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4篇)

发布时间:2021-05-07 22:34:40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1

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 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 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 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 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 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 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一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 由发展的地方。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 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力。孩 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 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儿 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 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 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 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 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 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 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 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 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卬象。

在教导孩子运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清楚的做两件事,第一,让孩 子接触教具,并向其传授使用要领;第二,对那些能够自己正确的辨 识差异的孩子,教师应该干预并启发他们。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一种 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 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 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活动,并试图了解他们的活动目 的。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在生活中, 我们往往干涉或者阻碍了儿童的行为,比如,儿童在自己穿衣服时, 成人觉得他穿的过慢,于是抓起衣服,替那个笨拙的小家伙穿上,高 高兴兴地想和他出去玩,可是殊不知这个小家伙本来是在认真探索怎 么样穿衣服的,现在被搞的玩的兴致全无,心里郁闷,其实这也是对 儿童的不尊重。不能因为他小,表达能力不够完善,而剥夺了他行动 的能力。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活动意愿,试着去了解孩子,了解 他行为的原因,并且支持与鼓励他。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 养成依赖的习惯。

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保护孩子不受到伤害,家长 们总是神经紧张的看护这他们,当他们要拿一个花瓶时,常常喝止他 “别动”担心花瓶会破碎,碎渣会伤到孩子,久而久之,那个说“别 碰”,这个说“不行”,孩子势必会变的胆小,慢慢失去承担责任的勇 气,做什么事都要寻求别人的同意再做,养成对他人的依赖感,这样 的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都有探索的精 神,他们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由的探 索,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必须时时警觉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因为孩子的感情比我 们想像的还要细腻颔感。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儿童、倾听儿童。作为成 年人,我们似乎很少去倾听儿童的想法,总是以为自己的,想法的对 的,于是不顾儿童的感受,去帮他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做。长此以 往下去,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沟通会越来越困难,所以何不试试做一个 小听众,倾听我们的孩子他有什么想法、什么困挠,在倾听时,我们 蹲下身子,甚至比孩子蹲得还低,用心地听,注意看他的眼睛,听他 的语气,观察他的表情。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你对他的 爱和信任。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看了让我心生爱慕,儿童之家一个班里 5060个人,混龄的,因为蒙台梭利认为年龄小的孩子会模仿年龄 大的孩子,向他们学习,这样反而会变的更好,虽然一个班人很多, 但是他们真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不会干涉幼儿的活动,只是为 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蒙台梭利很注重 幼儿感觉的训练,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对温度和重量的感受,她 都有准备一套教具与教学模式让幼儿得到反复训练,她的细心与耐心 溢于言表。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中,作者举了很多的例子,形象生动的把 每个孩子的行为、表情、思想都写了出来,用实际的例子来证明她的 理论,更加有说服力,读着此书,仿佛“儿童之家”就在眼前,儿童 之家里聪慧伶俐的小家伙们活灵活现,蒙台梭利的这木书值得细细品 味,认真揣摩,由于时间的缘故,这次只是匆匆读过,各中的理论知 识还没全部熟练掌握,这样的好书应该要读个几遍才能真正领略到作 者的一片心思吧。

《发现孩子》读后感2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 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 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 独处的需要。在木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 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之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 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 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 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 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 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 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 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 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 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 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 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 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 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现在的大班孩子对自主性游戏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腔热情坚持 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致,当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不再感兴趣,就会跟同 伴斗嘴或去逗弄坐在旁边的同伴,想着换一项活动,当他对每一项活 动又失去兴趣时就会到处乱走,或者烦躁地来到老师身边,有的孩子 还会独处不再参与活动。如果老师也能以上述说的方法对孩子进行仔 细地观察、分析,不急于对孩子加以指导,强加给孩子一些规则,那 么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一定能找到适合他活动的内容。所以我 们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依据孩子的天性来让他有发展的可能,这样,孩 子才能茁壮成长。

《发现孩子》读后感3

xx感期吸收的一切会持续到生命终止时,在其他阶段无法做 到这一点。幼年时期获得的感觉印象及习惯,一旦被忽略,以后永远 都无法补救。敏感的阶段为以后获得完美的品行打下了基础,而这些 品质在年龄稍大些后就很难获得,或者说永远都得不到了。儿童通过 对世界的观察,开始学会区分差异并归类。

儿童具有一种使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倾向,喜欢享受更高层次的 快乐。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围环境的倾向,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倾听 人类发出的各种声音。正常的儿童会拒绝其他人提供的帮助,希望自 己解决问题。

读和写是儿童在学校里遇到的第一个障碍,由于肌肉的感觉在一 个人的儿童时代是最为发达的一种感觉,写字对于儿童来说十分容 易。阅读是将符号转化为可理解的意义,这种能力要到较晚才能获得。

