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话黄帝

发布时间:2020-11-14 12:25:08

寻根问祖话黄帝

赵社民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2003(000)001

【总页数】2页(P62-63)

【关键词】《史记》;中国;黄帝陵;华夏祖先;传说;文化特色;黄帝

【作 者】赵社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哲学政法

【华夏文苑E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 62统一论坛杂志社黄帝,为五帝之首,中华民族始祖。 远古时期,在中 原的新郑一带居住着以熊为图腾的原始部落,其部落首领 为少典。 据 《 史记-五帝本纪 》 (卷一)记载,黄帝为少典 之子,名曰轩辙。 轩辍“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伺齐,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深得部族爱戴,被拥立为有熊部 落首领。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峨,旁罗日月星辰 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 瑞,故号黄帝”。在黄帝时代,黄河中下游部落林立,为争夺土地、财 物和人口,各部落之间不断发生争斗、侵伐。 其中最大两 支部落就是黄帝主政的姬姓有熊部落和炎帝主政的居住陈 丘(今河南淮阳)的姜姓的神农氏部落。 与有熊部落日益 强大相比,神农氏部落却正在走向衰落,炎帝不甘心失去 “天子”之位,就向归从轩键的其他部落进行讨伐。 轩辗 率有熊部落军队,联合煮、辘、躲、射、虎等部落,在阪 泉(今河南省扶沟县,一说河北省部鹿县东南)与神农氏 部落经过 3 次交战,打败炎帝,同炎帝族结为部落联盟, ~ 被称为华夏族。 不久,宣尤主政的居任在济水(今山东济 水)的九黎族部落崛起,向水草肥丰的中原地区扩张,攻 打炎帝。 在炎帝请求下,轩辑联合其他部落,开向源鹿, <"' 造指南车,以示四方,破量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 》,设 八阵,经五十二战,终于擒杀量尤。 黄帝胜利后,班师南 下,回归中原,诏告天下,在西泰山(今新郑市西北)大 会诸侯,定都有熊,四方诸侯,尊轩较为天子,取代神农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 62 统一论坛杂志社黄帝,为五帝之首,中华民族始祖。 远古时期,在中原的新郑一带居住着以熊为图腾的原始部落,其部落首领为少典。 据 《 史记-五帝本纪 》 (卷一)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名曰轩辙。 轩辍“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伺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深得部族爱戴,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峨,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在黄帝时代,黄河中下游部落林立,为争夺土地、财物和人口,各部落之间不断发生争斗、侵伐。 其中最大两支部落就是黄帝主政的姬姓有熊部落和炎帝主政的居住陈丘(今河南淮阳)的姜姓的神农氏部落。 与有熊部落日益强大相比,神农氏部落却正在走向衰落,炎帝不甘心失去“天子”之位,就向归从轩键的其他部落进行讨伐。 轩辗率有熊部落军队,联合煮、辘、躲、射、虎等部落,在阪泉(今河南省扶沟县,一说河北省部鹿县东南)与神农氏部落经过 3 次交战,打败炎帝,同炎帝族结为部落联盟,~ 被称为华夏族。 不久,宣尤主政的居任在济水(今山东济水)的九黎族部落崛起,向水草肥丰的中原地区扩张,攻打炎帝。 在炎帝请求下,轩辑联合其他部落,开向源鹿,<"' 造指南车,以示四方,破量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 》,设八阵,经五十二战,终于擒杀量尤。 黄帝胜利后,班师南下,回归中原,诏告天下,在西泰山(今新郑市西北)大会诸侯,定都有熊,四方诸侯,尊轩较为天子,取代神农氏。