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1-01-08

故宫的文化魅力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第一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故宫的文化魅力,供大家参考选择。

  故宫的文化魅力

  开放面积超过80%,藏品展示数量成倍增长,每年接待境外观众300万人次……故宫以其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4月7日,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落下帷幕。这场从农历腊月初一持续到三月初三上巳节的大展,是故宫建院以来展出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首次复原了消失在历史长河近200年的天灯、万寿灯,通过文物展览、实景搭建、虚拟现实体验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全方位、沉浸式地感受宫廷年俗和传统节庆文化。据悉,1-2月份本来是观众参观的淡季,由于“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的举办,故宫博物院参观人数同比增加了50%以上,尤其是前来参观的北京市民大幅增长。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掌门人”,7年间,单霁翔清理故宫违建、扩大开放面积、屡推精品展览、鼓励文创开发,推动开展故宫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提出了多项针对观众的人性化服务措施,让故宫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成为人们向往、喜爱的文化殿堂。

  让观众来了就不想走

  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单霁翔,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最初接到任命“要来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时,他格外兴奋。然而,走进故宫之后,单霁翔的心情却是五味杂陈。“通过阅读资料、听大家介绍情况,我了解到一代代‘故宫人’为保护文化遗产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把故宫建设成了真正的世界级博物馆。但与此同时,也有几件事与我原来的印象反差极大。”单霁翔说,“一是故宫一半以上的区域都没有开放。二是186万件藏品,实际展出的不到1%。三是观众到故宫来游览,感受并不完整,大多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开放面积小、展出文物少、观众体验不好——走遍故宫9000多间房屋、开展近5个月的调研后,单霁翔决心向这三个问题开刀。

  由于故宫是用古代建筑当展厅和库房,这就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要用适合故宫特点的方式来进行文物保管和陈列。对于木结构建筑和众多文物藏品来说,越是封闭、堆积,就越不利于保护。单霁翔认定,“在做好古建筑修缮和文物清理、修复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扩大开放,用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将更多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于是,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打开了,一件件沉睡的文物被搬出来,细心整理、修复,精致地陈列在展厅里。城墙开放了,午门、雁翅楼、神武门变成大规模的临时综合展厅,人们可以登上城墙,将恢宏的紫禁城尽收眼底。角楼开放了,原本堆放于此的24万块木质书版移出来准备展出,其中包括珍贵的乾隆版《大藏经》。故宫最大的库房南大库变成了明清家具馆。沉寂100多年的畅音阁重新演起了戏曲。

  几年间,故宫的开放面积从不足50%到超过80%,藏品展示比例从不到1%提升至3%以上。“今年很多古建筑都修好了,我们计划将藏品展示达到8%,明年希望能到12%。”单霁翔透露说。

  作为明清皇宫遗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故宫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院藏文物,同时也包括紫禁城的建筑和整体的景观。过去故宫有许多临时建筑,其中有的已盘踞几十年,既影响整体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单霁翔上任后,主导了全面清除临时建筑的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故宫博物院内135栋临时建筑全部腾空、拆除。与此同时,大规模地恢复传统景观,把沥青、水泥地面改成传统的砖和石材地面,把上千延米的绿地铁栏杆拆掉,把1750个井盖做平,让轮椅、婴儿车能安全通行,所有的灯杆都换成宫灯样式,晚上可以照明,白天也是景观。

  “就这样一寸一寸的土地去修,一处一处的景观恢复。现在人们来到故宫,走进展厅是现代化的博物馆,出来就是美丽的花园庭院,休息一会儿再到下一个展厅观展。观众就会流连忘返,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单霁翔认为,好的博物馆应该是这样:人们一有休闲时间就想来,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

  自从踏进故宫的那一刻起,单霁翔就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要保护和传承好老祖宗的文化遗产。每一件文物都是单霁翔的“心头宝”,他思索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文物“活起来”。

  单霁翔至今仍印象深刻,上任之初去库房调研时,一推开门,看见一尊秦始皇兵马俑灰头土脸地躺在地上。“文物应该是有尊严的,不能就这样躺在库房里。我们要妥善地保管、细心地呵护,让每一件文物都光彩照人。”

  2016年12月,故宫文物医院挂牌成立。这个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200人编制的机构,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在单霁翔看来,文物保护修复和医学类似,首先要用现代分析检测设备对文物进行“体检”,给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再着手进行修复、保养。“有了文物医院,我们修复文物比过去更加精细、更加虔诚,修复的文物数量也大幅增长,可以满足新建展厅的陈列需要。”

