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5-23 07:46:58

山水情观后感

水墨画一直是我内心珍爱着的一抹文化底蕴。小时候没有阅历,只胡乱学了些基本,既是现在,国画的意境也还是远远超乎我的理解。这应该就是久而弥香,百看不厌的精粹了。但很遗憾,现在很少再有人能创造出更好的中国水墨动画片了。

该片产生于1988年,完全的中国水墨式作画,情节很简单,片中也没有对话,长度也只有18分钟。但整部作品,画面精美灵动、充满了诗意,故事内涵富于哲理,无论是静景,还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国画的写意之中,让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间。可以说,它赋予了动画以中国水墨画诗般的心灵,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的美,实属中国动画片的杰作!

我最喜《山水情》的画面本身。先是它的作画笔法。国画的笔法、较之油画、水粉、水彩等西洋画法更显其灵动自由的韵味。既能简单几笔勾勒出其轻巧飘逸之精致,又能大胆泼墨层层抒发出其磅礴之雄浑。在世人看惯了西洋画的斑斓和让人麻木的真实之后,中国画无疑是艺术带给人类灵魂自由休憩的珍宝。 片头文士一袭白衣,在冰雪云雾的映掩下,袅袅而行,把观者的身心带离尘嚣。那温润羊毫,渲染出了文士宽大的白袍,灵动的衣冠襟带,不俗的神情;勾勒出了孩子的清新活泼、诚挚好学和感恩真情。寒冬、清秋;群山、秀水;茅屋、暖炉;红叶、金鸟;水中成群舞动的鱼儿,荷塘绿叶红莲下的鸣蛙……刚健的、柔软的、深远的、细腻的、安静的、热烈的……笔墨的轻重缓急、深浅粗细都尽显了中国画毛笔的神来之气,这更是中国传统气节不朽的血脉。

吾甚爱《山水情》之色彩。黑与白的高低浓淡、动静干湿——生活本身就应该是黑与白的二色无限搭配——看似平淡乏味,却在于生活者如何调配了。心态便是那勾对的水。简单的生活却是最能动人、最有意蕴的节奏。偶尔,也加点彩色,生活就更加充实,值得我们去拼搏和享受。尤若爱情、衣妆、食物、事业、朋友和亲情……之色彩,彩色一点点便是了。

对画面的欣赏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入佳境。片中画面至始至终有潺潺的流水、呼呼的风声、清脆的鸟鸣、跳动的笛声、深远悠扬的琴韵,合着人物飘逸的衣带和款款的步调,还有如情入境生动的表情,浑然天成,让我感悟到了深远的节奏和翻滚的意境。其中,琴声空灵飞扬,时而轻柔时而凝重,时而忧郁时而果敢,充分体现了文士复杂、坚决的心理。风声凄厉,将风雪中恶劣的环境刻画得更加逼真。各种动物的声音又让春天的来到显得极其可爱。更重要的是,这些声音非常中国化,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恰到好处地将动画要表现的内涵深刻表现出来了。最后,少年的一曲古琴(该曲实属经典),将动画推向了高-潮:融入少年对文士敬仰和师徒之情的乐声带动着画面变化……让人从内心感受到那绵亘的山水情

笔法、色调、音乐都是元素,画者将这些所有的因子一幅幅构图、一张张成景,最后合成的不得不称为瑰丽。动画片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特别是像这类动画片。因为不是孩子的我无法完全领悟画者们所表现出的美感与意境。只觉得这是纯中国的文化底蕴。对于意境我只能做些浮浅的认识。

片中的元素:琴、琴声、风、风声、鹰、风雪等等,其本身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代表,充满隐喻和象征意味。文士那把琴是某种精神品质的物化,而最后他将它赠送给孩子,是表达了一种传承关系:通过教导弹琴,文士将自己的精神品质传给了孩子。这就像生于中国的我们从小学习二胡、工笔、扬琴、国画、茶艺、厨艺、剪纸、山歌……那一大一小翱翔天空的飞鹰正是这种传承的最好代言。文士在渡河时,在最后离开走向茫茫前途时,除了水墨画出的重重山峦,还有呼呼的风响彻耳际,和他始终高昂的身躯,这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喻,象征着文士所要面对的处境,反衬了文士的品质。在现在这个健忘诚信、物欲横流的欲望都市,80年代的动画片竟然能让人深剩片子里每一样东西都自然地包涵着具体的中国式的比喻,只要是中国人,都熟悉这些指代对象所表达的意思,这正是我认为片子高明的地方。整部动画就是通过这些简单的情节和声音,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最中国的方式表现出来。