此时,黄帝所辖疆域东至渤海,西岭)上,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据《史 的土台,传说是汉武帝征朔方回来, 达陇右,南到长江,北抵燕山,初步 记》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 在此祭黄帝,筑台祈仙。 桥山东麓便 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黄帝闻讯从昆仑山赶来查看,为炼 是黄帝庙,院内碑石存有50 多通。 均传说黄帝在率领诸部落在开发中 出仙丹给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 为历代祭文和重修碑记,有古柏 10 原的过程中,先后发明了养蚕抽丝、 铸鼎于荆山脚下。 宝鼎铸成后,龙来 多株,其中最大的一株高 19.3米,下 制衣、音律、算数、历法、舟车等。 黄接他升天,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 国 10.03 米,为群柏之冠,名为“轩 帝初居有熊,逝于荆山,葬于桥山 。 其他走,拼命抓住龙须和黄帝靴子不 辙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 还有 子孙得传位者顿政、替、尧、舜及夏、 放,以致龙须被抓掉许多。 现陵西南 一株古柏枝杆皆似断钉在内,斑痕 商、周以后,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有一条龙须沟,生长着别处没有的 密布,纵横成行,柏被由此渗出凝结 体,由众多民族相融合的中华民族。 龙须草,相传为龙须坠地所变,百姓 成球,晶莹发光,灿烂夺目,实为群 因而,后世子孙,尊奉黄帝和炎帝为脱掉的黄帝靴子,被埋在黄帝铸鼎 柏之奇,名为“挂甲柏”,相传是汉 始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之地,建立了黄帝陵。 陵南 50米处, 武帝征朔方归来挂甲所致。 整个桥黄帝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创原有黄帝庙和奎星楼,自汉武帝始 山高峻如桥,古柏参天遍野,山下沮 造中华古代文明,有熊成为黄帝故(公元前 140 年),在此设宫祭祀,民 水环绕,碧流清澈,真乃山环水抱, 里。黄帝故里位于今河南新郑市区, 国时毁于战火,现仅存遗址。 在此原 仙岛之形,气势不凡,在“天下第一 坐北面南,建于汉代,后有毁述,明 竖有轩辑黄帝铸鼎碑一通,高 3 米, 陵”之苦。 经过扩建后的陵区主要包 清修茸。 康熙 54年(公元 1716 年)县宽 1 米,由唐就州刺史王颜撰文,华 括庙前区、庙区、功德坛和神草、陵 令许朝柱立“轩辙故里”碑。 近年来, 州刺史兼御史中亟袁滋书,唐贞元 园四部分。 庙前区起点是印台山脚 当地政府投巨资对轩辑故里进行了扩 17 年(公元 785 年)立。 此碑现已破 下的入口广场,从入口处经轩辑石 建。经扩建后的轩辑故里占地约 6 公碎为三块。桥到龙尾道,直达庙前广场。 庙区分顷,分为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 黄帝葬在桥山(今陕西黄陵 为古柏大院和祭祀大典。 整个陵区轩辑丘区和黄帝文化艺术苑区。 广场县)。 桥山黄帝陵位于桥山之颠,陵 沿山而建,气势恢宏。区有轩辘桥、玉雕、千年古枣树和古高 3.6米,周长48米,为扁平的半球 多少年来,台、港澳同胞及海外 银杏、国槐等;故里树区大殿塑黄帝状土家。 陵前碑刻“黄帝陵”三个大 华人每年都国大陆,到轩辍故里、荆 像,面色慈和,炯视远方;鼎坛区有字。 再向前有“古轩辍黄帝桥陵”石 山黄帝陵 、桥山黄帝陵寻根问祖,进 高 6.99米、直径 5米、重 24 吨的天下碑,系清乾隆 41 年(公元 1776 年) 行文化交流活动 。 近几年来黄帝踪 第一鼎一黄帝宝鼎,西侧有战国时期 陕西巡抚毕玩立。 陵的南侧有一石 迹游已成为国内富有文化特色的旅 24编钟;轩辗丘高 19米,直径 100米, 碑上书“汉武仙台”,碑侧有座高高 游热线。因丘上建有轩较宫;黄帝文化艺术苑区 建有两条长 260 米的文化艺术长廊,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 此外, 位于新郑市西南 15 公里处的始祖山, 遗存有五千年历史的轩辑庙,全部用 石板砌成,石墙、石梁、石门、石窗, 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建筑奇迹。 