、印刷等成本外,广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刊登有品位的、精美的广告,不仅能吸引读者,更是增加杂志收入、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然而,真正决定发行量的还是杂志的内容,所谓“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其他一切皆是浮云。以下,就杂志内容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定位篇——专业性、国际性、人文

翻开《中国盆景赏石》,细细读来,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制作团队的用心和整个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对其的大力支持。作为一本刚刚创刊不久的杂志,《中国盆景赏石》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任职《中国国家地理》社长的李栓科教授曾说:“《中国国家地理》的资源,便是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上最完整的自然地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而在这里,也可以说《中国盆景赏石》的资源同样包括世界上最完整的自然地带,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以及一千多年的技艺传承。

通观杂志,其定位是十分明确的,从杂志的纸张、装帧、内容,皆可看出这是一本立志于成为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国际性的一流国际媒体的杂志。如若从一个总编的角度来说,鉴于市场上同类型专业化、国际化杂志的缺失,我也会选择这样的定位去填补这一空白来推动中国盆景赏石业国际化。因此杂志要做一个推动者的形象,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传媒精神,鼓励创新,同时注重杂志国际化的特点,以更开阔的视野与国际接轨。

但是专业性的杂志,并不意味着只面向专业人士,杂志专业度当然要提升,同时也要面向更多的人群,盆景和赏石并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行业,而是一种文化行为。应当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不断扩展其外延,在选材和组稿时才能从多个角度出发。我们不仅仅要这么做,还要将这个信息准确的传达给每一个读者。

同时,我建议将编者的理念、宗旨以具体的、简单明了的语句概括出来,并印于每期杂志之中,将其传达给每一个读者,这不仅仅会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理念和目标,也会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编者的信念和热情,当然这要在和每一位员工、编辑仔细研究探讨之下,精炼出简约而不简单的一句话,这其实也相当于是杂志的广告词,以此加深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

最后,我将杂志定位于:一本传播盆景赏石知识、讲述盆景故事的杂志;一本给热爱生活、喜欢盆景的国内外读者阅读的精神杂志;一本描述科学、兴趣以及热情的杂志;一本集专业性、国际性、人文性于一身的高层次、权威性的杂志。

风格视觉篇——平衡、留白

对于版面设计,我只是个外行,仅仅从欣赏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平衡和留白至关重要。

平衡

平衡是指图片、文字、颜色的设置要融合统一,重点突出,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太跳的字型,太多小规模的变化,容易影响杂志整体印象。太多字型、尺寸、排字上的小改变,也会因为没有必要的视觉转换而减弱了整体观感。因此,应保持字体的统一,一篇文章的色彩、风格也应一致。而采用色彩给照片做背景是比较危险的做法,搭配不当反而会减弱照片的冲击力,如果为了特殊效果自是另当别论。另外,除非色彩选的足够好且适合,否则把一段内文印成彩色会导致难以看清文字,大字体的短文则比较合适。

我们不必追随黑灰白的主流,但我们要做的也不是时尚杂志,色彩丰富自是一大特色,但应以读者的阅读快感为前提。过多的以浓重色彩为底色,会增加读者视觉疲劳,因此我建议选用浅淡色彩为底色,内文字体颜色则还是黑色为最。

《中国盆景赏石》创刊号的封面和封底皆为盆景大师珍藏品的照片,形态优美、引人入胜,翻开细看,大量采用大幅彩色图片,内容色彩丰富,这在专业杂志黑灰白的主流中可说是一大特色,但是色彩应该是为了文字及图片的出彩而服务,色彩过多、过跳,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易破坏美的平衡感。在色彩上想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会选择每月或每季变换一次杂志的主题色彩,以一种颜色为这一期杂志主题色再适当选用其他色彩来烘托主题。当然,这一切要以杂志整体的平衡感为前提。

翻开一本读物,首先会注意其封面及目录的设计。作为专业性的杂志,每期封面除了底图设计、封面色彩逐期更换外,刊头目录可保持不变,封面和封底的图片可以采用人物、盆景作品、景色等各种主题照片。我觉得现在的封面设计简单大方,信息也很突出,只是刊名采用黑体略觉生硬,也许换一种更具设计感的字体效果会更好。

