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一点尝试

发布时间:2013-09-12 15:52:21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新课标在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新课标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使学生感到写作的乐趣。

一、阅读,摘抄,积累自主写作的材料

作文中,学生常常因为写作材料的缺乏,影响运笔的酣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学生作文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精华之一是读写结合,这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训练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但审视作文教学长期陷于“少慢费差”的原因时,却发现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农村中学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大量的实践证明: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阅读积累,读得多了,积累了语感,自然就可以写了。所以一进初一,我就办了班级小图书馆,让每个学生借给班里一至二本名著,班上派专人管理借阅,期末还给本人。这为阅读提供了条件。每周两次课前10分钟的美文欣赏,最受学生欢迎。我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们边读边评,揣摩技巧,发现亮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每天坚持读书,不断地从中外优秀的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做300字左右的精彩片段摘抄,渐渐地建议学生对摘抄的语段作点评,写出自己的思考、感悟。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作文中能学以致用了,更为欣喜的是学生喜欢上了阅读,懂得了语文的美好,写作的美好。

二、创设情境,搭建自主拟题作文探究的平台

自主拟题作文并不是随意作文,待学生养成兴趣、写成习惯后,教师还是要明确各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指导和训练。我的计划是七年级加强语言训练,八年级侧重结构、文体训练,九年级侧重篇章的整体训练。

语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起点,也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许多同学作文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常常创设生活情境,让作文课堂贴近生活,变得生动感人,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提高写作的兴趣。如在写父母的辛苦时,由于我们是农村中学,许多父母是农民或民工,常年为了生计劳碌奔波,少有时间呵护孩子或与孩子交流、沟通。学生对父母的辛劳习以为常,甚至对辛劳的父母不尊重、不理解,对父母给予的爱更是觉得理所当然。我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了学生父母劳动的真实场面:有的在烈日下的田头挥汗如雨,有的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砌墙抹泥,有的父母披着星星去打货、带着月亮收摊回家。学生被父母劳动的画面深深打动了,学生想了许多,有许多的话急于表达。这时再播放(<母亲))((烛光里的妈妈))这两首情深意长的乐曲,乐曲表达的情感感染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情感的闸门打开了,话语滔滔不绝。“我爸爸常年打工在外,妈妈既要忙地里农活,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平时还打零工挣钱,妈妈最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帮妈妈干活,分担家务。”“我家承包了果园,夏天,爸爸要在山上看果子,身上被蚊子叮咬,起了很多疙瘩,又痛又痒。我以前不好好学习,现在很后悔。”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唤起了深藏在心头最深处的伟大亲情。学生表达了对父母辛劳的理解,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及对父母的回报。写出了((我长大了))(<感激母亲))等感人至深的饱含亲情的文章。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感可写、有情可抒,笔端倾诉的深情如涓涓细流,汩汩而出,学生当然乐于写作了。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一点尝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