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市级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9-04-04 07:45:27

雨霖铃 市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婉约词派的风格

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一起感受他的作品的魅力。

二、朗读

1、 学习一首词,首先我们要学会朗读,准确朗读诗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所以初读文本时,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下面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朗读本词,初步感受柳永词的魅力。

2、 大家读的很投入,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发音是否标准,断句是否恰当。

3、 请大家看投影,根据投影上的句读,我们一起朗读本词,可适当加入你初步感悟出的情感。

三、分析文本

1、 同学们的朗读不仅整齐,而且还投入了情感,仿佛已与柳永产生共鸣了。准确的朗读是我们打开诗词鉴赏大门的第一把钥匙,但想要走进作者内心,触摸词的灵魂,仅此还是不够的,还需疏通文意。请大家分组讨论,互相解决难题。

2、 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有可以帮忙的地方吗?学生提问,教师释疑。

3、 理解了文意,有没有同学看出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因仕途失意,心情压抑,打算离开京城,外出散心,这首词就是柳永与友人分别时所作。

4、 这种因离别而伤感之情,我们可以从哪读出?

“念去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分析“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离别就成为文学作品中不朽的主题,我们还学过哪些写离别的诗词?与之相比,柳永的这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有何独特之处呢?)

明确:首先点明“离愁别绪”之情自古皆有,我也不例外,引起共鸣。又联系古人素有的伤春悲秋之情,以“冷落清秋节”渲染悲凉的气氛,更烘托出人物因秋日离别的痛苦之情,双重痛苦,情何以堪。这就是柳永词在写作手法上的一大特点:善于使用“点染”手法。

5、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刚刚我们已找到许多点明情感的词句,这些句子帮助我们准确的把握词人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染”的句子,并选择其中你喜欢的句子,展开充分的联想想象,描绘景物,体悟情感。

6、 再读文本:读出情感——伤离别的哀伤凄婉。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在选择这篇课文的上课思路时,我受课后习题的启发,并结合柳永词的特点,以“点染”为抓手,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思路清晰,学生较为活跃,课堂氛围较好。课后,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评价也较高,认为这是一节常态课,脚踏实地,立足文本,较好地讲解词的内容。只是,课堂的两次讨论所花的时间值得商榷,学生琐碎的问题解答时也应该更系统,典型的意象也未涉及。同时,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对古人离别的情感理解较为淡薄,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做些铺垫。

雨霖铃 市级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