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赏析

发布时间:2011-06-23 21:54:44

——《长征》教学案例与反思

东城区花园小学 黄琼慧

【教学目标】

1、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正确读写并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更喜、尽开颜”等词语。

2、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并从中受到思想熏陶;同时初步感受到毛主席诗歌的魅力,喜欢读他的诗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并在激情诵读中体会诗人感情,提高诗歌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

【教学策略】

自读互议解诗意,诵读入境悟诗情;放手自读激思维,大胆训练培能力。+:=_RO_n^&8_f!j C小学教案课件Www.Jkedu.Net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老师制作课件![LT__3*{b:?_l_S::.,小学教案课件Www.Jkedu.Net

【课时安排】两课时。~

}_%&aP_ ]_La\_Sh_小学教案课件Www.Jkedu.Net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热身:课间小操__#_." _oC5__xNK

小学教案课件Www.Jkedu.Net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体会“长征难”。5分钟)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了自己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初步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同学们表现很好。现在,老师要来对你们检测检测,有信心吗?

1)谁能来把这首诗歌读一读?背呢?

2)同学们知道吗?“长征”的名字其实是在长征开始后才说的,那为什么要称作“长征”呢?谁能联系你了解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路途长:历经11个省,行程25000里;时间长:368天;征:字典中的解释是“走远路,征讨”红军还要与国民党军队打仗……)

3)说得很好,从长征这个名词中就能感受到长征的艰难,一起来读读课题!

4)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的确历尽了千难万险,再回忆一下我们读过的长征故事说说长征的“难”。(自然条件:走人迹罕至的路,缺衣少食,淌过24条河,翻越了18座山,几十万敌兵的围追堵截……)

5)听你们这样说,我不禁想说“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可我们红军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双脚!)还要带上武器、生活物资。

6)啊!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但是,同学们,我们红军的回答是什么?(不怕!)

7)红军的回答多么坚定!来读读主席这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8)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呢?

9)让我们再来读课题,这一次要把红军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行吗?

过渡:

是呀,长征,美国作家斯诺这样说: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所以,在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时,)b=Umym]IY_i;0(sN_('小学教案课件Www.Jkedu.Net毛主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仅用856个字,却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那就是-——(指板书示意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继续读诗,看看你从哪些诗句中能感受到这一点。提示方法:哪些词表现了“难”,哪些词表现了“红军不怕难”?

二、走进诗歌,充分感受诗情(20分钟)

1、自读,思考,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

(1) 万水千山只等闲。

(2) 五岭逶迤腾细浪,(引:哪个词表现了“长征难”?结合自己

体会谈。后读)

3)乌蒙磅礴走泥丸。(对比:旗峰山高170米。乌蒙山海拔4500米结合自己的爬山经历体会,后读)

引:同学们,平时,我们跑几圈步,爬爬黄旗峰都觉得很累,像五岭这样绵延横亘的山,像乌蒙这样气势磅礴的山,红军走过了千千万万,再加上敌军的围追堵截,那更是难上加难了!但红军——(引读……闲。)我们再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吧。

4)金沙水拍云崖,(讲故事,抓住“水拍、云崖、暖”说理解后读:

如此险要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巧妙地从 的敌人的眼皮底下过去了,多么大快人心!谁来用朗读表达出这份胜利的喜悦?

5)大渡桥横铁索。(回忆课文描述的内容:抓住“铁索、横”及当时的战斗场面描述,理解“寒”)

引:看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谈体会后引读:当毛主席回忆起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仿佛看见:

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横跨在波浪翻滚的大渡河上,他写下了——

他仿佛看到了:红军勇士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奋力前进,于是他写下了——

他仿佛看到了:后有追兵,前有顽敌,红军勇士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迎着敌人的猛烈的炮火,浴血奋进,于是他写下了——

强度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是红军战士用生命铸就的,冰凉的铁索上留下了战士们的热血,湍急的河水吞没了战士的身躯,但人们不会忘记牺牲在这里的英雄,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想到这里,主席写下了——

6)同学们,巧渡也好,飞夺也好,征途中的万水,在红军看来都只是平平常常的事,所以主席向全世界宣告——(读“红军……闲”句)

7)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水千山,红军当作泥丸和细浪踩在了脚下;千难万险,红军巧妙应对,英勇战胜,最后,他们来到了常年积雪、海拔4千多米的雪山,可红军没有退缩,读最后两句,找出写景和体现心情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为什么说“更喜”?为什么说“尽开颜”?带着这种胜利的喜悦读。

8)情感升华

“红军不怕……闲”,这种豪情壮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有人把主席的这首诗歌谱成了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歌)边听边想象,看看自己会想起些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红军?(乐观,英勇、藐视敌人……)

10)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这种感受吧!

