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成都地铁分析

发布时间:

基于GIS的成都地铁分析
2010927930分,成都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1号线为南北方向主干线,北起升仙湖,沿火车北站、人民北路、文殊院骡马市、天府广场、锦江宾馆、华西坝、省体育馆、倪家桥、桐梓林、成都南站、高新、金融、孵化园、海洋公园,止于世纪城附近。1号线线路全长31.6公里,设17座车站。其中地下线长约22.44公里,地上线长约9.16公里;高架车站5座,地下车站18座。从此地铁正式开始影响成都,影响市民的平常生活,这里,就基于GIS技术对成都地铁进行分析。
一,成都地铁概况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于200589日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远期目标是用3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成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近期任务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地铁1号线和2号线,其中,地铁1线一期工程预计5年内建成试通车。
成都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由1号线(南北方向主干线)、2号线(东西方向主干线)、3号线(东北-西南向骨干线)、4567号线以及6号线支线等线路组成,总长度274.15公里,共设车站146座。1
从近期来看,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5年开工,目前已建成。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07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建成。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的站点将起于成灌客运站,止于绕城高速内侧经干院所在地,沿途共设21个站点。随着东西方向主干线的地铁2号线的建设,加上已建成的南北方向主干线的地铁1号线,将基本实现整个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的骨干组成。再看远期,成都地铁7条线路将在2035年全部完工,届时,在主城区15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铁线路的覆盖率将达到80%。这就意味着,7条地铁线全部修好后,成都主城区80%以上的市民乘坐地铁出行将非常方便。二,成都底铁对成都城市布局的影响
成都现有的城市格局基本是建立在现有交通格局基础之上的,盐市口-春熙路是优势明显的中心商圈。但是,随着成都地铁的修建,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南部新区、北部新区及多个卫星城镇会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着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虽然成都市早在在199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中心城的布局形态应逐步由密集的单中心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多中心扇叶式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成都目前尚未形成上述的多中心发展方向,城市发展仍基本上沿袭了以单中心为主向四周均衡蔓延和圈层式向外扩张的模式。这种单中心的城市格局给成都的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中心城交通问题日趋严峻。建国以来,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成都的交通已形成了典型的环放结构它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单中心结构共同强化了城市用地圈
[1]
层式的拓展模式,也将大部分的交通流引向了城市中心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可以看到,凡是要经过市中心(即盐市口-春熙路-骡马市一带)的公交车都是非常拥挤的,甚至经常出现乘客无法上车的情况,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成都式路网和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已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高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的交通设施资源之间存在供需失衡的激烈矛盾。
2、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成都市目前的中心城布局是典型的单中心结构基础上逐层外溢的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在以前的历史发展时期内,这种模式能较好地支撑城市的经济和空间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现阶段,这一模式已存在诸多的功能障碍。摊大饼式的空间发展模式,势必导致城市形成大面积、连片的人工环境地区,各种城市功能往单中心的高度聚集也会引发对中心城区空间资源的激烈争夺,保留的绿地和开放空间不断被蚕食。随着成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心城区风力将逐渐下降,热岛效应将加剧,最终将导致人居环境质量的大幅度下降。[2]
3、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会把大量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都吸引到中心区,这种明显的集聚作用虽然有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则会带来诸如房地产市场失衡、交通拥堵等众多的负面效应,不利于实现成都持续、稳定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既然成都单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那么,促使城市空间布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就显得十分必要。我相信,成都地铁的兴建和运营会为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于200589日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远期目标是用3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成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三、成都地铁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长期以来,成都一直都是一个单中心的城市,人们出行主要是以汽车、自行车代步。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产业发展、城市交通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弊端。为了实现成都的可持续发展,们必须推动城市空间格局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演变。
成都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将有助于我们重塑城市格局。规划的7条地铁线路将形成一个放射性的路网,将中心城区与新都、青白江组团、郫筒组团、东升组团、双流组团、龙泉组团、温江组团6个大型外围组团连接在一起。[3]从理论上讲,这将有力推动未来成都城市由原先的单中心圈层式发展模式演变为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也将逐渐趋向均衡。
20091216日,由成都市商务局和成都地铁公司共同主办、银石广场承办的“2009中国西部(成都地铁经济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包括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继瑞、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吴丰等在内的多位行业专家及企业高层人士汇聚一堂,共论成都地铁商业的发展前景和地铁物业的投资价值。与会嘉宾认为,地铁对城市人流物流会产生的强大聚合效应,将对成都现有的商业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商圈的布局将向地铁进出站点汇集,促使成都

