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悲剧与魏孝文帝改革时代 doc

发布时间:2014-04-04 19:50:09

李彪悲剧与魏孝文帝改革时代

作者:李硕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1年第02

        复古理想的推动下,魏孝文帝开启了一个门阀士族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寒门出身的士人又会有何种际遇?李彪一生的经历,恰好提供了一个最真切的个案。

        李彪出身寒门,有才智,有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愿望,依靠自己的奋斗和一些高官的援引,他在朝廷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但在鲜卑豪门和汉族门阀主导的北魏政坛,在极端崇尚门第的孝文帝眼中,出身低下就像标签一样贴在李彪身上挥之不去。他可以终生忍受歧视,但作为一个父亲,不忍心子女也沦为门第政策的牺牲品。高傲的个性、对子女命运的焦虑和时代氛围的压抑,最终酿成了李彪的悲剧结局。通过李彪的一生,我们能更深切地认识改革家——魏孝文帝和他所开创的时代。

        一、出身与早年奋斗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生于445年。他的名字是后来孝文帝改的,原名我们已经不知道了。李彪出身寒微,从小就是孤儿,和诸多平民出身的青年子弟一样,他改变命运的方式是学习。那时还没有给平民开办的国立教育机构,但民间有一些学者老儒会开私塾授课。李彪就是从同乡一位儒生那里接受了文化教育。

        对李彪来说,求学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知识,也能结交到身份高一些的士人。学成后,他开始和家乡附近的一些士族官宦子弟交游。不久,一位年轻的鲜卑贵族、平原王陆叡,改变了同样年轻的李彪的人生。他偶然路过李彪家乡,很钦佩李彪的学问人品,带他一起回到当时的都城·——平城。李彪在陆家做家庭教师,陆叡给他提供衣服、车马甚至仆人,待遇很优厚。

        这时,年幼的孝文帝刚刚接受了父亲传给的帝位,朝政实际控制在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手中。靠着陆叡和一些同乡官僚的推荐,李彪结识了一位很受冯太后器重的官员李冲。李冲出自曾经割据凉州的豪门、著名的陇西李氏,比李彪小五岁,但较早得到冯太后宠信,担任类似太后的秘书长职位,而且很可能也是太后的面首,在朝廷势力很大。李彪地位寒微,又不愿折腰事权贵,本来没机会从政,但李冲非常欣赏李彪的才学,对他礼敬有加,不仅在生活上给予照顾,还经常向冯太后推荐,最终使李彪被任命朝廷中书省的博士职位,给宗室和权贵子弟教授文化课。这时的孝文帝不足十岁,李彪三十多岁。

        李彪任中书博士长达十几年,工作兢兢业业,学问、人品都是公认的楷模。这个过程里,他的行政才能逐渐显露出来,开始得到冯太后的任用。太和七年(483)是南齐武帝萧赜即位第一年,这年七月,李彪奉命出使南齐。这是南齐建立五年来,南北间首次通使。此后,魏、齐之间通使频繁,八年里李彪出使南齐有六次之多。

        太和十年(486),孝文帝年满二十岁,正式亲政。但冯太后权力欲极强,仍继续控制朝政。孝文帝自幼聪颖好学,是儒家复古理想的忠实信徒,现在不能在内政外交的大事上作决策,就把兴趣放在礼乐制度的研究上。此后不久,李彪由中书博士调任秘书丞,级别是正四品下,负责编修国史。

        以前,北魏朝廷的修史工作时断时续,成效甚微。李彪则积极从事修史,把原来编年体的国史改为纪传体,增设了纪、传、表、志等体例,以致数十年后魏收在修《魏书》时,还在感叹李彪的功劳。年轻的孝文帝此时还为李彪改了名字,因为班彪、班固父子作《汉书》、司马彪作《续汉书》。现在给他改名为,也是希望他在修史上做一番事业。

        李彪最后两次出使南齐时,冯太后已经去世。这期间的南齐皇帝一直是萧赜。本来在通使之初,萧赜想给北魏使臣一点下马威,专门安排在玄武湖进行军事演习,在战舰上会见李彪。但随着互相了解的深入,他越来越钦佩李彪的才能,二人居然成了好友。萧赜喜欢诗文,经常和李彪赋诗唱答。李彪最后一次到南齐时,萧赜赋诗伤怀,感慨流连不已,亲自为李彪送行,直到长江边。这种君臣际遇,却是李彪在自己的乡邦难以奢望的。

        二、逐渐遭遇门第歧视

        冯太后去世之后,24岁的孝文帝才真正有了皇帝的权力。但和几乎所有的帝王都不一样,他全盘接受了冯太后选拔的官僚队伍,其中也包括李彪和李冲。

        大概在太和十六年(492),李彪升职为秘书令(从三品上)。孝文帝成年后的诏书都是亲笔所作,任命李彪的诏书为:

李彪悲剧与魏孝文帝改革时代 do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