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长江》

发布时间:

题:《长江》 型:新授
课前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理清层次结构。 2、自查资料,了解作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六段。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数2 评价任务: 1、认识了解作者。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展示长江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1







再播放《长江之歌》,请学生欣赏,并说说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师:(过渡)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风:原名郭嘉桂,1917年生,当代作家。1938年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散文诗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1961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时代的开始。所以文中,写长江的黎明,象征着祖国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三、相关链接(助读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 2
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是中国的标志景点。
2、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多用象征手法描写客观生活引发的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pǔ )口 千年万载zǎi bó( )船 穿suō ( lín lín (粼粼 shǔ(曙 )天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焕发:光彩四射。 粼粼:形容谁的明净。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五、探究研讨
学生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1、作者看到了长江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曙天、黎明、水波、微笑、启动了的各种船、岸边的仓库、堆栈、高楼、土地、湖泊、码头、田野、工厂、城市。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美好、繁荣,让人精神振奋。
2、请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全文充满了什么感情?
明确:“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对长江,对祖国的歌颂赞美之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六段。
2、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3
板书设计
2):描写长江美景 (1长江 36):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78):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明主旨 中心句: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展示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及课文的背诵情况。 二、自主学习
1、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明确:黎明。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明确: 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 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这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不是。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板书: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5 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板书) 拟人、反复、比喻、排比(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来表达。 例如:
1)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2)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
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3排比句: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三、研讨探究
1、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2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有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学生探究后明确:无啰嗦之感。本文运用了间隔反复:一唱三叹,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使感情的抒发得到强调和升华。反复咏叹,使本文赞美和歌唱祖国的主题更加饱满,充满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如删去,将失去这优美抒情的韵味。 四、点拨归纳
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采用了一系列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 五、拓展延伸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打算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来慰藉祖国的母亲河呢?
板书设计

黎明——新时代 新面貌 拟人、 比喻、排比、 反复


5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长江客观地说就是一条大河,怎样将长江这一大河的内在美和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意义,让学生感受出来,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理解了这一重点,进而给学生一个启发:原来可以从这样的角度、从这些方面看长江,可以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啊!从而给学生以后练习写作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6

课 题:《长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