创刊号的目录和版权页的设计简单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信息,这是很多杂志所欠缺的,但在艺术感上还有再加强的空间。我也查阅了许多其他杂志的目录设计,其中也有很多相当出彩,值得借鉴。

《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的目录页,照片的效果不太好,真实在手的感觉是很不错的,走的也是简洁明了的风格。

这是《美术大观》的版权页和目录,我比较喜欢目录的设计

《地图杂志》的版权页和目录页,左边版权页的设计是我见过最美观的,可惜太多杂志选用,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等我们去设计。

留白

我国画家以“布置迫塞”为大忌。“布置迫塞者,全幅逼翳不能推宕。凡布置要明虚实,虚实在乎生变,生变之诀,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八字尽之矣。”(清 郑绩语)

版面设计也是同理,唯有空白,黑色才能存在。页面设置的太满太溢,会让人眼无所适从而疲感渐生,而空白让眼睛得以休息,也能衬托内文,一块相对于密实的留白,让密实的地方显得更加饱满,并帮助版面上材料显得更有条理,文章与文章、段与段、甚至根据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的行与行之间的空白都会有非凡的效果,因此,我会选择充分利用留白这一最便宜的利器,兼以调整刊中文字和图片的大小、行距等,使排版更显紧凑的同时,留以读者思索的空间。留白一般控制在20%~50%之间为宜。

下图是我在阅读其他杂志时发现不错的留白例子。(再一次为照片的烂效果抱歉。)

纯文字的,估计留白将近达到50%

另外,在最近爱不释手的刊物《明日风尚》中,发现如下图将留白、色彩、杂志理念及专栏分隔多种功效于一身的空白彩页。每每翻阅至此,总能令我思绪暂停,思索回味之际,亦加深了对其“A Window, A Mirror”的理念的印象,纯色的运用在视觉上亦是一大享受。休息充足后翻开,又是新的故事、新的开始,真是令人佩服其构思之巧妙。



其实在《中国盆景赏石》中,也有类似的彩页,如创刊号最后的“寻人启事”,构思也很精彩,底色我也很喜欢,因为不是杂志主要内容放在最后也无可厚非,可惜这样一来就无法起到让读者的思绪暂时休息的留白作用。

作为大开本的刊物,所能利用的空白空间是非常充足的,我相信经过编辑部的努力也一定能结合盆景赏石之特色,充分利用留白,带给读者知识、艺术和美的享受。

活动篇——双管齐下

举办活动主要是为了两个目的,一为培养读者的忠实度,二则是为业内人士提供活动的平台,促进国内外各地盆景赏石业的交流与发展。

培养读者忠实度,便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加强读编双方的交流。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便是积极鼓励欢迎读者来信,听取其意见、建议及对每月刊物或盆景赏石作品的感想。就此可以设置每月或每季最受欢迎专栏、撰稿人、图片等,甚至可以采取奖金的方式,鼓励读者给杂志挑“错”,让读者参与刊物制作,兼有优化栏目、提高杂志质量之功效。

另外,每月或每季可由一名编辑部或编委的成员亲手写一封给读者的信,印刷后装进信封附入杂志之中,在现今这虚拟网络时代,没有什么能比一封真实在手的信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了。同时,在所附信封上可印上杂志社地址,以此鼓励读者也给杂志社寄信。每逢佳节,给每位来信读者寄张卡片,附声祝福,礼虽轻,但情意重。

而作为业界人士活动的平台,则可定期以杂志的名义举办交流会、研讨会、颁奖会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围绕国际化这个大主题把国内外的领军人物同时聚在一起对话交流,既能促进各地交流,又能给杂志提供丰富的素材。

同时应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尝试与其他的盆景花卉期刊合作,举办各种活动,实现互惠互利,当盆景系列杂志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杂志的知名度和发行量自然能得到提高。

亦应研究初入门者和年轻学者的特点,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盆景艺术天地里获得发展,同时也为盆景的长期持续发展积累锻炼人才。

