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

发布时间:2019-02-04 21:11:15

《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作业

120086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了哪些特点?所倡导的六种精神是什么?

答:《规范》主要内容是: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体现的三个特点:第一,体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规范出现了肯定教师个体有提高道德素养的能力与要求的取向。第二,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不仅提出了道德理想追求,而且重视教师现实的道德问题。第三,对师德规范科学的探索仍在发展中过往的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这正是2008年《规范》向前追求和探寻的方向。所倡导的6种精神是1.倡导人文精神2.倡导法制精神3.倡导敬业精神4.倡导科学精神5.倡导协作精神6.倡导自律精神。

2、简述师德建设的功利价值,如何理解师德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

答: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师德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师德的人文价值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大化于天下的生命智慧。它既是一种理性意识,也是一种非理性的体验;既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形态,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既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追求,也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规范。功利价值体现为教师拥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帮助人们达到一定的目的。师德人文价值离不开功利价值,它融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通过师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有了精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时只有自觉地把功利价值内蕴于宏大的人文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健康发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立足当代人类实践,贯通古今,融汇中西,致力创新,促进综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建人文价值和功利价值,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健康发展。

3、在新世纪如何以“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强师德建设?

答: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环境和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师德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非常艰巨,也非常复杂。具体地说,为建构一支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我们要再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的时代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大众对教师的要求,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一种客观的、内在的要求。包括:要求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志向远大,爱祖国,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献身;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忠于职守,敬业奉献;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这是师德规范的核心,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2)坚持底线原则要求。师德教育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是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有一种底线的要求,所谓底线要求是根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针对某一时期的教育工作要求,公众的反映,抓住师德建设工作当中突出的现实问题,提出阶段性的师德底线要求。

3)坚强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根本性,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并非当事人有有意的行为,而是我们制度不明确,没有一个边界,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制度必行不断创新。

4)加强管理。管理也是教育,教师职业也是这样的,要有职业道德规范,要有底线的要求,要有根本的制度,还要加强管理,做到行业自律,这是广大教师、家长的共同心愿。只要不断的提高使得水平,教师职业才能在公众中有威信,教师的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

4、素质教育理念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终身教育理念的内容主要有哪些?49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教育的首要责任在于生命,培育素质。知识是基础和手段,而不是目的。2.从学生生命成长的客观需求和人一辈子的幸福与成功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育内容与活动。幼儿园的学生就要过幼儿的生活,小学的学生就要过小学生的生活。决不能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办成高中式的教育,即使高中,也绝不能只顾读死书、死读书、考大学。考学只能作为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中的重内容之一,绝不能成为全部和唯一。3.从全面而充分发展的要求出发,开发培养学生所有潜能,决不能为了短时的升学考试而牺牲学生一辈子发展的可能性,错过生命成长的关键期。要确保人生的每一段都很好地完成本阶段应该完成的发展任务,并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4.不仅为下一段打下基础,还要保证即时的幸福与快乐,教育要让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有趣、充满积极体验的过程。5.要确保学生开展积极有效、丰富多彩的活动。素质不是靠讲或传授所能培养起来的,素质只有在活动与体验中才能慢慢地形成,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必须确保学生开展大量多彩的积极有效的活动。6.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7.素质教育是针对每一个人的教育,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素质教育以为着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恰好的帮助,使之能够积极愉快地学习成长,潜能得到最大地开发、持续不断地成功走向成功。

5、广大教师如何主动参与到师德建设中?

答: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师德的重要性。认识是行为的第一步,只有充分的认识师德的重要性,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师德建设中去。广大教师要明确“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等观念。2.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在头脑中建立起“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等教育理念,这对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大有好处。3.注重学习,“终身几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这种学习,包括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师德建设学习活动,也包括自己的自学,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教育专著。4.积极反思,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广大教师也应该学会积极反思,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反思可以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思想、和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的教育理念、思想和行为的反思,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失败教训的反思。

6、简述当代教师的角色内涵?

答:(一)教师是学生道德成长和人文浸染的引导者。(二)教师是网络时代知识的组织者和终身学习的示范者。(三)教师是课程构建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发展的助长者。(五)教师是娴熟的社会工作者和团队沟通的专家。(六)教师是教育行为的研究者。

7、简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答: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4.由“灵魂的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流”转变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8、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概括的好教师人格魅力有哪12个方面?教师的理想人格有哪12种特质?

