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服药时间及注意点

发布时间:2018-07-01 06:40:09

中药的服药时间及注意点

1. 一般解表及滋补药宜温服。

2. 实热症、躁狂不安者,药则冷服。

3. 病在胸隔以上者,作用于上焦的药,宜饭后服药。

4. 发汗药也宜饭后服用,以防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服用发汗解表药后,还要注意避风保温,使全身微微发汗,才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5. 病在心腹以下的疾病宜在饭前服药。

6. 补养药宜饭前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吸收。

7. 泻药及驱虫药须空腹服用。

8. 早晨发病的五更泻,宜在晚间服药。

9. 一般药物均适合于饭前及饭后2小时服用。

10. 对于有些人眼药后而呕吐的,可在药液中加少许姜汁,或用鲜姜擦一擦病人舌头后再服药就能够防止呕吐。

所以,需根据病情及病情的不同部位和药物的性质而调节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服中药该注意小节

服中药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还有一些小节须注意。

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3.精心护理:服发汗药后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

4.观察疗效: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

5.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如: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北京青年报》

另:

煎煮中药要注意些什么?

中药煎煮好坏对疗效有直接影响。怎样才能煎好中药呢?

1)煎药器具以瓦罐最好,也可用搪瓷罐,但不能用铁锅等金属器皿,以免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影响疗效。

2)要掌握火候及煎煮时间。滋补药一般先用大火煮开,然后用小火慢煎。祛寒、解表药一般要用大火煎沸一刻钟即可,煎后趁热用纱布滤出。味厚滋补的补益药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用微火煎煮一小时左右,以便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此外,某些毒性药物成分经慢火久煎后能减低或消除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时间都需稍长一些。

3)煎煮次数及加水量。一剂药,一般煎煮2次。煎煮前先将中药用冷水浸渍30分钟,使药材软化,然后加热煎煮。应注意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中药,否则,药物中的蛋白质很快凝固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加水量多少视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面少许即可,煎好后要趁热过滤,每剂每次150毫升左右,小孩可酌减。

4)特殊煎药法。一般药物可合煎,有些药物比较特殊可:①先煎。如龙骨、石膏等难溶性药物。②后下。如丁香、薄荷含挥发性成分。③烊化物。如阿胶、饴糖可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服用。④冲服,凡贵重、易挥发的药物如珍珠、三七等都应冲服。⑤包煎。如赤石脂、青黛等易于沉底焦化,难于滤过,可用纱布包好放人锅内煎煮。③锔或炖,凡有效成分容易浸出而煎煮容易损失,如肉桂,宜切片放人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就叫锔药;贵重药如人参、鹿茸,为减少损失宜隔水加热煮,即叫炖药。

5)煎中药产生泡沫并非煮沸。一般煎煮中药汤剂要求温度达100摄氏度,但应注意含皂苷等化学成分的中药低温即可产生大量泡沫,出现假沸的现象。汤剂中含有甘草、桔梗、牛膝、沙参、远志、款冬、柴胡等,在煎煮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假沸”现象,应注意识别,以免影响疗效甚至人体健康。

煎中药须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

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

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fang_yang@sina.com

中药的服药时间及注意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