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

发布时间:2021-07-14

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原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第一文档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1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提出了重大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关键人。当前,要紧紧抓住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着力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高质量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要在学习讲话精神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既从历史维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又从现实维度科学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九个坚持”规律,指出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要求等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需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要完成光荣的使命任务,就必须首先在学习讲话精神上狠下功夫。要认认真真读讲话、扎扎实实学讲话、勤勤恳恳悟讲话,既从整体全面把握讲话内容,又从细节深化研究重要思想,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科学理解和把握讲话的人民性、时代性、思想性,切实学懂弄通讲话精神,切实防止出现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的现象。

  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要在做实做细要求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就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等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杜绝落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守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落实工作,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要坚决防止出现口头重视、行动忽视,表态积极、行动迟缓等问题,坚决防止落实工作打折扣、搞变通,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针对本人岗位职责,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对标讲话要求,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规划,一步一步地狠抓细化实化工作,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明确要求贯彻下来,做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要在带头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宣传思想战线干部,明确指出“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并从战略高度强调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能否把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打造好,关键在于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能否发挥好。当前,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要正确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带头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掌握新本领、增强新能力,切实以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的优秀事迹激励人、崇高品格引领人、出色业绩鼓舞人,发挥“关键少数”团结、带领、影响“绝大多数”的正向作用,形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新格局。与此同时,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还要在社会中带好头、示好范,要带头旗帜鲜明坚持真理,带头做好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带头引领正确舆论导向,促进提高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带头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敢于发声、敢于亮剑。

  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要在创新工作路径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实现强起来的目标,既指宣传思想工作整体强,又指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等组成部分工作强。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发展还很不平衡,宣传思想各个组成部分工作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客观存在。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是一篇大文章。宣传思想战线“关键少数”必须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结合各自实情,立足各自优势,更加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打造贯彻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求、遵循宣传思想工作规律、彰显宣传思想工作特点、有助提高宣传思想工作质量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务实管用、可推广、可复制的宣传思想工作一般做法、样本案例、经验启示,进一步从整体上降低宣传思想工作成本、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创新性。

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2篇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原创性、民族性的重大理论观点。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兴文化”作出重要阐释。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是重大理论突破。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极大深化,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文明内涵和价值底蕴,成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成果得以在文明的层次得到总结和提升,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必将极大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尤其是在价值观念分化多元、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的时代大环境下,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事关道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新时代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中国实践为立足点,克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以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同时,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广泛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加生动鲜活,使马克思主义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走出书本、走向人民群众。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些论述充分显示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以及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今天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立足时代要求的基础上,融通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文化风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彰显出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内在要求。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团结奋斗的过程。凝聚最广大人民形成奋斗合力,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广泛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要更加自觉地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目标出发,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价值原则与具体的生活实践、人格养成相结合,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全面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最关键的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在感情上真挚地热爱人民,文艺工作者才能扎根人民和生活,创造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伟大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真善美的文艺力量观照社会现实,鼓舞人民前进。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党。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敢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亮剑,发扬斗争精神,始终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抵制错误思潮。加强阵地意识,抓好阵地建设和管理,全面改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巩固壮大互联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同时,要做好对外宣传和传播工作,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3篇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深刻理解“红船精神”的精神实质、政治意蕴,始终不忘“红船精神”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我们才能更好、更稳、更快地走好新的长征路。

  1.“红船精神”为不断夺取新胜利提供精神伟力

  “红船精神”包含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创新基因,蕴含着把中国革命事业引向最后胜利的思维变革和方法创新。这一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的万千优秀儿女集体实践的精神结晶,是燎原火种的初心源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经历了一个艰苦卓绝的历史阶段,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8年浴血奋战中,革命先辈围绕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围绕着如何打破对书本、经验的崇拜和膜拜,如何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始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革命道路。“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精神之源,是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奋进明灯,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精神伟力。

  思维创新首先体现在准确把握时代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应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时代问题的解决为旨归。在上个世纪初,各种政党、各种主义粉墨登场,都由于与历史潮流不一致,只能以失败收场。而作为一个新生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将反对帝国主义的任务写进革命方案,更是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人民立场。毛泽东同志指出:“从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利益出发……讨论其他任何别的问题,就是这个出发点,或者叫做立场。还有什么别的出发点、别的立场没有?没有了。为了全党与全国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的立场。”历史和事实证明,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牢记根本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映照了历史的天空。

  思维创新还体现在正确指明时代问题的解决办法。与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不同的是结合我国国情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28年奋争,“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胜利。这是狭隘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者无法想象,也无法复制的。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船上通过的革命纲领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开端,是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起点。这一红色传统传承至今。

  创新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特别是制度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改革的接力棒,改革开放再出发,把人民放在价值追求的制高点,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不渝带领人民实现幸福生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了新的起点和新的境界。

  2.“红船精神”的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经历的近百年航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辉煌伟大历程的精神隐喻,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之基。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蕴含着无数生动感人的故事,值得珍视、珍藏和永久流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红船精神”的历史逻辑呈现发展轨迹。近代以来,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卓越、独特的精神标识。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地,也是中国革命运动演进之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等也就成为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阵地和精神高地。

  实际上,革命文化作为不同于传统样态的新文化形态,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斗争历程,相继培育出彪炳史册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丰厚滋养。

  “红船精神”的价值逻辑培厚思想沃土。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充分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从数十名党员的新生政党到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大党,道路的曲折与艰辛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具有高尚政治追求的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神州大地上镌刻出一部部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宏伟史诗。

  价值认同是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的高度统一。实践证明,“红船精神”的价值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感召群众、引领群众、凝聚群众的精神财富和不朽坐标。无论是王尽美在临终之际简短医嘱中提到的“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还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满怀憧憬的革命襟怀,这些革命烈士的不朽之作穿透历史沧桑,不仅激励了当时革命者见贤思齐、对标学习,更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深刻而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教育篇章。

  弘扬“红船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在新时代,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迈开新步伐,谱写新篇章,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三篇

https://m.zsfuye.com/shishang/308940.html

《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学习要点三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