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指导

发布时间:2012-02-29 11:56:02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指导

2008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作出这样的说明:“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小说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我们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考小说的命题主要围绕着五个关键词:

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 、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小说的深刻思想;从人不同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我的见解。

小说的解读方法多样,这里推荐一种适用面广泛,操作方便的,便于迅速切入要领的答题方法,即“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类考题: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

情节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三方面作用;

人物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主题类考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等。

【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等待葛多

  葛多回来了。

  那个六月的午后,我照镜子时发现头上长出了几根白发,我说:“孙俪,给我拔白头发。”

  孙俪坐在阳台上,我的头枕在她的腿上,阳光下,我的白发格外醒目。

  孙俪的手温柔地抚过我的头发和脸颊,我惬意地躺在她的怀里,太阳光晒得我迷迷糊糊。就在我快要迷糊过去的时候,我听见孙俪说了一句:“葛多回来了。”

  葛多回来了。我醒了,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

  我听见孙俪又说:“葛多回来了,我要去找他。”

  孙俪和葛多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大学毕业前夕,两个人席地坐在沂河边的沙滩上,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在这六月里,葛多挥舞着双手对着河水激情澎湃地喊了一嗓子:“十年后,这座城市将是我们的天下!”

  这句豪言壮语似乎成了葛多的谢幕词,从此以后,他从孙俪的生活中消失了。

  一晃十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我和孙俪结婚、生子,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婚后的日子是琐碎而单调的,岁月像一把无情的刀子削去了我青春的锋芒,在我的眼角、额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葛多的豪言壮语已经成为青涩年代的墓志铭,青春不再,日子像和尚手中的木鱼,敲一天是一天。

  孙俪似乎还在怀念着那个激情四射、壮志满怀的葛多,她还没有从梦里醒来。她整日埋怨我窝在那个不死不活的单位里混日子,让她恼怒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单位里至今仍是一个大头兵,任别人呼来喝去。

  吵架是不可避免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的最后,我们经常为了一点鸡零狗碎的琐事吵得天翻地覆。

  在一次争吵过后的午夜,我听见孙俪在梦中喊一个人的名字:“多多,我的多多,你在哪儿呀?”

  现在,葛多回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出了家门,尾随孙俪而去。

  孙俪沿着出城的道路一直向北,再向北。人流稀了,车辆少了,沂河展现在眼前。

  孙俪轻车熟路地沿着河岸西行,穿过一片小树林,孙俪从河沿的台阶下到一片空阔的沙滩上。

  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孙俪静静地站在沙滩上,一任风吹乱她的乌发,掀起她的衣角。

  黄昏降临了,落日的余晖淡淡地洒在孙俪身上,她的脸上竟然呈现出了少女般的红晕,她的目光清澈而深情,她拢了拢鬓角的乱发,用少女般甜润的嗓音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多多,我的多多,你在哪儿呀?”

  孙俪的深情呼唤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年前那个六月的午后:湛蓝的天空下,阳光、沙滩、盘旋的水鸟、仰脸倾听的孙俪和侃侃而谈的我。

  在那个多情的季节里,美丽纯情的女大学生孙俪已经被我的言语蛊惑了,她眼神迷离,两腮酡红,深深地沉醉在我编织的梦网里了。在我的“演讲”中,未来已经幻化成一条金光大道,无限伸展,触手可及……讲到最后,我站起身,挥舞着双手对着滔滔河水激情澎湃地喊了一嗓子:“十年后,这座城市将是我们的天下!”

  夜幕悄悄降临了,远方的城市已点亮了星星点点的街灯。孙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对着茫茫夜色呼唤着:“多多,我的多多,你在哪儿呀?”

  呼唤声惊飞了一只水鸟,鸟儿扑腾着翅膀飞向了天空。这只腾空而起的水鸟突然把我的一颗沉睡的心扇动得猛跳起来,我感觉双臂像长了翅膀,我的嗓子痒痒的,我身轻如燕,展开双臂朝着呼唤声响起的地方飞奔而去:“孙俪,我来了——

  我和孙俪手牵着手回到家,打开房门,灯亮的一刹那,我和孙俪都笑了。

葛多真的回来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文中多次写到“六月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沂河,河面上有水鸟在盘旋”等景物,作用是什么?

【思路引导】:

本题考查小说中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股而言,小说中自然环境的作用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对人物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儿个方面的作用入手。本题答题,既要考虑局部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又要兼顾考虑前后两次的对照。

【参考答案】:

⑴描写沂河优美的自然风光,渲染静谧、优美的环境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指向本身——环境句)

⑵烘托葛多年青时的英姿勃发、壮志满怀。(指向人物)

⑶前后照应,触发主人公思想转变,推动情节发展。(指向情节)

2、小说在构思上具有双线交织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思路引导】: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安排。小说中情节的一般考虑从对情节本身的发展、对突出刻画人物、对揭示深化主题等几个方面的作用。本题考查小说情节,就情节而言,应注意其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情节安排。既然题干中提示“结构布局的独具匠心”,就应该从情节结构安排的超常性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

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为明线,以曾经的(即葛多)为暗线,双线结构,组织情节发展。(指向情节本身)

