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2课 祖国的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8-27 13:24:44

22 祖国的统一大业

1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20年来,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说明

①“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香港的调动了港人治港的积极性

香港回归一定程度上有赖于92共识的达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香港发挥了巨大优越性

A. ①②③④ B. C. ①②③ D. ①②

2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3有学者认为: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据材料判断以下最不利于提倡国货的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4据报道,20161116,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决取消议员资格的游蕙祯在个人社交网页上表示,中共政府解释基本法104条或使《中英联合声明》失效,她已就此致函英国外交部求援。下列表述最合理的是

A. 《中英联合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伏笔

B. 香港可根据需要直接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沟通

C. 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

D. 游蕙祯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只能道德谴责

5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 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增 D. 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6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 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 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 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 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82015117,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握手,双方就巩固两岸和平发展成果、推进两岸交流等问题交换意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提出一国两制

C. 坚持九二共识 D. 实现两岸三通

92016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A. 一个中国 B. 和平统一 C. 一国两制 D. 平等协商

10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

A. 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

C. 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 D. 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

111979130,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在于

A. 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 促进海峡两岸健康发展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两岸坚冰的局面被打破

12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 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D. 反对外国势力干涉

131990107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1223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台湾

A. 认同九二共识 B. 承认一国两制

C. 坚持一个中国 D. 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

142015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A. 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 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 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 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15.有学者说:“‘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的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模式

A. 最早反映了和平统一思想

B. 开创了多体共存的先河

C. 反映了事实求是精神

D. 是首先针对香港问题而提出

16.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17.历史图片既是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观察下图判断与之相对应的标语应为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

B.“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D.“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18.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等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9.下面图片是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两者都有很大地方自治权,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A.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20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

A 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C 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 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21.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

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

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下面两幅图片都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共同点是

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 

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独立实体的性质 

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242013年热播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历史,下列评价不符合这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历史的是

A.《资本论》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B.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在少数或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胜

C.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D.“一国两制”创造性地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争端的基本准则

25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8年以来,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下列内容出自82版宪法而非其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6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表达了作者

A.悲愤、思想、爱国的情感 B.盼望实行“一国两制”

C.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大陆 D.渴望早日和平统一中国


2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蒋介石去世前曾嘱托蒋经国有朝一日把他的灵柩移葬于故乡,所以蒋经国对蒋家祖坟非常在意。……为继续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争取蒋经国,廖承志不计个人恩怨,力排众议,提请中央重新修复蒋家祖墓。在廖承志亲自安排下,当地有关部门很快就把破败不堪的蒋家祖墓修缮一新。

——摘编自《中国人大》2014年第15

材料二 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

——1982724《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先生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信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廖承志为推动海峡两岸统一所做的努力。(7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之所以富强,不是由于各邦之独立自治,还是由于各邦联合后的进化所成的一个统一国家。所以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

——孙中山《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

材料三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的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及目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①②表述正确92共识1992年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不符合题意香港回归后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错误故排除③④正确答案为D. ①②

名师点睛

本题容易误选C,92共识是解决台湾问题时中国大陆与台湾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2D

【解析】题中的一纲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体现了台湾必须回归祖国的原则性;四目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则体现了灵活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题文中均无体现。

3D

【解析】从材料来看,有利于提倡国货的有三点,第一点是民族独立,选项中A选项与之对应。二是政治清明,B选项与之对应。三是农村繁荣,C选项与之对应。D选项没有对应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材料中所说的是最不利于提倡国货的一项,但这并不代表着这一项是完全不利于提倡国货的。有的同学可能疑惑为什么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不利于提倡国货,其实本体是根据材料中所说的三项要求出发的,不符合这三项要求的就是答案。这只是一家之言,是作者的态度。

4C

【解析】1997年中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故C正确,AB错误;D表述不恰当,错误。

【名师点睛】

香港回归是通过外交途径与英国协商解决的,1997年中国已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问题成为中国的内政。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香港、澳门回归。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收回香港、澳门,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是内因,也是主因,故选C选项。A、B、D都是原因之一,但是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故排除。

点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有一个国家经济基础得到发展提升,才会在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得到发展和进步。

6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国家统一问题,也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及外交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实践,港澳回归才属于实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国际地位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7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才能享有这些权利意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反映了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通过,一国两制构想尚未付诸实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尚未建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港人治港原则,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在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故C项正确;ABD项包含C项之中。

9A

【解析】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因此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一个中国。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点睛:九二共识的达成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本题主要根据九二共识的含义来解答,在理解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10B

