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发布时间:2020-02-18 15:18:40

关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记得中学时的语文课上学过,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今天查了下资料,发现有限视角又可以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至于叙述方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这七大类。以上这些名词具体的解释我在这就不说明了,毕竟我也不是学这个的,下面只是结合自己最近读的小说发表一点小小的意见。

   众所周知,艾米利·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不仅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而著名,小说的叙述视角跟叙述方式也很独特。《呼啸山庄》前后共叙述了三十一年的故事,作者打破当时惯用的平铺直叙和直线叙述的模式,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几个角度来叙述故事。从故事中间开始叙述,然后故事情节朝两个方向发展:一边是过去——倒叙,一边是未来——顺叙。为了使略显夸张的故事内容令人信服,艾米莉采用了双重叙事结构,利用多重视角的转换,将故事深入。从出场顺序上看,洛克伍德是第一叙述者,耐莉在时间上属于第二叙述者。但她却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由她对外来的洛克伍德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她的述说又包含在洛克伍德的叙述中。鉴于故事发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小说开头部分便通过一个洛克伍德的眼光来观察这一切,外来者的叙述给读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耐莉作为与主人公一起长大的女仆,由她讲述故事更让人信服。洛克伍德是故事开端和结尾的叙述者,整个故事也是他讲述的,其中包括耐莉的叙述、日记、信件以及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同时他还是故事的见证人,两次进入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令读者对其讲述的故事深信不疑。《呼啸山庄》借鉴了书信体小说的叙述模式,在传统框架式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开创了多个叙述者叙述相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同时小说还创造了旁观式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故事在单一叙事的基础上加入了重复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同一件事被不同人物不止一次地提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啸山庄》在故事发展上采用了摇摆这一技巧。顺叙、倒叙和插叙的交叉运用使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呈摇摆状态;省略、概要、场景、停顿的交替使用使故事在加速或减速中曲线前行,建构了小说抑扬顿挫的节奏;单一叙事、重复叙事以及概括的巧妙运用使小说勾勒出完美的情节曲线。

   最后提下这种叙事方式的不完美之处。尽管故事的可信度得以提升,但也一定程度上给人造成混乱的感觉。尤其是初看小说的读者,容易被这样复杂的结构所干扰。

   说完《呼啸山庄》,再来说说另一位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简·爱》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全篇以“我”即简·爱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从小时候寄养在舅母家到洛伍德孤儿院再到后来的桑菲尔德庄园,全部出自一个人的口吻。故事的叙述方式也相对简单,除了罗切斯特追忆往事以及其他几段对话采用倒叙外,整本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小说只有一条主线,即“我”的所见所闻所想。

   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最大的优势在于读者的带入性强。读者可以清楚的知道主人公在想什么而不感到突兀。但同时,也就失去了全知视角中那种无所不知的状态。这样及有利也有弊,关键在于作者的功力。

   我最欣赏的是文中罗切斯特太太存在的这个设定,作者充分发挥了有限视角的优势,制造了悬念,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当罗切斯特在教堂被人揭发已婚时,可以想见读者那种感受。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不但不会有被嘲弄的感受,反而会抱怨自己之前没有好好观察,应该预料到这样的结果。

   尽管这样,《简·爱》依然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不喜欢突然间冒出的那几句“读者啊,你们可知道”或者作者插进来的那些说教。这在无形中提示作者,你是在看小说,这仅仅是个故事,就像隔了一层膜,让人难以亲近。

   一直觉得《蝴蝶梦》跟《简·爱》在故事设定很相似。女主角都是家庭教师,男主角都有一桩难以启齿的往事,阴郁的氛围,古老的庄园等等。但我感觉《蝴蝶梦》在悬念设置的手法上比《简·爱》要高明的多。当然,两者的故事立意跟主题都不尽相同。《蝴蝶梦》采用的是倒叙手法,但同样是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小说开篇就以女主人公那一句“昨晚我又梦见了曼陀丽庄园”引出。在简单描述过现在所处的环境,日常行程及安排后,便开始了往事的追忆。故事的叙述相对也比较简单,从男女主人公初次相遇一直到最后庄园被焚,都是平铺直叙,同样也是单线叙述。

   但是在视角方面,作者表现的比较好。德温特先生的喜怒无常,丹弗斯太太的阴沉可怖,庄园里奇特的氛围,通过主角的感受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对于“吕蓓卡”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的描写,也是通过“我”这个无名主角与各种人物的接触所表现出来的。

   达芙妮在创作上一定程度的模仿了勃朗特姐妹,所以所写的小说也就有前面两位的影子。总的来说《蝴蝶梦》的叙述比较完善。

   最后想提一下之前看过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框架也比较奇特。首先是小主人公苏菲的视角,通过她收到的信、明信片以及其他一些物品展开故事。接下来的故事的发展给了读者一种平行世界的感觉,仿佛两个故事同时发生,但又相互关联。等到苏菲发现自己是处在故事中的人物时,相信感到吃惊的不仅仅是她自己,读者的惊讶程度也不小——在故事中间主人公是虚构人物这一真相就被揭示了,故事还如何继续?

   接下来故事发生逆转,原先在苏菲眼中的故事人物席德现在成了全书的主人公,而苏菲成了她所阅读的书中角色。这样的叙述方式已经够奇特了,但是作者在最后又让苏菲逃出故事,暗示接下来的主角依然是苏菲。

   这里我叙述的不是很清楚,据老师说,这就是书中提到的对位法的一个具体例子。希望懂哲学的朋友能帮忙解释下。

关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