的商圈面临洗牌。1同时,地铁通达的便捷性和巨大的客流吞吐能力,能使城市的人流高度聚合,随之而来的便是商业地产项目和商业卖场向地铁沿线汇聚,从而使既有的商业格局发生改变。
成都现有的商业格局基本是建立在原有交通格局基础之上的,很多商家都集中在盐市口-春熙路-骡马市一带的人流量最大的商圈中。但是,随着成都地铁的修建和运营,地铁将为成都商业格局翻开新的篇章。地铁对人流不仅有极强的集聚功能,同时也可以快捷地疏导它,而这种人流流通方向的改变将会大大改变整个商圈的格局,整个商业中心也将发生改变。根据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知识,城市发展理论之所以由最初的中心极理论发展为扇形理论,再到稳定的多中心理论,就是由于交通的发展。在地铁开通后,将逐渐改变成都市民现有的城市格局观念和居住形态,增大人们的出行半径与消费半径。成都地铁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会使沿线区域受益很大。在不久之后,成都商业将在扇型区域内出现多级中心,特别又以南部新区最为明显。
地铁的发展会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学的零售引力模型告诉我们,商圈对客流量的吸引取决于商圈的规模和到达商圈的距离(时间),并且和距离(时间)的平方成反比,地铁的开通将大大提高商圈对外围客户的吸引,因此,从整体来看,地铁对各个商圈都会是一个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铁会给每一个商圈以同样的福利。盐市口商圈由于地处两条地铁线路交汇处,地铁的开通会为其带来更多的人流和商流,刺激整个商圈的进一步发展;春熙商圈的走势也会向上,因为其有着密集舒适的消费环境,适合成都人群的从众心理,作为成都的代表性商圈其面对的客户包括全国各地的游人,虽然比较起来地铁的开通给盐市口带来更多的便利,但预计春熙商圈仍能凭借独特的历史品牌魅力、相对便捷的交通、政府向东大街大慈寺线发展规划的倾斜而持续兴旺,并且随着地铁3号线等多条线路的开通,还会创造更多的商业人流;相反,骡马市商圈原本就属于区域性商圈,主要面对的是青羊区、金牛区人口的消费,近几年来由于商圈缺乏特点和吸引力,和盐市口,春熙路相比,发展已经明显放缓,预计地铁开通后还会再带走一部分人流向盐市口、春熙商圈转移,使该商圈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就是地铁经济带给基础不稳固的商业区的挑战;棕北商圈主要针对中高端固定人群消费,商业消费格局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受交通环境的影响改变,但地铁仍会带来一定新的客源,会让该商圈受益;另外,地铁的开通应该还会在郫县、龙泉、双流、华阳和北城大丰等卫星城形成崭新的综合性次级商圈,届时,盐市口-熙路也许就不会再是平日人们出外逛街的必选之地了。所以,面对地铁时代的到来,新老商圈如果想从中获得正面积极的影响,就必须抓住机会,打造商圈特色,创造商圈差异,充分发挥本商圈的独特吸引力,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成都对房地产的影响
20051228日,成都地铁一号线正式破土动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来巨大的商业效应,地铁为沿线的商业楼盘带来更大的机会,让不少房地产楼盘增加了更大的活力。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购房方向的选择,让更多市民对地铁沿线的楼盘更感兴趣,成为沿线房地产开发商救命稻草地铁楼盘身价看涨

基于GIS的成都地铁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