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1]

发布时间:2018-07-01 04:04:48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

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 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 学生身体机能发育 学生体能的发展

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

一)、运动教育 1、体育与健康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3、课余体育训练 4、课余体育竞赛

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

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

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

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康目标

4)、心理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求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 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三章:

1:体育课程的含义 1)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 它包括达到设定目标或目的的策略。

2) 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

3) 课程即研究领域;

概括来看: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2:体育课程概念: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3:课程性质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以“技艺性”为主,“情意性”、“自然性”、“人文性”四性兼备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技艺——求异思维,多种风格;(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情意——发展人的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自然——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人文——赋予课程以人文精神,增强人的社会适应性(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4: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5:体育课程的功能

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1)、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

3)、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知识、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

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

体育课程的延伸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

6: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1、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休息和调整时体内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进一步调整和休息时,体内的能量会超过原来水平。

我们把这个状态看做为: 工作阶段 ——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是有机体在进行身体练习时,在开始阶段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上升,然后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由于疲劳的出现,机体能力逐渐下降,形成一个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这就是体育课结构的依据

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重点

1、身体认知——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即任何动作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皆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点。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有多余的动作。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处于泛化阶段,神经联系还未拓通,肌肉感觉不准确。从心理上来讲,该几对主要是靠视觉来感知各种动作,范围小且不完善。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连贯,但不熟练,不巩固,遇到干扰时动作易变形。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兴奋过程逐渐集中,处于分化阶段,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运动分析器起主要作用,肌肉感觉准确,注意逐渐扩大到整个动作。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熟练,轻快、运用自如。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大脑皮层兴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达到了自动化程度。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肌肉感觉更加精确、清晰,注意了集中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的条件上。

上述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同的。

在体育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是为了使学生最快、最好地掌握动作。

2、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为体育课程,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

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1: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 1)、体育课程规划阶段 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2:体育课程实施:(含义)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包括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持阶段。

体育课程实施:(概念)她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依据)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3: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4: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的作用

1)学生;( 调动学生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体验

2)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研讨, 研究和设计各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3)体育教研员;( 体育教研员提供方向和指导,并监督实施过程

4)校长;( 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组织环境,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5)家长和社区成员

第七章: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基本方法

1、规则简化只保留能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玩”起来的简单规则。   

 2、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发展的、复杂而又陈旧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

  4、简化技战术只保留简单的基本技战术。

  5、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体育场地的改造和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1)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

(2)制造无板多圈简易活动篮架,或把篮圈直接安在墙上;

(3)利用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小足球活动;

(4)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场;

(5)在篮球场地进行地面乒乓球比赛; (6)小型羽毛球、板羽球场地; (7)小型健身房;

8)雨天可利用课桌做乒乓球台 (9)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 (10)综合性运动场区。

学校应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发使用运动场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合理地安排好运动的时间,处理好“利用”与“安全”

例: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用做绳操、跳移动绳、跳蛇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也可用做体操轻器械、哑铃操等;栏架可以用来跨栏,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橡皮筋可以用来替代栏竿、跳高横杆等;标枪可以用来作标志物、可以作跳跃障碍物、绕竿蛇形跑等;手榴弹可以用来打保龄球,也可以用来做接力跑器械等;体操棒和足球或排球可以用作赶球进圈游戏等;鞍马、跳箱、山羊等体操器械可以作障碍物使用。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滚铁环、呼啦圈、抽陀螺等。

第八章:

1: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体育教学目标:即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所要得到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内容:即教什么或学什么的具体内容。其既包括了教师教的内容,也包括了学生学的内容。

(三)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是绝对不可缺乏的因素,必须依靠体育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水平和能力,如较全面的运动技能水平、良好的组织能力等。

(四)学生: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和可能,因而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

1、认知前提: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信息之前已有的经验储备,如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等。

2、学习能力: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能力。

3、情感特性:学生对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和情感类型。

(五)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的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其广义,包括体育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

(六)体育教学环境:任何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

(七)体育教学反馈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语言法(讲解法重点)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

如何运用讲解法:第一,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第二,讲解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第三,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第四,讲解要有启发性;第五,注意讲解的时机和形式。

2、口令与指示 3、口头评价 4、口头汇报 5、默念与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1 动作示范法 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

3、采用多媒体技术 4、助力与阻力 5、定向与领先

(三)、完整与分解法 1 完整练习法 2 分解练习法

(四)循环练习法(重点)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作完一轮可再重复下轮练习,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方法。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锻炼身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

如何运用循环练习法:第一,科学设计循环练习的方案; 第二,各练习站的练习内容和手段不宜太难;

第三,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

俯卧撑 X5 纵跳 X 20 挺举 X 10

跳下

屈腿跳栏架 X 3 双脚跳上跳箱 鱼跃前滚翻

(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六)游戏与比赛法

体育活动的创编 在创编体育活动时,应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从而使教学内容能达成多种目标;应注意活动创编的实效性,要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与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注意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

4:体育课的结构:

一堂体育课的典型结构大致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有明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并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部分结构可以有如下变式:

开始;准备部分 基础部分(技术教学部分和身体训练部分) 结束部分

5: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确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7: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确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8: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3)、俱乐部活动 4)、小团体活动 5)、个人锻炼活动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