看完这18分钟的片子,只觉得以前那些看片的时间都浪费了。不由得想做些比较,对于中国的动画片发写无关痛痒的感慨。

先可以和我看过的几部欧美片比比。英、美等国的动画片大多想象力丰富得很,属于荒诞搞笑类。我看过的都记不得了,可能对孩子的意识流的培养有作用吧?呵呵,对于偏好细腻的我,不是很喜欢那些画法粗劣,内容浮浅、低级趣味的东西。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法国的纪实片《帝企鹅日记》之最大的看点就是它能从平淡中提炼出生命的厚重和美丽。其实我一改以往对法国影片的偏见而喜欢《帝企鹅日记》是因为它的音乐和配音。这次法国人找到了那种天籁之声。有人说欧美音乐之交响乐是刮到天际的狂风,将人的心灵也一同刮走,而中国的丝竹音乐则象是秋日从树上飘落的树叶,仅仅只拨弄心灵的一根细弦,却同样动人心魄。除了声音,片子的构图,镜头移动的速度,都具有不同于欧美自己独特的中国特色,这真的是绝妙的中国味道,让人看了觉得:真的美,真的优美,中国的东西,真的很棒!

其实动画片,日本是发展得比较好的。既保持了传统,又结合时代的思想而推陈出新。对于很火的《柯南》我不是很了解。但我一直比较喜欢宫绮俊的那几部经典巨作。就是喜欢他的那种日本人情味——很浓,很甜美。色彩、音乐、构图、动画也都设计得很perfect,让人觉得仿佛从疲倦的尘埃中苏醒,回到另一个童年。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去体味、这样去爱。

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90年代后的中国动画。哎~在所要传达的意境上都没有再达到《山水情》那样的高度了。《宝莲灯》、《花木兰》都感觉很僵硬,怪怪的被西化了,让我觉得失去了自我。不能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当然大家都是一片好心,想要发展,想要和国际接轨,想要创新。但是传统往往被人潜意思的定义为一种贬义的过时。中国动画的问题在于急于娱乐化、大众化的同时,丢掉了自己的中国精神。这正是我前段时间写《裸奔》的症结之所在了。

那么如何用现代的独特的手段继续表达中国的传统精髓呢?首先,中国画的技法必须有所传承和发展。至少我看完山水情之后有一种弃水彩攻国画的念头,不过要真正的发展却需要某些人能弃名利为羊毫,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才行。而目前最大到困难是如何将各元素进行组装的技术。实质上是制作者首先要有纯粹珍贵的中国气节才行。这却是需要人生的阅历。

前段时间我跟园林系学画,老师看我的画说了一段话:你的画技还有发展的空间,但似乎画面比他们更有点味道……你也是大二的吗?”我笑道:大四了!”“哦,这就对了。我愕然。 我不相信天天蹲在画室废寝忘食画画的学生能真真画出灵魂,因为他们的阅历太浅,思想太浅,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生命里真正的痛苦和悲伤,因此他们无法通过这些悲伤和痛苦到达生命真谛的彼岸,因此他们的作品只能是某种无病呻吟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东西。呵呵,因为我的写作就是这个状态。中国画的大家不在学院,而是生活在极平凡,最低层的生活中。他们有着社会风雨的摧残和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用中国的传统笔墨勾勒着人生的历程,从心底里发泄着情感,这就是个性,也就是中国画的创意和表现自我的绘画语言。有名家说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画家须在意境创立上下翻功夫,尤其是画中必须呈现自我之境,其中也就包括着画家自己的审美感受。

但事实上是,真正有些经历的人,要么写不出可以改编的故事,像我老爸;要么不屑于写动漫剧本,像退休的院士们。这正是中国动画无法发展的一个原因。

山水情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