通过以上活动的举办,也间接打响了杂志的名号,可谓双管齐下、一举二得。

内容篇——雅俗共赏、以小见大

期刊要实现自身价值,一方面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可读性强,让人便于和乐于阅读。印象中专业杂志似乎多内容艰涩,充斥着冷僻的专业术语,但其实专业杂志也可以通俗化,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应包括专业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作为专业杂志,与盆景赏石相关的专业性内容不可轻视。这一块内容应涉及各个方面,如盆景理论,相关研究和探讨;研究盆景各派别的设计、制作、创意;交流国内外成功案例、优秀作品;报道国内外活动动态;介绍制作盆景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传播业内知识等等,难以一一列举。

人文性,在此我将其简单理解为人性。即在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多多关注人性。例如在做人物报道时,除了介绍盆景赏石专业信息外,尽可能融入更多的生活气息,使人物贴近生活的一面表现出来,如人物在日常生活中与盆景的一些小故事等,将其简单化、平面化,让读者产生亲切感,更易于接受。

以小见大,则是说不仅仅局限于盆景和赏石的内容,而是透过它们去看整个世界,将盆景与历史、读书、音乐、绘画等话题联系在一起,将盆景文化带入精神享受的世界。现在《中国盆景赏石》的“生活方式”专栏,就有点这样的感觉,今后可以继续扩展盆景赏石艺术的外延,将类似的栏目做得更好。

专题、专栏篇——有长有短

《中国盆景赏石》拥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这么丰富的资源,完全可以设置一个名家专栏,不是以访谈式的第三人称,而是作者以第一人称使用日记、杂文等形式抒写一些与盆景有关的自身的见解、知识的分享,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趣事。篇幅宜短小精悍,且一段时间内最好固定几位作者撰写,如此即可保证专栏有连续性,又能使读者加深对作者本身的了解。我注意到在中国现场一栏中,也有不少盆景大师的供稿,但多倾向于专业盆景知识的交流,这一部分当然也很重要,而我所提议的名家专栏则侧重于盆景专家思想的交流。

与名家专栏相对应,何不向广泛盆景爱好者征稿,也开一专栏让普通爱好者也能各抒己见,分享他们与盆景赏石的故事呢?

而专题这一块,每期围绕一个大主题,以较长的篇幅,可使一个作者或是几个作者以不同角度去描写。在创刊号的专题中,主要围绕中国盆景历史以及中国盆景特征来展开,主题明确,但是各家之言似有重复之处,且文章和“未完待续”过多,读到精彩之处却戛然而止,让人不得要领,各篇文章又散落期刊各处,难以联系在一起。如一个专题只放两三位作者完整的文章,内容也选取不同角度去诠释主题,可让人更容易全面理解杂志这一期的主题内容。

此外,亦可每期介绍一个与盆景、赏石有关的景点,各地举办活动的信息,或与之相关的书籍、绘画的介绍与评析,异国风情等,视篇幅长短可设置如“生活方式”一般的专栏,也可在合适的角落略加赏析,以此增强期刊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

最后,关于文章风格,如使杂志文章整体的写作风格基本统一,也更易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杂志的特色。一般来说,叙事性的文章更获读者青睐,比如介绍一个盆景活动时,不是单纯的介绍这里有什么、来了什么人、大家在做什么,而是加进了作者的感受从一个参与者的角度去叙述,带领读者进入到这个活动中,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专业杂志要全部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写文章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采用以叙事为主的综合性风格为佳。

后记

在此之前,对于杂志从未认真的研究过,借此机会,翻阅了许多的杂志及相关资料,虽说自己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但回想起来,最快乐的读书时光乃是小学和初中,似乎从高中开始就没有认真的、静下心来读过书了,难得这次和书籍好好亲近了一番,心情也是大好。以上所述只是并非专业人士的我的一点小小的想法,有些幼稚,有些不符合实际,但若能为完善杂志的制作带去哪怕一点思考,一点启发,也是非常高兴的。

——李聪

中国盆景赏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