  单霁翔认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物,都是来自古人的生活,要想让它们“活起来”,就得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正因如此,展览不能是简单的陈列,而要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揭示出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开发文创产品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个有效手段。结合故宫的特色资源和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故宫研发了上万种文创产品,从文具、挂件到口红、服饰,从图书音像出版物到手机游戏,应有尽有。每推出一场展览,就有相关的文创衍生品问世,文创逐渐专题化、系列化。

  故宫博物院设计“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方案时,提出了沿袭清宫旧制、竖起天灯和万寿灯的设想。研究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根据文献资料和库存的模型、小样、构件,成功复制出天灯、万寿灯。

  “天灯、万寿灯的复原,是故宫‘过大年’展览最大的文化创意研发。它们充满自豪地立在乾清宫前,每天迎接千千万万的观众。展览落幕了,我们不愿把它们打入冰冷的仓库,它们应该继续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所以我们决定举行公益拍卖,所得善款全部用于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文化创意产品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单霁翔说。

  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客厅

  作为中国最早被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的瑰宝,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2017年11月8日,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抵达北京后,第一站便直奔故宫,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的陪同下,参观故宫博物院。习近平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特朗普惊叹故宫建筑群的蔚为壮观,对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深表赞叹。

  “近年来,随着我们外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要越来越多,故宫的外事接待活动也更多了。我们努力把故宫建设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客厅,让他们通过故宫的呈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单霁翔说。

  从传统的三大殿到“年轻”的宝蕴楼,从畅音阁到故宫文物医院,故宫开放的区域越来越大,展示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2019年元宵节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开放夜场,125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参加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印象,87家外媒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我经常跟外宾说,你瞧,故宫红墙黄瓦蓝天,这是三原色,用这三种颜色可以演绎出世界上任何色彩。我们的世界必须是绚丽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值得尊重的历史,都应该拥有他们自己向往的未来。”

  故宫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览走出红墙,走到世界各地。2018年5月,“让文物活起来——故宫文创作品展”在日本东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和安倍首相参观展览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展览中没有一件文物,但故宫文化的魅力透过文创作品鲜活地表达,深深吸引、打动了海外观众。

  单霁翔介绍,故宫的文化创意展已经走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走到韩国首尔,走到澳大利亚悉尼,走到新加坡,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故宫每年的参观人次早已突破千万,但还有很多人不能来现场参观。我们希望借助数字技术和文创传播,让故宫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通过故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邹雅婷)

  故宫的文化魅力

  今年三月到明年底,故宫将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系统展示600岁紫禁城和95岁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与此同时,同步上市的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作家祝勇所著的《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1》(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05月出版),以故宫馆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为主线,在庄重的历史追怀中,让华夏文明的古物之美,亦通过小小纸间尽展眼前。

  作为研究故宫历史文化的学者,近年来,祝勇相继推出了《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文学性和史学性兼具的专著,而新近推出的《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1》一以贯之地沿袭了他之前的风格。面对一张张价值连城的古画,祝勇以一个文化学者的情怀,透过意蕴悠远的笔墨铺陈,钩沉张张古画名画的背后故事,挖掘绘画风雅的同时,也镂刻出一幅故宫文化的魅力画卷。

  翻开扉页,古色古香的翰墨韵致跃然纸上。徜徉其间,不但有画的赏鉴与解读,还有对相关历史及人物的深度剖析。《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浴马图》一幅幅千古名画,将古老的中华历史和民族风情,浓缩在丝帛长卷里,用清美的写意,传神的描摹,悉心的勾勒,酣畅的泼墨,最终绘成了流芳百世的经典画作。祝勇细致入微地点评着这些古画名画的神来之笔,从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独特的布局,深邃的意境等多元维度,条分缕析地逐一讲解。对着这些画作,循着祝勇的艺术化解读,捡拾起流光溢彩的历史碎片,恍若步入了一个极简版的“故宫”。面对这中华文化史和绘画史中的巨幅画廊,凝视着顾恺之、张择端、赵孟頫……和他们绚丽多姿的巨画,故宫文化的馥郁芳香,已然漫过蔼蔼的历史大幕,穿过斑驳的紫禁深墙,袅袅升腾,散播到很远很远。