叙述中两线交织,在人物切换中表现人物,丰富人物性格。(指向人物)

将现实中的平淡、单调和过去葛多的激情、昂扬比对,深度开掘小说呼唤易于流逝的少年豪情这一主题。(指向主题)

3、小说中“葛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主旨?(4分)

【思路引导】: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和小说的主题内涵。本题在答案表述的时候,要兼顾人物形象和主题两层意义。人物形象的作用往往要考虑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主题一般要从歌颂或批判这两个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⑴曾经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生活激情的青年,由于生活的琐碎、单调,而逐渐变成了一个浑噩、平庸之人,但终于幡然醒悟,重回自我。(结合情节分析人物)

葛多理想和激情的比喻或象征,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想告诉我们;不要被世俗消磨掉自己的生命激情,要让理想不老,要让生命激情澎湃!(结合主题分析人物)

4、小说结尾说“葛多真的回来了”,作品这样安排结局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引导】:

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探究。答案基本从对原文的深入分析理解中来。小说情节和入物、主题以及情节自身密不可分,所以情节类探究题的一般答题指向是:情节的合理性,人物性格或作用的具体性,是否有利于突出主题。

【参考答案】:

一、合理

符合生活实际。妻子孙俪自始至终不甘平庸、不愿平淡.十年争吵、埋怨都是对“我”的麻木生活的不满,一朝深情唤醒,“葛多回来”是必然。(指向情节本身)

符合人物自身性格。“我”毕竟是一个曾经充满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只暂时被削去了青春的锋芒,一旦有转变契机,必将找回自我。(指向人物)

更利于表现小说主题。小说从“葛多”到“我”,再到“葛多”,由热情到平淡再到重焕激情,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更能突出“生命不应自甘平庸,要激情满怀,不断进取”。 (指向主题)

二、不合理。

不符合生活实际。十年中,孙俪一直是整日埋怨、恼怒,天翻地覆的争吵,十年没能吵醒“我”,仅一次沂河边的呼唤就能唤醒吗? (指向情节本身)

不符合人物自身性格。“我”虽然曾经充满理想抱负,但十年平淡早已失去了青春锋芒,“我”十年没能振作,能突然转变吗? (指向人物)

削弱了小说的主题意义。十年的“等待”揭示的是现实中人们的平淡与麻木。“等待”一词意味不言而喻。如果安排“葛多没能回来”,不是更能引入深思和批判吗。(指向主题)

2009年,温家宝总理说,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随着电脑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较之于中长篇小说,小小说以它内涵丰富,构思巧妙,风格多样的的优越性让更多的读者乐于接受。套用温总理的话,我希望在路上走的时候,能看到每人手里拿本小小说。

每年的中考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不少就是小小说佳作。因此,小小说正日益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关注的对象,甚至成为中考高考的焦点话题。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了解社会,透视人性,培养人文精神。

他发表在《小小说选刊》上的《等待葛多》,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杨总在排行榜中对此篇褒奖有加:古人云,有志之人立志长,无志之人常立志。笔者以为,年轻人整天谈志向,喊奋斗,你知道成功的定位在哪里吗?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凡成功者,无外乎三种人最有缘分:一是有责任勇于担当者;二是有智慧甘心佐助者;三是有操守独善其身者。当然这要根据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生追求而论。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怀疑自己的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忌讳的是务虚和空谈。如画江山凭试手,人生踩出一路诗,《等待葛多》是催人进取的号角。

小说叙事方式非常新潮,以批判的眼光对平庸的生活进行审视。面对焦虑压抑的现实生活,“我”自满自足,麻木迷失。孙俪却总不甘心,不时奋起反抗,在埋怨、吵架都不管用的情况下,她运用了呼喊这种本能的最微弱的反抗方式。在现实的控制和扭曲中本是葛多的“我”终于觉醒了,自由、尊严、激情开始恢复了。在小说有条理的复杂性的繁复中,失落与寻找、呼喊与回应、迷失与觉醒,多重声部混响交叉,奏出一曲回归觉醒之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小说叙事方式非常新潮,以批判的眼光对平庸的生活进行审视。面对焦虑压抑的现实生活,“我”自满自足,麻木迷失。孙俪却总不甘心,不时奋起反抗,在埋怨、吵架都不管用的情况下,她运用了呼喊这种本能的最微弱的反抗方式。在现实的控制和扭曲中本是葛多的“我”终于觉醒了,自由、尊严、激情开始恢复了。在小说有条理的复杂性的繁复中,失落与寻找、呼喊与回应、迷失与觉醒,多重声部混响交叉,奏出一曲回归觉醒之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小说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分量,在备考复习中,同样不可忽视。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这样的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阅读的考查也是围绕着故事情节的构成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方面来进行。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考试内容、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都延续了2009年的思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山东卷近年来均以散文为主。今年考试说明虽没变化,但阅读材料的体裁未必不会变化。因此,建议学生在掌握散文阅读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小说和戏剧阅读的训练,特别是小说阅读。从体裁上看,2007-2009年分别考了新闻、传记和访谈,《考试说明》中的报告和科普类文章还未涉及,同学们要予以关注。

10位名师解读山东高考说明:比去年变化不大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