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 观后感 家具作业2

发布时间:2012-11-23 09:41:32

《马未督说收藏》观后感

姓名XX 学号:XX

我们课上看了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马未都先生这个人。马未都,汉族,19553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超级畅销书作家,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5位,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马未都先生讲解的这些关于家具收集的知识,听了之后受益匪浅!相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收藏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想想而已。看了先生的讲解感觉收藏古玩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虽说我们没有那种能力,但是我们了解到了古代各种时期各种朝代的家居风格以及样式。

首先马未都先生给我们介绍收藏古玩这个热潮大体是从什么朝代兴起的。晚明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史书上记载说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不上朝,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其实社会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当时的经济富足我们可以用实物来证实。比如我们知道的话本小说,嘉靖时期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发行;到了万历时期,《西游记》、《金瓶梅》这些作品都在发行;像三言二拍,大量话本小说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胡床到交椅的演变过程。明代人程大昌在《演繁露》里说:交床以木交午为足……足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敛之可挟,放之可坐;以其足交,故曰交床。”“交午,午是中午,交午指中间交叉,交午处是指胡床腿部中间交叉的位置。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了解中国绘画史的人都知道这件国宝。在这幅画里,韩熙载五次出现,三坐两站。其中有一次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盘腿坐是一个习俗。比如在陕北乡下呆惯的人进了城,他总愿意蹲着,因为他从小习惯了,他觉得坐在沙发上不舒服。韩熙载也是这个情况,即使地位很高,让他垂足而坐,他也不很舒服,所以要盘腿坐在椅子上。这幅画充分证明了我们改变起居习惯的一个中间过程。宋代是中国所有家具定型的一个最后时期。胡床,到宋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坐的马扎是临时性的坐具,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靠、不能倚。但是到了宋代以后,宋代人把它改造了。我们说过,宋代人非常贪图安逸,他希望胡床能更舒服些。这时的胡床吸收了圈椅上半部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这样就可以倚靠了。所以这时它的名字又改了,叫做交椅。称为椅,就必须可以倚靠。

交椅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体轻。宋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转缩须臾,重不数斤。”“转缩须臾,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打开;重不数斤,就是说分量很轻。

第二个特点就是腿部交叉,可折叠,便携。但同时缺陷也出现了,由于受力点在中心部位,就是交午处打一个圆洞,肯定伤害了木头,但偏偏它那个地方要承重。中国的椅子大部分是四足落地,承重在四个足上,所谓立木顶千斤。交椅则不同,所有的力量都在这个交叉轴心上,让它撑住全部重量大有难度,所以不结实。交椅的形状有很多,圆背交椅是最基本的形制,也是最高等级的形制。另外一种直背交椅,有点儿像躺椅,容易用来休息。我们在古画中常可以看到。再有就是没有扶手、光有靠背的交椅,也是作为休息用的,等级相对来说比较低。

黄花梨木交椅全世界的存世量也就百余件,而且大部分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破损。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都有交椅入藏,这样,能够留在民间私人手里的黄花梨木交椅就属凤毛麟角了。

折屏是屏风的另外一种形式,从围屏发展而来,它的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明清两代,大量折屏出现,表明当时社会的富足程度,因为屏风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家具。到演化的最后阶段,屏风的基本功能就全部消失了,它直接上墙变成挂屏。所谓挂屏,就是挂在墙上的屏风。

到了清朝康乾盛世,尤其是乾隆时期,全国的收藏热再度兴起。这时,多宝格就出现了,它已经不是只有一个层面的柜子了。我们从雍正《十二美人图》上面,可以看见当时多宝格的形象。我们推测多宝格是雍正年间发明的,就是当第三次收藏热达到高峰的时候。多宝格专门用来陈设古董,是专属家具。一般情况下,多宝格都是对称的设计,左边有一个空间,右边也有一个同样的空间,并不一顺边。这是多宝格的一个特征。对称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基本原则。多宝格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尽管我们看到过很多单只的,但那都是历史上就被拆散了。

马未都先生所讲解的非常精细,而且通俗易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古代家具都是经过一定的时期进化而来,所采用的形式以及材料都非常的考究。怪不得古代文人墨客都在诗句里写上一些有关家具的词汇,因为这些家具不仅仅是家具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时代的象征,看着完马未都先生的讲解,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马未都说收藏 观后感 家具作业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