  对普通读者来说,不用舟车劳顿,也不必亲览故宫的宫墙大院,通过书本,借助一幅幅古老画卷,就能领略中国画的千年神韵,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何其幸哉!而更让人觉得物超所值的是,深得故宫文化浸润的祝勇,在分析这些画作的精美绝伦之时,还以史学家的严谨,将画里画外的典藏轶事、画与人的浮沉命运,逐一铺开。这种人文情怀的表达,无疑使画里有“话”。他意味隽永地破译着古典书画里的生命密码,使原本静谧无声的工笔绘描,变成了一场立体的、鲜活的文化引领。翰墨香里,读者在观画之余,分享着祝勇所带来的传统美学理念,思想境界陡然升华。那画中蕴含的深刻韵意,美好的情感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观照,以及传递出的奋发不息、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早已深慰人心。

  翰墨流香传千古,悠悠画幅靓神州。摩挲着《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1》中史诗性的画作,赏析着文图相间的艺术表述,从视觉到心灵,都称得上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文化盛宴。祝勇说,我把这些物质称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时间属性。每一件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所以就用写作的方式更深入地去阐释古物和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但他不愿意用百科全书式的写法,“这不止是知识性地传输,更多的是带有人文的眼光,将古物和历史的命运勾连在一起,传递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

  还是祝勇说得好:“看到美,美不是奢华,不与金钱等值。美,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是凡人的宗教,是我们为烟火红尘里的人生赋予的意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古物之美。”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不应是祝勇的疾呼,更应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心声。

  故宫的文化魅力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有房屋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封建王朝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古代星象学说认为,天上有一座紫微星垣,是天帝的宫殿,由是人间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就命名为“紫禁城”。故宫大大小小的建筑,在冬季清晨的薄雾中缓缓闪现。我们向午门走去,虽冰冷慑人,但兴致勃勃。在这儿,寒气笼罩着远古流传下来的森严,天地以朱红色为主载,色彩纯洁到没有任何让人分心的事物,极适凝神观赏。故宫以广博的面积和庄重的态度,让人顿生敬畏。

  远离城市的灯红酒绿,仿佛身处于百年前。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那一砖一瓦,都彰显着匠心独运;那一檐一色,都暗含着工匠精神。几百间宫殿,几千间大大小小的房屋,大气而又精致,内敛而又高贵。格局严谨,气势磅礴,弘扬着王权的威严。我叹于故宫的设计巧妙,惊于故宫的博大宏远。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但那些承载着博大文化、记录着时代变迁的历史遗迹,并不会因岁月流逝而丧失其磅礴的大美,它们静默地守着一方水土文化,永不漫漶。故宫它似要广纳天地,包容万方。它的美,我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语言来修饰,是纯粹的、孤傲的、神圣的,逼人匍匐在地。

  我看到了英法联军在故宫身上留下的烙印,如刻入肌肤的纹理,触目惊心。文物搬不动、带不走,他们就刮下上面的纯金,而后,将遍体鳞伤的它们丢弃在故宫,扬长而去。文物经过了不知多少年的修复,如今看来,依旧是那么刺眼,那么戳心。我恨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没有能力去保护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物古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

  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达方式。前段时间,故宫推出了融合多种元素的物品,被设计成为小摆件、钥匙扣、耳坠、手镯等。故宫的文创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展现了故宫文化的内涵。

  在好评如潮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介绍了一位位默默无闻的故宫文物修复师。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依旧呼唤这种精益求精的品格。扎根其背后的“匠人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精髓所在,只有立足传统,内心方能深刻,方可在沉寂后爆发千钧之力。

  各行的顶级工匠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技艺容不得欺骗,经历过百般打磨才能有所成就,这也是他们的自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因那千百年前的匠心精神,才有了故宫源远流长的文物,供后代敬仰。

  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古老的文化是渗透在血液里的基因,即便远隔千山万水,横跨千载百世,也会让人魂牵梦绕。紫禁城——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以美妙绝伦的建筑与文物,傲然提示我渺小短暂的生命该如何珍惜。从此以后,我敬畏所有的文物古迹,对于无生命的万物,秉持谦逊的心灵,不敢有丝毫自大和僭越。

  孤寂诱发反思,广博驱除琐碎。游览故宫是一次难以忘怀的经历,让人在仰望中,顿生敬仰伴以灵魂的簌簌震撼。那千年留存的威严,向后世低声倾诉着岁月的历史……(刘北大)

故宫的文化魅力

https://m.zsfuye.com/yangsheng/226458.html

《故宫的文化魅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