三、走出诗歌,总结梳理,整体关照,领悟写作手法,指导背诵。(3分钟)

1、长征历时368天,行程25000里,要把这一伟大壮举表现出来真不容易!可毛主席仅仅用8句诗歌56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出来,真不简单!下面我们就再来分析一下,看看诗歌是怎样写的:

第一句总写“不怕”,第二句进一步说明不怕;三至六句列举长征途中的典型事件再现长征情形,具体说明“远征难”,和红军的“不怕”,表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两句表达自己和战士们胜利完成长征后的的欣喜激动心情,以及对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到来的期盼与信心。其中,中间四句两句两句相对,结构严谨。

2、下面我们就来依照这种思路背下这首诗。(生读背)(2

3、抽背(2

4毛主席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首诗歌还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非常传神,全诗洋溢着豪迈的情感,读来令人振奋。毛主席还写了很多诗词,老师都很喜欢。谁还背过他的诗词?(有就指名背诵一首,没有就出示《清平乐·六盘山》)课后我们继续搜集。

四、拓展延伸,进一步理解红军及毛主席豪迈的气概,受到感染熏陶。

1、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

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结合本诗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战胜自然困难,勇于竞争)(2

2、激发豪情。

1)长征可以说是艰苦卓绝,可红军不怕,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那种不惧怕任何困难的豪情,来自那种革命必胜的信心,来自为集体的目标勇于牺牲的精神,来自相互关心,为了战友甚至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伟大的革命友谊……今天我们学了《长征》希望大家向红军学习,积极战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下面我们就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填这句话,当作自己的长征宣言: 不怕 难, 只等闲。觉得难填的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如“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2)谁来读读自己的“长征宣言”,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豪情壮志?

3)每个人对同桌大声读自己的宣言!

3、布置课后探究:

1)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你认为长征为何值得纪念?我们又要纪念它什么呢?

2)课后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3)搜集背诵毛主席的诗词,到班里与老师同学交流。

4、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习目标,正像我们这个学期的班级口号:“我努力!我成功!我快乐!”我们的人生也像一次长征,也会时常遇到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面对困难不退缩,我们一定会不断取得成功!下课!(放歌曲《大会师》或《长征》)(1

板书设计:(线条用红色,飘带样)

毛泽东

红军 不怕 (乐观、英勇、豪迈)

远征

陕西吴起镇(尽开颜)

岷山——

大渡桥——

金沙江—— 乌蒙——泥丸

——细浪

江西瑞金

万水千山 只等闲

【教学反思】

“平实、朴实、扎实”是我追求的语文课堂,“潜心会文、情满课堂”是我追求的教学境界,“喜欢语文,获得发展”是我所教的学生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这节课就是我在教学探索之路上的尝试。

诗歌教学既是热点又是难点,“热” 在于它有很大的时空跨度、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不少值得挖掘的东西,“难”在于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模式僵化、把握不准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力求有所突破:

一、 资源整合,刺激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诗情

“情”是诗歌的魂魄之所在,如何让学生悟出诗情是难点。细析教材,会发现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简笔画、背景资料、挂图、音效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为了强化情感,拉近时空距离,大量采用情境引读,使学生随着作者想像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情感走向高潮。而在拓展环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诗到词,从作品到文风,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学殿堂徜徉,使这节课充满了语文味,对学生的发展自是不言而喻了。

二、 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品味诗情

“三步阅读教学法”是我在教学中探索的“层次性阅读模式”的实施办法,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而这堂课的做法正体现了其精髓。

首先,读的目的、层次明确,由通读到精读直至品读、背读,学生由读得不流利到流利最后生发情感,这符合阅读规律,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其次,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个人读、引读、范读、背读、齐读等等,整堂课书声朗朗。正应了崔峦老师说的那句话:没有朗朗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因为这样的课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

最后,本课的读是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了诗韵、读出了诗情。“万丈高楼平地起”,正因为感悟的层次清晰、训练的策略得当,加上个人较好的语言功底,在学生的个性体验中,学生潜藏在心底的情感自然喷薄而出,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溢满课堂。

缺憾之处:1.因为容量较大, 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不够大,有些环节也不够扎实, 走了过场。

2.教师体现了个性风采,但主导作用有些过头,应留给学生更多揣摩、感悟的空间和时间。

《七律长征》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