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的战略读后感

发布时间:

《冲突的战略》读后感
还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讲如何化解组织合作中的冲突问题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觉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冲突的战略》是托马斯.谢林在博弈论方面的开创性著作,也因为这本书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虽然谢林在此方面不是唯一的专家,但是凭借对博弈论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的贡献,足以让他在成为在此方面成为独树一帜的专家。
谢林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思想是关于可信承诺在冲突或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思想内涵是:在谈判和冲突的场合,如果博弈一方能够以可信和可观察的方式限制自己的某些选择自由反而会增强其谈判地位,而赋予一方更多的相机决策权则可能伤害该参与人的利益。谢林在书中也列举了具体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战争中实力悬殊的双方,相对弱小的一方为了向另一方表明自己抗争到底的决心,往往会通过己方后撤的桥梁炸毁来向对方表明抵抗到底的决心,通过断己方退路的可信承诺方式来威慑并达到遏制对方进攻的目的。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不仅需要决策者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
除了可信承诺之外,这本书还包含了很多非常精辟和深刻的见解与思想。比如第三章中,他把纳什均衡的结果理解为博弈参与人相互预期对方最可能采取什么策略的“聚焦点”,这是一种双方基于共享经验、文化和认知的默契,为人们理解纳什均衡理论的选择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视角。事实上,“聚焦点”理论已经成为博弈论讨论参与人如何达成一致或理性预期的一种经典解释。他利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交战双方有时会自愿达成某种“有限战争”的默契,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等,这说明交战双方虽然在某些利益上是对立的,是在某些方面的认知是一致的,不使用大规模的杀伤性的武器似乎是双方都不愿意触碰的雷区。
在信息方面,谢林的想法很新颖。一般我们说掌握越多的信息更利于把握事情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从而利于在最快的时间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但是谢林却认为,有时候掌握太多的事情也许是件坏事,不知道反而更好。我的理解是有时候掌握太多的信息就可能把自己限定的过于死板,结果也很单一。比如我们写论文,如果论文的要求和限制过多,那么写作的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就太多以至于影响写

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最终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一篇合乎规格的文章而已。在很多场合,策略地屏蔽自己的信息、装傻是增强自己谈判地位的一种手段,我们常说“不知者无罪”,大概跟这个有相似之处。
这本书没有涉及很多数学模型,完全依靠逻辑的力量展示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无疑是体现博弈论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现实世界的最好范例。也许是由于谢林是职位原因,他将的事例多是应用于国际性的事件中,例如国际冲突、战争、军控等方面,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将其理论的应用。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进行思考,将这种理论应用于与人合作交往和工作的谈判中,这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大有裨益。

冲突的战略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