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课程《月之故乡》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3-16 14:06:04

中学音乐课程《月之故乡》教学设计
作者:商潇予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

        《月之故乡》这首歌由我国著名诗人彭邦桢填词,刘庄、延生谱曲,是一首以月亮为题材的中学必唱抒情曲目。音乐主题在全曲中反复出现,抒发了台湾同胞对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深深地思念与眷恋。本节课是以教唱为主的一节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变化音的音准,以及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的区别和准确使用,从而学会并演唱《月之故乡》。

        一、曲式分析

        本曲为4/4拍,中速稍慢,情感柔美抒情,曲式结构为多乐段单一部曲式,这是我国民族曲式的一种常见类型。歌曲调式为G羽七声加变徵,单一调性,重复型,方整型结构四句体,歌曲的结尾具有收拢性特点。其曲式结构图如下:

        全曲一共可以分成两个乐段,A段(1-16小节)为全曲主题。

        a句(1-4小节)附点节奏情绪深沉舒缓,乐句从内部分裂,落与属音形成半终止。b句(5-8小节)切分节奏打破了音乐的规整,情绪出现了波动,结尾结束于主音形成终止。

        a句(9-12小节)是1-4小节的变化重复11小节第一、二拍将附点节奏变成大切分节奏,增进了演唱中情绪的波动,承接上句,推动情感的发展。b1句(13-16小节)是由b句发展而来,中间13小节第二拍到14小节旋律稍作变化,15-16小节原样重复,最后于主音收拢终止。

        (一)A1段(17-32小节)是对A段主题的延续和发展。

        a句(17-20小节)是9-12小节的原样重复,流畅的旋律再一次重复主题,起到强调的作用。b句(21-24小节)原样重复5-8小节旋律,情感深沉绵长,表达出了对故乡的深深思恋之情,同时为下句转折做铺垫。

        c句(25-28小节)26小节是25小节的分裂模进,27-28小节又使用了a句的旋律,并在结尾处进行了扩充。旋律轻快,音阶逐渐向上,28小节将演唱者情绪推向高潮。b句(29-32小节)旋律为原样重复,与主题首尾呼应,歌词做了重复处理,将两小节扩展为三小节,体现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中学音乐课程《月之故乡》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