黄帝逝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市)。 荆山黄帝陵位于灵宝市西 20 多公里 处的荆山脚下的铸鼎原(亦称黄帝2003 年第 1 期 63 氏。此时,黄帝所辖疆域东至渤海,西岭)上,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据《史 的土台,传说是汉武帝征朔方回来,达陇右,南到长江,北抵燕山,初步 记》记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 在此祭黄帝,筑台祈仙。 桥山东麓便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传说黄帝在率领诸部落在开发中 出仙丹给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铜, 为历代祭文和重修碑记,有古柏 10原的过程中,先后发明了养蚕抽丝、 铸鼎于荆山脚下。 宝鼎铸成后,龙来 多株,其中最大的一株高 19.3米,下制衣、音律、算数、历法、舟车等。 黄接他升天,百姓苦苦哀求,死活不让 国 10.03 米,为群柏之冠,名为“轩帝初居有熊,逝于荆山,葬于桥山 。 其他走,拼命抓住龙须和黄帝靴子不 辙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 还有子孙得传位者顿政、替、尧、舜及夏、 放,以致龙须被抓掉许多。 现陵西南 一株古柏枝杆皆似断钉在内,斑痕商、周以后,逐渐形成以华夏族为主有一条龙须沟,生长着别处没有的 密布,纵横成行,柏被由此渗出凝结体,由众多民族相融合的中华民族。 龙须草,相传为龙须坠地所变,百姓 成球,晶莹发光,灿烂夺目,实为群因而,后世子孙,尊奉黄帝和炎帝为脱掉的黄帝靴子,被埋在黄帝铸鼎 柏之奇,名为“挂甲柏”,相传是汉始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黄帝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创原有黄帝庙和奎星楼,自汉武帝始 山高峻如桥,古柏参天遍野,山下沮造中华古代文明,有熊成为黄帝故(公元前 140 年),在此设宫祭祀,民 水环绕,碧流清澈,真乃山环水抱,里。黄帝故里位于今河南新郑市区, 国时毁于战火,现仅存遗址。 在此原 仙岛之形,气势不凡,在“天下第一坐北面南,建于汉代,后有毁述,明 竖有轩辑黄帝铸鼎碑一通,高 3 米, 陵”之苦。 经过扩建后的陵区主要包清修茸。 康熙 54年(公元 1716 年)县宽 1 米,由唐就州刺史王颜撰文,华 括庙前区、庙区、功德坛和神草、陵令许朝柱立“轩辙故里”碑。 近年来, 州刺史兼御史中亟袁滋书,唐贞元 园四部分。 庙前区起点是印台山脚当地政府投巨资对轩辑故里进行了扩 17 年(公元 785 年)立。 此碑现已破 下的入口广场,从入口处经轩辑石建。区有轩辘桥、玉雕、千年古枣树和古高 3.6米,周长48米,为扁平的半球 多少年来,台、港澳同胞及海外银杏、国槐等;故里树区大殿塑黄帝状土家。 陵前碑刻“黄帝陵”三个大 华人每年都国大陆,到轩辍故里、荆像,面色慈和,炯视远方;鼎坛区有字。 再向前有“古轩辍黄帝桥陵”石 山黄帝陵 、桥山黄帝陵寻根问祖,进高 6.99米、直径 5米、重 24 吨的天下碑,系清乾隆 41 年(公元 1776 年) 行文化交流活动 。 近几年来黄帝踪第一鼎一黄帝宝鼎,西侧有战国时期 陕西巡抚毕玩立。 陵的南侧有一石 迹游已成为国内富有文化特色的旅24编钟;轩辗丘高 19米,直径 100米, 碑上书“汉武仙台”,碑侧有座高高 游热线。因丘上建有轩较宫;黄帝文化艺术苑区建有两条长 260 米的文化艺术长廊,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 此外,位于新郑市西南 15 公里处的始祖山,遗存有五千年历史的轩辑庙,全部用石板砌成,石墙、石梁、石门、石窗,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建筑奇迹。黄帝逝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市)。荆山黄帝陵位于灵宝市西 20 多公里处的荆山脚下的铸鼎原(亦称黄帝

寻根问祖话黄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