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康复护理

发布时间:2014-04-29 04:47:54

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康复护理
作者:杨伟伟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

        摘要:目前脑出血已成为一较为广泛发生的急症重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正确掌握脑出血病人的急救措施和精细的护理技巧,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轻脑出血病人致残率[1],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关键词:脑出血;急救;护理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称脑溢血,病因多样。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40%50%,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我国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2]。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有多变、突变的特点,因此抢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工作的好坏。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1月~20131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7例,男性45例,女性22例,全部经CT确诊,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0岁,经治疗,治愈及好转56例。

        2.急性期一般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 2.2 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

        2.3 基础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2.3.1 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体温、血压及呼吸情况等。1.意识状况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点之一。临床上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1)嗜睡;(2)昏睡;(3)昏迷。在护理工作中,可通过定时呼唤患者并作简短对话,用针刺或手捏患者上臂或大腿内侧皮肤,压迫眶上神经和做睫毛反射试验等方法观察其反应。

        2.瞳孔的变化是颅内疾病病变的重要指征,在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6mm以上为瞳孔散大,正常时两侧瞳孔大小相等,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如侧散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常诊为脑疝。瞳孔变化很陕,稍不注意,就不易及时发现。脑疝早期瞳孔可先变小,然后很陕变大,所以当发现两侧瞳孔不等大或两侧瞳孔大而固定为危象,需采取抢救措施。

        3.呼吸。患者呼吸频率、深浅,是否呼吸困难,有无呼吸道阻塞等,痰液粘稠者无法吸出者可行气管切开。

        4.体温。对发烧患者,可用冰袋、乙醇物理降温,必要时用冰帽,测四肢体温每2小时测1次体温。

        5.血压。根据病情需要严密观察血压,血压高升可以造成再次脑出血,应遵医嘱给予降颅压、降压药物的应用。其中甘露醇注射液在应用过程当中要监测尿量,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2.3.2 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出血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脑出血并发症主要有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和褥疮等。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4]。其中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对急性脑出血的患者要加强皮肤的护理,以防压疮的发生,除了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坦外,按时翻身十分重要,而且翻身方法要得当,动作要轻、稳,避免拖拉推拽动作。

        3 脑出血的恢复期护理

        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护理,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著减少致残。

        3.3 情感护理

        脑出血病后抑郁是脑血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其抑郁情绪晨轻夜重者较多,晨重夜轻者较少,易激惹症状及焦虑、躯体化症状较重。大脑皮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较皮质下受损者严重,大脑前部受损者抑郁程度明显重于后部受损者。脑出血病人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自认为废人,拖累家人,又要承担大量医疗费用,有的患者拒绝输液及服药,不配合治疗,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暴怒抑郁。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密切,我们要时刻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熟练的操作技术,细致周到的护理使病人有安全感、温暖感和价值感,耐心地解释病情,帮病人消除恐惧的心理。鼓励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以保持情绪稳定,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出血病人的急救与康复护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