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8 18:17:53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讲授内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历史形态、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概念,了解教育的历史形态,掌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并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所思考。教学重点:教育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基本要素的关系教学过程与内容: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和核心范畴。教育学的其他一些概念及由其所构成的教育命题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展开的。所以,学习教育学首先必须理解“教育是什么?”而要理解“教育”又必须从其事实概念与价值追求两个层面入手,因为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对教育学的学习,从目的上讲绝非停留在事实层面上的了解,‘而应是以此为基础,追求一种好的教育,即由事实层面的概念了解过渡、升华到一种价值层面的理想追求,即由“教育是什么?”过渡升华到“好的教育或者说真正的教育是什么?”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什么?)
在现代社会中,受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一词也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似乎理解它并不困难。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教育”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从粗词源和语义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些启发。在英语里,“教育”意味着“抚育,自身生成”;在德语里,“教育”则有“引导、唤醒”的意味;它们都来源于拉丁文,本意为“引出”即引导儿童的固有本性,使之完善发展。在汉语里,教的象形文字是“,表示儿童须在经典原则要求下进行行动,如有越轨就要受到惩罚。育的象形文字为“,本意为妇女生育子女,经演变发展,渐添“养育”之意。“教”“育”二字最初是分开使用的,历代思想家、教育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如:荀子:“以善使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他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里,“育”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与“教”字联在一起就当“培养”讲。在西方,历代教育家也对之各有解释,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形象地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涵义,即把人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从虚幻引向实在,从黑暗引向光明,从意见世界引向真理世界,臻达永恒的善的境界;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人;
18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身发展的秩序,培养儿童所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
可见,教育史上对教育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我们所学的《教育学》中,教育的准确定义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通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专指学校教育。指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还是动物与人共有的动物性生存活动,对这一问题,人们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如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明确提出动物界存在教育。他以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教小鸭游泳为例,证明教育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人只是继承和改变、演进了这种形式。20世纪初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中也提出类似观点,认为教育从根源上来说是扎根于动物的本能,生物冲动是教育的根源。

实际上,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是两种表面类似而本质不同的活动。因为: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活动只能停留在个体的层次上,不能类化。

3、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所以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类社会活动多种多样,只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教育活动是一种人——人活动,其活动目的是通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使每个人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其活动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规训方式”

(三)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就是狭义的教育,“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这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区别而言的。

家庭教育: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具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和个别性的特点。

社会教育:除家庭、学校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具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等特点。

与之相比,学校教育由于其很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具有很强的可控性、相对稳定性和专门性,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