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

发布时间:2018-11-20 16:22:30

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

【考点一】文章题目的作用和含义

(一)常见题型

1.为什么以此为题?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4.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答题技巧

标题的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贯穿全文的线索;

3.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天气、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

4.点明主旨,对文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具有象征意义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标题的含义:

往往包含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标题(或标题中的关键词)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答题步骤:1.理解表层含义 2.体会深层含义 

3.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和中心的关系。

(三)揣摩题目的含义

1.《走一步,再走一步》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3.《心声》

表层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含义: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好,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情。

(四)拟定文章标题须知:
1.要能点明中心,概括大致内容。
2.反映独特的思想感受,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
3.富有诗意(奇特新颖性、运用修辞),吸引读者兴趣。

如:《十三元遗产》《小扇轻摇的时光》《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田野上的白发》《心灵折旧费》《微笑的可乐》《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九步之暖》

【考点二】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

(一)常见题型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3.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本文。

(二)答题格式何时 + 何地 + 何人 + 做何事 + 结果如何

如果语言要简洁,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定要保留“何人、何事、何结果”三要素。

(三)答题技巧

1.学会抓住重要人物及重要事件来概括。

2.按故事的发展进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

3.学会抓住文章的线索来概括。

【考点三】重点段落(或句子)的内涵、作用。

(一)常见题型
1.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2.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3.删去xx段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

答题格式结构作用 + 内容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总领全文 ③首尾呼应

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 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营造氛围,提供背景,渲染气氛

(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讲故事)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总结上文或引起下文

③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要答出具体内容,如下文xx情节埋伏笔或作铺垫)

④与上/下文形成对比反衬(衬托)

⑤照应前文(要答出具体内容,如照应/下文xx内容

结尾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篇末点题 ④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内容上的作用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如点明/深化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情感,解释了什么道理。

【考点】语言品味与赏析。

(一)答题格式

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关键词语、描写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里、情感、观点等)

(二)答题技巧

语言品味与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xx的情感(喜爱、赞美、惋惜、厌恶……)。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xx”等词语(表现人的情感或动作的词语)赋予xx(事物)以人的动作(或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xx的情感(喜爱、赞美、惋惜、厌恶……)。

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事物)的xx(特点),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对比:把xx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情感。

5)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关键词语的作用(动作、副词、形容词等)

1动词:通过xx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xx(人/物)做xx(事情)时情景(过程、场面……),表达了xx(人物)xx心理(情感态度)。

2副词:通过xx等词,准确地说明了xx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

3形容词:通过xx等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xx(人/物)xx的特点(形象),表达了xx(人物)xx心理(情感态度)。

3.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4.内容上: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考点】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答题格式: 评价(最主要的性格、精神+ 分析(原文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描写)

(二)答题技巧

1.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性格、形象、感情。

2.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

3.关注侧面烘托。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对主要人

物的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各类人物的性格一般有其明显的共性,如孩子的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句。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考点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特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二)答题格式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

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天气等;

2)渲染xx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6)(结尾位置)深化文章中心;照应开头或前文,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人物活动或故事展设置了背景,预示着人物的命运。

【考点七】表现手法

(一)答题格式:从文中找出体现写作特色的内容 + 紧扣全文分析其作用。

(二)答题技巧

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应从表达方式、结构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

1.表达方式:记叙(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作用:使叙事条理清晰、脉络清楚,令人印象深刻

倒叙(作用:设置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xx情节,照应上文,解开悬念;②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③为下文xx情节作铺垫;④突出文章中心、主题。

2.结构手法:照应、悬念、详略、伏笔、铺垫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等,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悬念:设置疑问,不做解答,其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

曲折。

详略: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详略得当的好处是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它常常和“照应”配合使用,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楼”的艺术效果。

伏笔和铺垫的区别

从形式来看用作伏笔的,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不出来所以,伏笔一般是

细节用作铺垫的,语句较多,可以铺陈,如情节高潮的前奏,如一些表现人物的景物

环境描写,它没有隐含性,一看就知道是为了下文铺垫。

从位置来看。伏笔与下文照应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

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

从作用来看。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

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

3.写作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夸张、抑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开篇点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

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衬托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抑扬通俗地说,就是褒贬。“抑”对应贬,即批判、贬损;“扬”对应褒,即赞美、褒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以小见大: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却可以“点石成金”,体现“大道理”,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

托物言志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爱憎的情感,使文章显得既深刻含蓄、饶有韵致,又具体形象、可感性强。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直接抒发个人感情,表达个人感知。胸臆:胸腔,内心,引申为心意。

它的好处就是给予读者真情实感,使读者感觉亲切自然,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

借景抒情: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动静结合: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考点】对作品的感受、认识、理解。

(一)答题格式

紧扣原文,概括出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点 +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实例)+ 谈自己读完后的感受。

(二)答题技巧

1.准确读懂原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感受最深刻的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例,摆事实、讲道理。

3.谈感悟,阐述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现代文阅读考点大汇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