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发布时间:2011-11-22 19:48:15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全文以送别为主线,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话别饯行的情景;第四至五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李白与孟浩然话别饯行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目标预设】
1、学习部分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思路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创新型课文,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应成趣,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传诵千古的美文佳句,使他们更易于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由诗入境、由境生情、由情品诗,诗文对照,求融合、不割裂,于一个来回中经历一次感悟。课堂伊始,带领学生扣住古诗,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设疑、激情,让诗成为学生进入文章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文章中探究与发现。接着,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切的对话,抓住文中的空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然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深入到诗句中,体会诗句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更深一层地了解这首诗的成诗过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过程展示】
一、由诗入境、揭示课题
1、谈话: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感,甚至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有的用唱歌表达心声,有的用吟诗抒发情怀。老师这儿就有一首送别诗。(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生自读古诗,和同桌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读古诗,谈谈对诗句的理解、质疑。
      (尊重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4、谈话: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快就了解了诗的大意,并产生了一些疑问。老师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出示课题
5 (出示黄鹤楼照片) 简介黄鹤楼
(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唐代的崔灏、李白,宋代的陆游都曾在黄鹤楼题有诗作,是一处非常著名的人文景观。)
过渡:有一对好朋友就要在黄鹤楼分别了,那是怎样的场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想从课文中,你了解了什么?
2、检查生字字音
饯行ji¨n  暂时z¨n  按捺n¨  脍炙人口ku¨i  zh¨
3、学生自由交流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板书:李白   孟浩然)
三、披文入境、由境生情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你觉得送别时的景色怎样?你想用什么词或诗句来形容?
3、谈话:真是春光无限啊!请全体女同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这美丽的春景。
过渡: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当时正在黄鹤楼上的李白和孟浩然有心观赏吗?读读第2自然段,体会体会。
4、你觉得他们有心观赏吗?从哪儿看出?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从两个一会儿中体会)
谈话:他们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离别之情啊,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体会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5、过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读读李白和孟浩然说的话,在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地方旁边打个小问号。
6、学生交流质疑。
     (全班同学和老师相机解答)
预设:李白为什么称孟浩然孟夫子
a、夫子是古代对非常有学问而且人品高尚的男子的尊称,大教育家孔子,人们就称他孔夫子。
b、再读读李白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李白为何称孟浩然孟夫子呢。
预设:李白为什么称孟浩然为兄长和老师呢?
a兄长——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
b老师——孟浩然的人品令人敬仰,诗篇誉满天下。
预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
(结合孟浩然的第二句话理解)
7、谈话: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一起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学生起立,分大组扮演李白、孟浩然,师读提示语。)
8、(播放古筝音乐)师感情朗读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出示句子)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理解伫立”“ 凝视
9、同学们,李白长时间地站在江边,久久地注视着远方,他会想些什么呢?
10、这时,孟浩然已登船远去,此时此刻,他在船上又会怎么做,怎么说或怎么想呢?(适时板书)
过渡: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李白虽然表面上静静地站着,但内心是波澜起伏的,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千古传涌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情动辞发、由情品诗
1、学生再次读诗,现在,你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可用文中的语句,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说。
2、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设疑:同学们,诗中的孤帆是什么意思?
(孤单的一只小船)
谈话:据老师所知,长江是水上交通要道,是千帆竞发啊,为什么在李白眼里,只是孤帆呢?(学生讨论)
4、谈话:李白实在是舍不得孟浩然走啊!他深情地望着孟浩然坐的小船渐渐远去,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因此,在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坐的小船了呀,直到它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5、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出来。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课外自学三首送别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
黄鹤楼送别
板书:
       李白      举起酒杯   伫立    凝视      依依惜别
      孟浩然      一饮而尽            
括号中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6个生字。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述:“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们总是在聚散中生活着,聚散两依依,聚亦欢喜,散也美丽 。因而,文人墨客们写下了许多有关送别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能背上几首这样的诗吗?(学生回忆背诵,如《送友人》、《别董大》、《喜见外弟又言别》、《赠别两首》等,师适当地结合内容点评。)

2、师述:这些送别诗有的令人荡气回肠,有的令人悲痛欲绝,有的令人依依不舍,有的令人勇往直前……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初读诗句。

1、这节课,老师再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

屏幕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齐读诗题。

先指名读,再一齐准确地读这首诗。

2、了解黄鹤楼、广陵、李白、孟浩然。

1)师述: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它俯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黄鹤楼飞檐凌空,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自古诗人常常流连集会于此,唐朝的李白、崔颢,宋朝的陆游等都有题诗。传说中还有神仙在此乘鹤而去,所以称黄鹤楼。(看图片集)

2)有谁知道诗题中的“广陵”指的是哪个历史名城?(提示从诗句中去找到“扬州”。)

3)出示地图:扬州就在我们的江苏境内,而黄鹤楼在湖北省的武汉市。

4)简介两位大诗人。

(指题)是谁在黄鹤楼送孟浩然赴广陵呢?(李白)

师述:李白和孟浩然都是唐代的大诗人。虽然孟浩然年长于李白12岁之多,但他们才华横溢、情趣相投,结成了“忘年交”。

今天,李白在黄鹤楼送老朋友孟浩然去扬州,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吟出了这首送别诗。再次学生齐读。

5)对诗质疑。

6)板书课题:同学们都很好学,提出许多的问题。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不要我讲,去读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那我们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初读课文,诗文匹配。

1、第一遍读课文。

1)自学要求:自由地朗读课文,一句句地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地想一想。

2)开火车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正音。

2、第二遍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我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到底应该怎么读。眼睛看,耳朵听。

2)学生再自由地朗读课文。

老师读得是不是有点味?我就是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进入文中的角色。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3)再次指名朗读,引导学生有针对地点评。

34自然段着重指导朗读,给读得出色的学生配上音乐。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刚才读得很动情,看来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你能自己的话简洁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课文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4、第三遍读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提的问题,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诗,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第三、第四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默读。

2)学生默读课文,诗文匹配。

5、师小结。

(四)板书。

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黄鹤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