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前五篇句子翻译

发布时间:2020-04-29 10:23:42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译文:况且孝道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到处世为人上。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2.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译文:儿子虽然驽钝,请允许我把您老人家所编撰的史实掌握完整地加以编辑,不敢稍有缺漏。

3.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译文: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会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的标准。

4.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译文:《春秋》这部书,上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5.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

译文:拨正一个混乱的社会,使它回归正道,没有什么比《春秋》更切实有效,《春秋》不过数万字,而它的要旨就有数千条。

6.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译文:做人臣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则处理日常事务不知怎样做才合适,遇到突发事件不知用变通的权宜之计去应对。

7.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译文:所以《春秋》是礼仪的根本所在,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罚;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礼禁绝的作用难易察觉。

8.《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

译文:《春秋》褒奖好人,贬斥恶人,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颂扬周王室,不只是讽刺讥斥而已。

9.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译文:况且贤能的人事不被任用,是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是有关人员的罪过。

10.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译文:我所说的是缀述历史旧事,整理归纳历史传闻,并不是所谓创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这就错了。
11.《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译文:《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发泄愤懑而创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忧郁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12.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译文: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经》《尚书》不断地被发现。

13.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

译文:网络搜集天下散失的旧闻,对帝王兴起的事迹推原它的本始,考察它的终结,既看到它的兴盛,也留意它的衰亡,研讨各代所行之事。

夏本纪

1、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译文: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都深陷在忧愁之中。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译文:比较起来,在他同辈人中没有谁比他更能干的了,希望陛下您让他试试。

3、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译文:舜被提拔中重用,代理执行天子的政务,按时巡行视察各地诸侯所守的疆土。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4、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译文: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可以担任官职的人吗?

5、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译文: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把他干好啊!

6、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译文: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准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他如此勤勉肃敬,可作为人所共遵的纲纪。

7、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

译文: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严惩深感痛心,因此劳神苦思,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去。他吃穿都很简朴,但对祖先神明的祭祀却很丰厚尽礼。自己的居室极其简陋,把资财都使用在挖沟修渠等水利工程上。

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译文:他让伯益给民众分发稻种,教群众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种植。又让后稷在群众难以得到食物时发放食物。

9、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译文:掌收贡赋的六府可以很好地完成它的职责了,所有的领土上都可以征收赋税了。但征收赋税必须慎之又慎,要严格按照上中下三等土壤来确定赋税的等级。

10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译文:东面流入大海之滨,西面覆盖到流沙地带,从荒远的北方边陲直到南方天际,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海的尽头。于是帝舜赐给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鲁周公世家

1、今我其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译文: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你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

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这种方法能保佑您啊。

3、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译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4、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译文: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5、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

译文:到成王临朝后,有人说周公坏话,周公逃亡到楚国。

6、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译文:做父母者,经历长久时期创业成功,其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7、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译文:为政不简便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8、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无敢寇攘,逾垣。

译文:马牛走失,奴隶逃跑,军士不得擅离职守去追捕,他人的马牛奴隶如果跑到自己处要恭敬地归还。不许劫掠盗窃,不许翻越墙垣。

9、鲁人三郊三隧,峙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

译文:鲁国西、南、北三方近郊远郊之人,备办粮草桢干,不许缺少。

高祖本纪

1.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文:高祖每次去买酒,在店里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店里售出去的酒就是平常的几倍。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后,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毁掉了高祖的欠据,不再向他讨帐。

2.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译文:单父县人吕公(平时)与沛县县令很要好,他为躲避仇人到沛县县令家做客,于是把自己的家迁到沛县安了家。

3.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文:高祖做亭长时,,一向看不起这帮官吏们,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诈称贺钱一万,实际上他一个钱也没带。

4.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译文:高祖也趁机戏弄众多宾客们,他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没有不安的感觉。

5.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文:这时候,沛公站起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并把郦食其请到上座

6. 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辕。

译文:沛公又向南攻打颖阳,屠杀了颖阳城的人。又凭借着张良终于夺取了韩国的轘辕山关险道。

7.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译文:沛公以为其中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并趁机袭击武关,攻了下来。

8. 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秦军解,因大破之。

译文: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于是大破秦军。
9.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译文: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纸)道亭旁(向沛公的军队)投降。

10.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译文:沛公召集秦地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已经很久了,(秦朝统治时)非议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11.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文: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驻扎在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12.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译文:您应当赶快派军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1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译文:正好项伯要救张良(免得他与沛公一起被杀),(于是项伯)连夜来到沛公军营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项羽这才作罢。

14.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译文:怀王,是我家叔父项梁拥立的,他没有什么功劳,凭什么能主持定约呢!

15.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译文:汉王的军队过去以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

16.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将领做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7.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译文: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人都赏给了土地,被封为王侯。

18.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译文:如果说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在千里以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

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勤快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与刘仲相比,哪一个的多?

李将军列传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译文: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假使你生在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做个万户侯算不了什么!

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走,这就能够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3.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译文:这时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匈奴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纳金赎罪,免去斩刑,降为平民。

4.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译文:正因为这样(箭不多发),他领兵出战多次吃亏受辱,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扑伤。

5.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译文:大将军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的吩咐,认为李广已经老了,运气又不好,不要让他位于单于的正面,怕不会获得所要的胜利。

6.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译文:军中向导逃跑了,他们又迷失了路,后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译文:大将军派长史带着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路的情况,卫青想向汉武帝上书报告东路军回还迷失道路的委曲详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切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8.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译文: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和不认识李将军的,也不论年老的和年轻的都为他而流泪。右将军赵食其独自被交给执法官吏,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9.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也去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发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大概就是说李将军这样的人吧。我看到的李将军,诚诚恳恳就像个质朴的乡里人,有口不善言辞。到了他死的那天,天下熟悉和不熟悉他的人,都为他表示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士大夫们的信任吗?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这谚语虽只是说桃李的小事,但也可以比喻像李广这样的忠诚老实、口虽不能道辞而能使大家都感动的人。

史记前五篇句子翻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