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卡通 -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1-04-07 09:54:13

我看卡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涧池中心小学 孙慧

一、设计意图与背景分析

卡通片因其优美的动画、吸引人的情节等诸多因素深受学生喜爱。但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看动画片这件事也往往引发学生与家长的冲突。于是,作为老师,我们想借此契机开展这次关于“卡通”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对卡通片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了解卡通发展的历史,让他们亲历卡通的制作过程,从中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如何正确的看待卡通片与学习的关系,从而解决他们与家长的矛盾。

组织活动的这个班是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他们对卡通的认识及了解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偏差,需要老师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们收集卡通资料,分析讨论各类卡通之间的异同点,特别是国内与国外卡通的区别,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2、在活动中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3、加强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三、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时长:两周

第一阶段:调查访问,了解卡通的发展历史。(五天)

第二阶段:深入探讨,国内与国外的卡通形象。(两天)

第三阶段:亲历实践,卡通动画的制作。(五天)

第四阶段:深入思考,宣传国产卡通。(两天)

活动准备:

老师调查活动班级学生喜欢的卡通内容,以便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联系相应的老师做活动外的辅导。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分组设计方案

由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动画片这件事常常引发他们与家长的冲突,因此我们决定搞这次活动。活动伊始,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相关问题:

1 最早的卡通是什么?是谁创作的?

2 卡通是怎么做出来的?制作原理是什么?

3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卡通?

4 家长小时候看过卡通吗?他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卡通?

老师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梳理,然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成小组,分组设计活动方案,老师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二部分:调查访问,认识卡通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他们的活动目的,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并向全校学生进行调查;有的组走出校门,走上大街对一些家长甚至陌生人进行调查访问;还有的同学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具体活动如下:

第一组:了解卡通历史组

1、小组成员到图书馆翻书、进机房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世界上最早的卡通资料,例如: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对于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说它来自法语中的"carton″(图画);其二是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纸板)。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 沃尔特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

同样小组成员到图书馆翻书、进机房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最早的卡通资料,以及它的一些具体情况,例如:(1)中国的卡通动漫业也曾有过骄人的业绩。1941年制作的《铁扇公主》曾经轰动一时。日本著名卡通创作者手冢治虫曾反复翻看这部卡通作品,借鉴一些技术后创作出了《铁臂阿童木》。(2)我国卡通片的制作在亚洲是最早的。《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一批优秀卡通片,曾被国际卡通艺术界誉为〝中国动画学派〞的经典之作。

学生还调查了我国目前卡通发展的现状,了解到我国现在卡通业与世界的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动漫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逐渐拉大。

3 并组织同学们讨论:国产卡通的优势与劣势。在讨论中,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对国产卡通的认识有了改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二组:了解卡通制作组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科学老师了解卡通最早制作的基本原理。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个小组的成员制作了简单实物“小鸟入笼”,来展示卡通制作原理:视觉暂留

第三组: 了解同学们喜爱的卡通组

1 这个小组的成员先设计活动前的方案及调查表,他们决定走访全校六个年级,调查所有同学喜爱什么样的卡通。

2、他们分配任务后,分别向全校同学进行调查,教会他们填调查表,并收集同学们喜爱的卡通资料:图片、音像等。

这是同学们喜欢的卡通(还有很多)

3 孩子们在数学韩老师的指导下,先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绘制出较规范的统计表。

4、最后,该小组的同学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果制成展板。

第四组:了解父母喜爱的卡通组

1这个小组的成员先设计活动前的方案及调查表,他们决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调查所有家长们喜爱什么样的卡通。

2 他们分配任务后,分别在校门口、菜市场、停车场以及亲朋好友家中进行调查,先让他们填调查表,然后收集他们喜爱的卡通资料:图片、音像等。

   黑猫警长是父母喜欢的卡通(还有很多)

3、孩子们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先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然后绘制出较规范的统计表。

4、最后,该小组的同学们将搜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果制成展板。

在分组活动中,老师尽量的参与进去,倾听他们的活动感言,给予必要的帮助。学生们学会了交流、与人合作;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学会了科学的看问题……而且这些都是孩子们自主完成的,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

第三部分:大胆设计,创作卡通形象。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请计算机焦老师辅导学会了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在这部分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们将我们的民族灿烂文化融入到自己喜爱的卡通世界中,创作了大量的卡通作品。

最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还将作品制成了展板。

第四部分:深入思考,宣传国产卡通

在各小组活动完之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总结汇报,先由各组汇报自己的活动情况,然后我们针对活动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们该看什么样的卡通片?每次看多长时间合适?并请来一些老师和家长参加我们的讨论。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的观点展示在众人面前,家长听了学生的意见,感到有些震动;孩子们听了家长的见解,收获也颇多。这次活动给了他们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传递彼此情感的机会,效果比预期的要好。

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这节活动课首先活动选择的切入点一针见血。看动画片与家长的冲突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普遍的,让学生非常困惑的。这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它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最近,班里开展了“卡通——大家爱”活动。活动中,学生在讨论我们该看什么样的动画片时,许多同学提到爱看日本卡通,喜欢“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影片。问其原因,说是那些动画片很娱乐,很搞笑。

原来孩子们辨别好坏的能力很弱。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爱看国产动画片?”他们的回答更让我大吃一惊:“国产动画片说教性太强,让他们看了太累。平时在学校老师教育,在家父母唠叨,所以想看一些开心的动画片。”孩子们的话给我触动很大,在他们眼中国产动画片就是这个样子?他们对国产动画片又了解多少呢?诸如“蜡笔小新”之类的洋卡通真值得一看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我们一起收集关于我国卡通发展历史的资料。当孩子们发现我国早在1941年就制作完成了《铁扇公主》这部卡通片,并获得世界大奖,而且成为日本著名卡通创作者手冢治虫创作《铁臂阿童木》的借鉴时,大家心中那种自豪感流露在脸上。我又给他们借来一些7080年代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利用课余时间给大家播放。孩子们看到《黑猫警长》、《神笔马良》、《天书奇谈》、《九色鹿》等优秀动画片时,他们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孩子们对国产动画片的看法变了,最终给它定位在“寓教于乐”。而对于一些洋卡通,孩子们也认识到它制作的粗糙,内容的低级,语言的贫乏。在提起“蜡笔小新”,同学们会说它思想不健康,总扭着屁股,说话不文明……

高年级孩子,求知欲、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但因年龄小,知识有限,对社会的了解甚少他们的认识能力和签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还较弱,有时甚至是模糊的、错误的。如果不加以指导,他们就会善恶不分,以至把糟粕当成精华来吸收。如《少林寺》这部电影,反映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少林寺的僧人练武为民除害的品格,是一部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片。但是有些孩子只是看到少林寺的和尚武功好,于是就弃学投奔少林寺;还有些孩子不了解影片故事的时代背景、所处环境,竟称兄道弟学起江湖义气来,相互包庇缺点,隐瞒错误,有的甚至由此发展到走上了犯罪道路。又如有的孩子看见同学间争吵,甚至动起手来,不但不劝,反在旁边起哄,助威,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的是非善恶观念不强。

因此在平时,我们应抓住点滴机会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四、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过程性评价:

姓名:

今天的调查(制作)

我的感受是:

结果性评价:1

姓名:

本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是:

今后我还须努力的地方是:

2 通过本次活动,我看国产卡通:

我看卡通 -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