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发布时间:2020-10-10 16:04:48

部编八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9—12题。(15分)

—郦道元《三峡》

乙:①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②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陆游《入蜀记》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沿溯阻绝    溯: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 虽乘奔御风  奔: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10.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11.[甲] 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语句是“                  ”第二段描写春秋冬三季的景色,结尾引用渔歌的用意是                       (4分)

12.[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9. ①逆流而上②有时③奔驰的快马④全,都(4分) 

10. ①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②峰峦很高冲入高空,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 

1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渲染凄凉气氛,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和对他们表示同情。(4分) 

12.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祠堂里原来有数百乌鸦,送走客人,迎来新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15分)

【甲】三峡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1)略无处(     )(2)属凄异(    

(3)二人对    ) (4)越钱塘,长江(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渔者歌曰   而知新

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译文:                 

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分)

23.(1)通“缺”,中断(2)延长  (3)饮酒  (4)横渡24. C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27.(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9——13小题(13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天镜园》)

【注】①浴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②樾: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镜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⑥轻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晓雾将                   ②类乘空         

③无可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杂然前陈着 蹴尔与之 B.徒有先生也  中有足乐者

C.山川  园丁划小舟拾之 D.未复有能与奇者 余读书

1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13.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案:

9.①消散  ②好像  ③说出(3分。每个1分)10.C(2分)11.B(2分)

12.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3分)

13.“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有动,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3分)

天镜园浴凫堂,高耸的槐树,幽深的竹篁,林荫层层叠叠,坐落面对着兰荡湖,一泓湖水荡漾,湖水林木明净新鲜,瑟瑟多姿,游鱼、飞鸟、水藻、荇菜,大致类似像大乘空灵境界一样。我坐在浴凫堂里读书,扑面而来,满眼的全是绿色,推开窗子,打开书卷,所有的文字,全是青碧鲜绿的颜色。

每年春末,破塘(绍兴地名)笋必定经过这里。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速离开。园丁划着小舟拾起大笋,这大笋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煮着吃它,实在不可用语言形容,只有惭愧。

作者简介: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答谢中书书》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5.解释加点词。(4分)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其奇者(           (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                           

(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                               

7.回答问题。(6分) ①《答谢中书书》     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      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

②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

5.(4分)(1)交相辉映   (2)四季 (3) 参与,这里指欣赏  (4)向西北,朝西北

6.(6分)(1)(3分)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2)(3分)鱼梁的上面有个小山丘,生长着竹子树木。

7.(6分)(1)异  奇状 (2)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到动,描绘出一幅秀美、富有生机的山川图;乙文“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把向下的岩石比作牛马饮于溪,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或“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把向上的岩石比作熊罴之登于山,生动形象写出岩石的奇形怪状。)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观月记(节选)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 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有删改)

【注释】尽却:全部退去。童隶:书僮仆役。正黄:纯黄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怀民亦未寝              寝: 睡,卧 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交错纵横 

四环之水                  环: 环绕  临水之观                  观: 观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文写月的句子是“ 月白如昼 ”,都突出了月亮的 澄澈明净 特点。

(4)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品味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1)睡,卧;交错纵横;环绕;观赏。

(2)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白如昼; 澄澈明净

(4)被贬的凄凉,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对月下美景的赞叹。

【乙】我大约在八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童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六】《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2分)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7.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2分)

顾影颓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浴于汤池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投以骨

C. 循山而东 而戍死者故十六七D. 不得其所止 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0.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6.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7. 顾:回头看 但;只8.A

9.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0.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

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

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

部编八上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