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特色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14 15:04:28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特色分析
作者:李静怡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

         要:纪录片《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编导,张以庆历时14个月拍摄完成的一部幼儿题材的记录作品。影片问世以来在国内外斩获佳绩。作者立足于客观纪录的生活碎片通过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使纪录片呈现出一种诗意般的独特气质。

        一、双线叙事结构

        纪录片《幼儿园》采用双线结构完成叙事。一条线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碎片式记录,一条线是对孩子的采访。采访特意使用了黑白色调处理,使两条线更加分明。两条线相互穿插,幼儿园喧闹的碎片化生活与孩子们接受采访时思考氛围构成了动与静的衔接转换,无形中产生一种节奏感。向来以主观表现见长的张以庆,这次完全丢掉了上帝声音”——解说词这一叙事元素,全部用表达能力强、内涵极其丰富的画面语言来展示所要承载的一切。无疑双线结构平行叙事为影片搭建了极好的骨骼脉络,使影片在零解说的情况下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反而让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二、镜头语言分析

        1)平行主观视角拍摄的艺术价值

        整部片子都采用的平拍的方式。面对成年人时使用仰拍角度,镜头仿佛是孩子们的眼睛,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孩子视野能力内的图景,镜头与孩子的视角融为一体,代表孩子们的主观视角,老师的形象显得高大挺拔具有权威性。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规则制定者,孩子们在幼儿园接受规则的驯化。从以马玉兰为代表的挑战者到毕业时节目汇演时的整齐划一。孩子们在幼儿园也完成了一次小小的蜕变。平行视角拍摄使作品思想性更显深刻。

        2)外景虚化的艺术价值

        在《幼儿园》中,外景几乎都是虚化的拍摄--操场上热闹的活动、大门口人们晃动的身影,乃至哗啦啦的下雨情景……都被刻意虚化。虚焦形成的色斑与光晕赋予了镜头以诗意的朦胧美,五彩斑斓的模糊感强化了意境。这样的处理手法映射了孩子们对外界五彩斑斓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同时,外景之虚,更加切合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真实感觉,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单纯的、懵懂的、难以捉摸的。通过虚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将外面世界与孩子的幼儿园的小天地隔离开来,孩子们尽情展示她们的生活写真,使幼儿园生活的环境更加真实,孩子这一主体元素越发突出。

纪录片《幼儿园》的艺术特色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