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

发布时间:2023-09-20 20:24:13

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本讲要点】词的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灵活用法,这在文言中相当普遍。原因是古代词汇没有后代丰富,句法没有后代那样严格,于是分工就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多,那样明确。以动宾结构为例,一般说,现代汉语宾语前要用及物动词。文言中却不是这样。常有这样的说法:“王天下,哀妇人,善其身,能一之。用现代汉语的眼光看,这是名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词都带了宾语。还有数量不少的实词,意义和作用不像现代汉语那样单纯。例如“鼓”字,现在看是名词,可是文言中常说“一鼓作气”。这样“鼓”就作动词了。《诗经》中还有“鼓瑟吹笙”的话,那就是说弹奏其他乐器也可以说“鼓”了。像这样的说法,古人是常事。因此如果一个词偶尔改变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临时起别类词所起的作用,称为词类活用。【重点讲解】【例题精讲】名词的活用古汉语名词用作动词是实词活用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中包括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等几种情况。一、活用为一般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1、凡吏于土者……(《送薛存义序》——吏于土:在地方上当官。(后带补语2、二月草已芽(《采草药》——:发芽。前有副词“已”修饰(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也有方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活用后表示与原先的方位有关的动作。如:3、秦师遂东《左传》这里的“东”本指方向,指向这个方向进军的行动,“遂东”即“于是向东进军”对于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用法,翻译时只要根据上下文将活用后的词译为与原先的事物有关的动作行为即可。二、活用为使动词,即含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这种动词表示使人和事物怎么样的意思。名词后面一般不能跟宾语,跟了宾语,说明该名词已经动化了。用使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可以改成兼语结构。如果用s表示使动词(名词b代表宾语,用公式表示就是:s+b=使+b+s。如: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本纪》——王我=使我为王。5、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吴王我=使我成为吴王。..
三、活用为意动词,即含有“认为”“以为”“以……为”意义的动词叫做意动词。用意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也可以改成兼语结构。如用y表示意动词,b代表宾语,列公式如下:y+b=++y。如:6、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客我=以我为客7、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藉:蹂躏)——鱼肉之=以之为鱼肉。名词的意动用法不同于使动用法的地方在于: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际变成充当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意动则是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前者是客观的现实,而后者仅是主观的认识。四、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作状语,往往还要带“地”。如“历史地看问题”。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相当普遍,而且不必带助词。名词作状语大致可以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类型是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如:8、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有一只狼挡在路当中,像人一样站着嚎叫。9、蝟缩蠖屈,蛇盘龟息。(同上)——像尺蠖虫一样弯曲着,像蛇一样盘成一团,像乌龟一样屏住呼吸。第二种类型是表工具,处所,方式等的,翻译时,可以补进适当的介词或动词。10、萁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11、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不这样,就用手杖打死你。名词作状语,有其形象而精练的一面,所以有的作为成语大量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虎踞龙盘、蚕食鲸吞、风驰电掣、土崩瓦解;有的发展成双音词,如:席卷,瓜分等。【学法指导】怎样辨认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首先是看上下文意,即看这个名词同前后的谓语在意义上的关系。当发现这个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不通,而换上一个与这个名词意义有关的动词就可以讲通时,就要考虑这个名词已经活用为动词。其次,是看名词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改变,即看名词所充当的句子成份有否改变。名词除可充当判断句的谓语外,一般不充当谓语,如果发现名词在非判断句中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带上宾语或补语,或受状语修饰等情况,个名词往往就是活用为动词了。这又有几种情况。第一,两名词连用,构成主谓关系,后一个名词即活用为动词。如: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王”从形式上看是两名词连用,但它们不可能构成并列、偏正、动宾等其他关系,只能是主谓关系。“王”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可知活用为动词,意为“称王”

高二语文专家讲座第13讲文言词类活用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