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

发布时间:2022-12-19 14:14:27

“魂”
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2016081505:57经济日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实践告诉我们,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动创新才能摆脱低质低效的陷阱,稳步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这背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更离不开工匠精神——嘉宾: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工信部副部长冯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工匠精神”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马建堂:当前,我国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适应,中低端产品充斥市场,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个中原因很多,而工匠精神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也无论规模大小,生产高端、优质产品的企业都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一丝一毫之间倾注大量心血,成功创造极品后依然安于本分,日夜精进,进而达到了品质日臻完美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倡导培育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一年广告投入上亿元,用几千万元购置设备,却不愿拿出几十万元培养能工巧匠。我们要建设制造强国,如果没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工匠群体,没有细节和品质的精神追求,根基是不牢靠的。在我国劳动成本等传统优势减弱之际,要继续在全球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标准、服务等方面的新优势,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核心还是提高产品质量。而提高产品质量,在同等技术水平下,还得靠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冯飞:现阶段,我国消费需求的升级轨迹和前些年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前些年消费结构升级轨迹以新的消费领域横向拓展为主导,现在则是以既有消费领域的纵向升级为新特征。不过,目前我国的供给侧与需求结构升级不相适应,导致国内消费者到海外大量“海淘”。中国消费者到日本去买马桶盖、电饭煲,买回来之后发现是中国制造,这说明我们的制造能力不差,但问题出在哪?我认为,一是产业升级的环境不好,恶性竞争、拼低成本,没有形成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发展环境。二是消费环境亟待改善,假冒伪劣和质量档次低的产品充斥市场,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要从要素新供给、制度新供给和政策新供给三个方面出发,用改革的方式来推进结构性改革。工业增长靠规模供给基本上撑不下去,要素新供给的改革,就是

让工匠精神成为中国制造之“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