【解析】由材料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可见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息,排除A。材料是对台湾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排除C;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排除D。

11B

【解析】从材料1979130”“不再用解放台湾”“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台湾方针从解放台湾尊重现实的改变可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故A项错误;D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

点睛:材料1979130”“不再用解放台湾”“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2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马英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说明他的态度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选项正确;两岸和平统一是国家统一的方式和手段,不属于原则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马英九的表态不能说明他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故C选项错误;九二共识也未涉及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区分相关概念两国论九二共识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两岸的共识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是我党和政府促进国家统一的方针,两国论是分裂祖国的言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3C

【解析】据材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台湾坚持一个中国,故C选项正确;九二共识199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两种制度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岸通邮、通航、通商,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4D

【解析】根据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可见D项正确。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到大陆探亲访友,两岸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A项错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B项错误。连战是以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身份访问大陆的,不属于政府人员,C项错误。

15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兼顾各方利益基础上最包容、最民主的模式和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方针的反映了事实求是精神,C正确;50年代就已经提出和平统一的思想,排除AB先河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错误,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排除。所以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

16A

【解析】

试题解析:A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是中国和缅甸、印度等亚洲国家首倡,“是亚洲的产物”,但后来成为了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正确;B项不结盟政策不只是“亚洲的产物”,埃及、南斯拉夫等非洲、欧洲国家也是首倡者,且“北约”、“华约”、“欧盟”等组织说明,不结盟政策并非“适用于全世界”,排除;CD两项政策是中国特色的政策,更与“适用于全世界”不符,均排除。故选A

17B

【解析】

试题分析:1931117,是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此时国共处于对峙阶段,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国旗,北伐后(张学良东北易帜)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满地红完全取代。苏联国旗与民国政府时期国旗在一起,即是抗日战争时期,其口号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是新中国成立,那么与苏联在一起呈现的应该国旗,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大陆(采用的五星红旗),这国策是中国内政,与苏联无关,故D项错误。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经济特区不符合ACD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实行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等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所以答案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题干中的两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两种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具备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也不具备完全自治权,A的说法不正确,B“外国人当家作主”的表述不合史实,排除,D不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下,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下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国两制

20D

【解析】

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央会谈中英国提出以主权换治权,遭到了邓小平的坚决否决,所以B项说法不正确,相对而言香港独特之处在于其现有的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所以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实践·香港问题

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不是中国中央政府提出的,而是在1992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属于民间行为。故含有第②项的均可排除,即排除ABD三项,所以应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九二共识”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比较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此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与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体现在:都是依法建立,享有自治权。 都是以维护国家统一、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为前提;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结合选项分析,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 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正确。故,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与香港特别行政区

2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80年代初才提出一国两制,且题干中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故A项错误;BD项明显错误,国共两党之间利益是有根本不区别的,故排除;台湾蒋介石海军没有阻拦驰援南海东海舰队,说明海峡两岸在维护国家主权上是一致的,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个中国原则

24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判断型选择题,且为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记忆与理解的准确性。ABC三项分别是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的表现,而“一国两制”是解决国内问题的,D项的基本准则应当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不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1992年的十四大,A项错误;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C项错误;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地位

26A

【解析】

试题分析:“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可知表明了作者思念故乡的爱国之情,故选A;“一国两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排除BCD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7.(1)中美建交;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8分,答对四点即可)

2)修缮蒋家祖墓,体现了他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和祖国统一为重(2分);主张和平统一,推动了“一国两制”思想的最终形成(2分);发表致蒋经国信,尝试再次开启国共合作的大门,有利于打破海峡两岸同胞的阻隔状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信的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廖承志亲自安排下,当地有关部门很快就把破败不堪的蒋家祖墓修缮一新”“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先生信》”中可以知道廖承志为推动海峡两岸统一所做的努力。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廖承志

28.(1)①美国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美国的州有相当的独立性,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②松散的联盟导致社会动荡加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4分)

2)主要观点: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目的:实现中国统一。(4分)

3)历史原因:①从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②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③新中国建立标志着屈辱、分裂的历史局面结束;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了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的原因,从材料一中可以概括出美国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美国的州有相当的独立性;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从所学知识中可联系到松散的联盟导致社会动荡加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决定革除邦联体制的弊端、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等。

2)概括材料二回答孙中山在其中的主要观点及目的,从材料中“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美国的富强,是各邦统一的结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结果”“中国原来既是统一的,便不应该把各省再来分开。等信息,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反对各省自治和实行联邦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护中国的统一。

3)回答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根据所学,需从从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等角度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较简单,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的权利结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22课 祖国的统一大业 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