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 - 复习重点已经划线

发布时间:2019-02-21 00:03:18

第一单元第一节

1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的变化呢?

1)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必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①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今天,“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地包含了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原因:首先,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其次,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面,都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总之,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第二节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任务。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分、地位、有什么作用?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成分。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引导,监督和管理,更好的发挥作用。

政策:国家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3、人大代表的产生:一直接选举,乡县一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间接选举,县一级以上人大代表由下级人大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人大代表的职责:深入群众,了解情况问题,反映情况问题等

未成年人或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我国人民实现当家做的主途径和形式:①间接途径。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人民代表进入决策机关代表人民参与、审议、监督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②直接途径。具体形式很多:参与听证会、论证会;参与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①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②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③人大代表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下属机关关系: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利机关,而下属机关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检察机关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政治协商组织形式: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最主要的政治内容和组织形式 政治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形式之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表现在哪里?

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10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需要我们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快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一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11、如何理解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只有三种文明协调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第二单元 走进小康时代

第一节

1、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出现在《礼记》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

3、我们要追求的小康目标是什么?(小康的含义)

我们要追求的小康,是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2、我们要达到的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哪三步?

答: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天,我们已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节

1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最早)、珠海、汕头、厦门 海南(最大)

3、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目标: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要求。

5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加强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调动并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三节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低水平: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不全面:我国现在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差异.

3、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的两个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

5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1)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十六大提出本世纪的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哪些?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最关键的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翻二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8从生活水平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所指向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9.你认为全面小康和总体小康有什么区别?

第一: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第二: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思想上增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行动上好好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第三单元 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分布情况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一般都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而少数民族则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

3、民族的特点P37信息平台

注: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由一定的民族组成。

4、不同的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不同

5、中华民族的形成P39信息平台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融合的产物,各民族之间血脉相同,命运相连,文化相依。

6、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P42第一段

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

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

新中国为建立和巩固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措施P43信息平台

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各民族地区在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

我国为促进民族繁荣所采取的措施:44 信息平台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9、作为中学生可以为民族团结做的 P44第一段

10、公民如何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的完整和政权的统一;公民有责任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关系,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11、我国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等P50信息平台

1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答: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锻造积极有为的民族品格,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 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一节

1人身权的内容

人身自由权: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生命健康权: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公民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包括成年人,为成年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犯罪的人。

凡中国公民都享有以上权利

2人身自由权的含义:公民的人身自由由自己控制和支配,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收查和侵犯。

3法律对人身自由权的规定: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4人身自由权受到侵犯该怎么办

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告诉老师家长或警察,到法院起诉

5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公民的生命、身心健康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内容P56信息平台) 侵害。

6我国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7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对自己:不允许他人侵犯,不轻易放弃,生命健康权不单是自己的事。

对他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不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在他人生命有危险时进行救助,制止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8如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发生前: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发生时: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保持镇静,呼救等

发生后: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报警,到法院起诉。

第二节 第三节

1  人格尊严包括哪些权利?含义各是什么?具体有哪些侵权表现?

2、下列权利被侵犯了该怎么办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所必须的,我们要在社会中相互尊重,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仅是道德所不允许的,也是法律所禁止的,最终也危及到自己的人格尊严

第五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节

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国家的根本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国家根本任务: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宪法被称为法律的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是无效的。;(“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或五分之一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而其他法律的通过只需二分之一即可。

注:我国宪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实际的变化而发展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强调宪法不宜变化太频繁,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关系国家的稳定。

3、我国第一部法律1954年制定

意义:法律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表明《共同纲领》代表国家宪法的过度状态已经结束。

4、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了4次修改(修改的时间及内容P77读读议议)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违宪的含义: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等

违宪的表现: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相抵触;公民的行为违反宪法的规定。

7宪法和我们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要树立宪法意识)

答:①宪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②宪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既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8、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

9、我国法制纪念日:124

第二节

1依法治国的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依法治国的地位: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依法制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6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制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法律保证,是实现国家长久安的重要保证。

7、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8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

原因:在法制国家里,各种国家机关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力,行政人员是国家法律实施的最直接的体现者,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重大。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含义: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重心和实质: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第三节

1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正,需要加强法律监督

2、我们既有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权利,也有积极参与监督、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责任。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3、法律监督的内容: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检查院)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等

4、关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法律规定P86阅读空间

5、我们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答: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意见;

②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

湘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 - 复习重点已经划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