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发布时间:

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摘要:法治理念是人们对宪法法律权威的高度尊崇和信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从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关键词:法治建设;理念;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55次提及法治,释放出依法治国最强音,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以更大力度加快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努力促进法治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确保我们的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扎实推进。
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尊法的态度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宪法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威,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强调要制定宪法,充分彰显了尊重宪法法律的态度。他还亲自主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他曾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从党的主席到一般老百姓都要按照它做,将来我不当国家主席了,谁当也要按照它做,这个规矩要立好。为了在全社会尤其是国家工作人员中倡树法治理念,中央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目的就是弘扬宪法法律的权威。20157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正式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根本目的也是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形成尊重法律的态度。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学法的意识
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违法乱纪的干部,很多是长期不学法、不懂法。只有把党纪国法学透弄清、真正掌握了,才能正确开展工作——也就是要提升法治素养。一是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二是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三是要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四是要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
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守法的观念
为官应有戒,用权须遵法。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依法办事才能正确用权,不讲法治,不依法办,权力运行难免跑冒滴漏、跑风漏气,难免脱轨越界、脱纲离谱。董必武同志针对五十年代我国法制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一是要有法可依,二是要有法必依。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立法是基础
法治首先是良法之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以民为本、立法为民,使立法工作充分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立法全过程都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不断完善立法体制,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严格执法是关键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按照宪法的规定,各级政府负责宪法法律的执行,必须弘扬法治精神,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完善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着手,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机制,发挥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按照谁决策、谁负的原则,确保及时作出正确的重大行政决策。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科学配置执法权,合理设置执法机构。要按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根本要求,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和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正司法是保障
法治能否得到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是否公正。实践反复证明,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减少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对司法职权活动的影响力,坚决维护司法权威。要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提高司法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要深化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全面推进阳光司法工程,使司法机制在阳光下运行。
(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民守法是重点
只有社会大众的法治素养普遍提升了,法治精神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推进法律服务全覆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要健全完善依法维权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诉求,依靠法律手段解决纷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