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他的运动机制就己经确立了。六七岁儿童 的手己经失去了宝贵的运动敏感期,四岁的儿童在为确立各种走动机 制进行着不可抗拒的、无意识的努力。肌肉运动知觉记忆是幼儿最持 久也是最容易建立的记忆。四岁儿童的心理发育正好处于一个敏感 期,正在经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创造时期,到了 5岁,敏感期开始消 退,创造期就要结束。四岁以上的儿童会对写字产生极大的兴趣,有 的从3岁半就开始学习写字。

语言的发展开始于2-5岁这个感知觉极为发达的年龄,只有在 这个年龄段,一个人才能获得独特的语音语调,在以后是无法获得的。 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言语缺陷,到了成年以后就无法根除。

幼儿习惯把每一个新加入的物体都数成lo

一个人的教育需要通过自己自发的努力,在不理会他人干预的情 况下得到完善。事实上,干预一项己经完成的工作总是非常困难的事 情,因为它阻断了表达的内在驱动力。

由于身体的协调能力,儿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进行有节奏的跳 跃,更需要的是完美的平衡感觉。至少5岁的儿童才喜欢富有节奏感 的运动。只有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才能理解音符的价值。

儿童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必须是儿 童内心希望从事的活动,对这种活动他有一种自然偏好,或者可以一 点一点完成。这是一种赋予儿童的生活以秩序的东西,并且为儿童的 成长开辟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动作和学习欲望之间存在一种密切联系,动作杂乱无章的孩子 不但没有学会如何做动作,他们恰恰是那些心智没有恰当培养,遭受 精神饥饿之苦的孩子。

儿童知识的增长源于一种练习的重复,并非来自于对新东西的最 初理解。同样的练习也不能在每个年龄段都一再重复。重复应该与需 要相符。

儿童0岁至2岁时,他们的吸收性心智开始发挥作用。3岁的时 候,他们的运动神经开始发挥作用。

蒙台梭利的教育艺术遵循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它的来源是 感官教育,真正的核心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探索。西方特有的《》文化 为她的教育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教育之花在敬畏宗教的城市和乡村尽 情地开放。

蒙台梭利的教育艺术见证了人类灵魂按照真正的天性得以形成 和发展,揭示了生命的秘密: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孩子的心灵。

《发现孩子》读后感4

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 碑。蒙氏教育以孩子为中心,批评成人自以为是做法,呼吁成人尊重 孩子,让孩子自由的成长,不能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认为成人一切 阻碍孩子发展的行为都是犯罪,孩子的权利应有法律的保护。蒙氏教 育早期智力开发,她认为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很重要,能够决定孩子的 一生。

因此强调成人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要,通过满 足孩子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健康快乐塑造自己的独立个性。寒假期间我 阅读了《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中的《发现孩子》部分,虽然阅读 了两遍,但是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真谛,下面我 就浅谈我学习后获得的一点点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 正。

2、让孩子自由的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 人的附属品,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然而,家长往往站在成人的 角度思考问题,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比小孩好,于是强迫孩 子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思考、观察、行动和创造。学校也以成人的思想 方式为孩子制定一系列自认为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制度,往往却忽略 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使孩子成为最无辜的受害者。

一个在受成人约束和限制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身心需求在 很多方而都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着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发展。在成人的束缚和限制之下,孩子失 去了表现自己的权利,也失去了真实的自己,此外还不得不去适应处 处压制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在成人看来是孩子在社会上生活首 先应该学会的。然而,对于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言,这是绝对 不公平的。因此,成人应该尊重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 让孩子在这方而的到充分的自由。

2 尊重孩子的生命,爱护孩子

孩子的生命和心灵都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成人悉心的呵护。刚刚 降临至这个世界的孩子,他们是十分的无助和脆弱的,需要经历一个 漫长的过程才能适应这个世界。自孩子从母体出来的那个时刻开始, 孩子就脱离了母体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进入一个非常陌生的、充满 了危险的世界。对于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的婴幼儿而言,这样的 环境令他们非常的恐慌,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世 界。这就需要成人的帮助,尽心的呵护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生 存的条件。此外,还要为他们提供清洁的环境。

3 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

孩子在0—6岁的早期教育史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对 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就有可能很好地适应这个世 界,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为世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适合道德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生活 环境。这个环境能够使得孩子收到最小的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4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的愿望是简单而平凡的,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善 自己的生活,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从孩子的 各种行为表现上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希望自己能够模仿成人的行为习 方式,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人”。这也是他 们的天性和使命。成人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也是对孩子的尊 重。

内容仅供参考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4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