教师人格魅力有哪12个方面: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质。对个人的关注。坦率,宽容。教学策划艺术。教师的理想人格有哪12种特质:1.合作、民主的态度。2.仁慈善良,体贴宽容。3.耐心。有持久力4.兴趣广泛,多才多艺5.令人喜悦的仪表和风度6.公正无私,平等待人。7.风趣幽默,8.性情随和,行为坚毅。9.对学生的问题有兴趣,关心学生。10.工作具有灵活性,有改革创新的精神,11.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12.知识渊博,业务精湛。

9、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在教育日趋法制化的今天,依法执教无论是对整个教育行业风气,还是对教师的师德行为,甚至对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法执教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的风气,树立教师形象。依法执教可以促使教师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从事教学活动,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依法执教可以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依法治教,从法律责任来说,它赋予教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的工作责任感和劳动义务感。在实践中承担起教育的历史使命。加强依法执教,对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促进教师爱护、帮助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规范自身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为社会风气的改善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0、《教师法》中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履行那些义务?

答:受教育者享有以下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和贷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规定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履行那些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1、简述教师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重塑教师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答:“人文“的含义有两层:一是理想的人生,即理想人格和理想人生;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塑造理想的人性与理想的人生。在西方,”人文”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道和人性尊严,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生幸福和人生责任。它也是后来欧洲启蒙运动思想轮的旗帜。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他认为“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而与 相对的是科学的:“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可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所以人文精神是一种一文为本,着眼于人,一切从人需要出发的精神,是一种自觉地反省人生价值、自觉地担当人生责任、自觉地塑造健康人格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历练贯穿人生全程。

塑造教师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一)营造校园人文氛围。()阅读文化经典(三)反思教学实践。

12、简述培养教师科学精神素养的途径?

答: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科学精神:

(一)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二)加强进修和校本培训

(三)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四)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五)加强实践培育新人

13、简述教师敬业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教师敬业精神的途经方法有哪些?161

答:敬业精神,是指对某种事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并且在理想、言论和行为上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理想,达到事业有成的境界,包含1.爱业2.勤业3.乐业4.精业5.创业

培养教师敬业精神的方法有(一)关键是依靠教师的自身努力。教师自身包括1.立志从教 爱岗敬业2.专业致志以事其业3.矢志不够 默默奉献(二)树立教师敬业的优良风尚。主要有几方面1.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2.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3.发扬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4.建立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14、简述教师自律精神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品格修养,具有乐观奉献、表里如一、胸怀宽阔、公正廉洁的道德品格和人生思想境界。第二,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第三,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第四,教师要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教师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

15、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提高教师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创新性教师具备的条件:1.要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真挚的教育情感。2.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创新思维的方法。3.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改革创新、不保守。4.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激发学生的成功欲。5.要有开放的人格空间,丰富的内心世界。6.要有远见卓识,能对学生给予学业、人格上的正确指导。7.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真诚的课堂氛围。

提高教师创新精神的和能力的主要途径1.重视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3.要重视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教师的就教学艺术和教育技巧。5.必须把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尤其是把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放在突出位置。

16、简述我国历史上哪些优良的师德传统值得继承和发扬?

答: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德治传统的国家,在师德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1.热爱教育,诲人不倦。孔子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教在说理,提高道德意识,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身教比言教更重要,陶行知先生倡导“以教人者教己”。3.传道授业,教书育人。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陶行知先生推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徐特立先生主张“经师与人师合一”,“教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天职。4.虚心学习,学而不厌。儒家教育家非常强调“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可贵精神。学而不厌,在学习内容的数量上是不厌其“博”,在学习质量上,要有肯大苦耐大劳的精神。

17、发达国家师德建设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答:1.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关注儿童的需要、兴趣、儿童应当成为“教育的起点和中心”成为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反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2.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精神,在这方面,德国和日本较为突出。日本德育的核心就是培养民族精神。德国德育的基本目的是以宗教为根本,陶冶“精神与人格”。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性。在教学上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性。4.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苏联的教育家们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集体教育,同时也希望教师成为团结一致的集体。

18、你认为我国师德建设的内容应怎样创新?

答:师德创新,既要对我国历史形成的传统师德继承和发扬,又要进行分析和扬弃,还要注意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道德,进行拓展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1.培养城市品格,以城市育人。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因此,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现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发挥身教和师表的作用。2.培养主体精神和实践精神。要适应社会的转型,公民必须具备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教师应该成为实现这种精神的教育力量。为此,教师必须投身社会实践,求得自身权益的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3.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纳入师德的内容,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创造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4.树立新时期爱国主义理论。爱国主义是公民的道德规范,又是新时期国人应该树立的观念。在学习和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赋予爱国主义新的内涵,这样才能教育、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育理念变革中的师德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