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发布时间:2018-05-29 18:11:36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

课题:5.2.1 平行线 10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3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5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8

课题:5.3.2命题、定理 21

课题:5.4平移 23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6

第六章 实数 29

课题 6.1平方根(第1课时) 29

课题 6.1平方根(第2课时) 31

课题 6.1平方根(第3课时) 34

课题 6.2立方根(第1课时) 37

课题 6.2立方根(第2课时) 40

课题 6.3 实数(第1课时) 43

课题 6.3 实数(第2课时) 46

课题 :实数复习(一) 49

课题 :实数复习(二) 51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55

课题:7.1.1 有序数对 55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58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60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3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65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68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课题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74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78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81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84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87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90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92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95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8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8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101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0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108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111

章末复习 114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21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121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123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125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127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练习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练习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EOF=_____.

三、当堂反馈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 B.2 C.3 D.4

2.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 AOD的对顶角是_____,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BOD=______,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AOD-DOB=50°,∠EOB的度数.

4.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3,2=68°,∠4的度数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1.2 垂线

【学习目标】1、了解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理解垂线和垂线段的性质;

2、会用三角板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重点】垂线的意义、性质和画法,垂线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学习难点】垂线的画法以及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学习对顶角知识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两线四角”,及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得到四个角,这四个角里面,有两对对顶角,它们分别对应相等,如图,可以说成“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我们如果把直线CD绕点O旋转,无论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转,还是按照逆时针方向转,∠BOD的大小都将发生变化.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如图

用几何语言表示:

方式⑴∵ AOC=90° AB_____CD,垂足是_____

方式⑵∵ ABCDO AOC=______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请你认真画一画,看看有什么收获.

⑴如图1,利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__________条;

⑵如图2,经过直线上一点A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_____条;

⑶如图3,经过直线外一点B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_____条;

(图1 (图2 (图3a (图3b

经过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一:

1.如图所示,OAOBOC是一条射线,若∠AOC=120°,

求∠BOC度数

2.如图所示,直线ABCD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

若∠1=26°,求∠2的度数.

3.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PCD上一点.

1)过点PAB的垂线PE,垂足为E

2)过点PCD的垂线,与AB相交于F点.

3)比较线段PEPFPO三者的大小关系

探索二:仔细观察测量比较上题中点P分别到直线AB上三点EFO的距离,你还有什么收获?请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说成: .还有,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垂线是 ,垂线段是一条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

练习二:

1.在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只有一条垂线

B.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且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D.在同一平面内,垂线段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2.如图所示,ACBCCDABDAC=5cmBC=12cmAB=13cm,则点BAC的距离是________,点ABC的距离是_______,点CAB的距离是_______AC>CD的依据是_________

三、当堂反馈

1.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EOABOFOCDO,∠EOD与∠FOB的大小关系是(

A.∠EOD比∠FOB B.∠EOD比∠FOB

C.∠EOD与∠FOB相等 D.∠EOD与∠FOB大小关系不确定

2.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B行驶,CD是分别位于公路AB两侧的加油站.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M的位置时,距离加油站C最近;行驶到点N的位置时,距离加油站D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上分别画出点MN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3如图AOB为直线,∠AOD:∠DOB=31OD平分COB

1AOC的度数2)判断ABOC的位置关系.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线八角的意义,并能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它们;

2.通过三线八角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三线八角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 

【学习难点】能准确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得到四个角,即“两线四角”,这四个角里面,有 对对顶角,有 对邻补角.如果是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结果又会怎样呢?

二、探索思考

探索:如图,直线c分别与直线ab相交(也可以说两条

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8个角,通常称为

“三线八角”,那么这8个角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观察填表:表一

表二

表三

练习:

1.如图1所示,∠1与∠2__ _角,∠2与∠4_ 角,∠2与∠3__ _角.

(1) (2) (3)

2.如图2所示,∠1与∠2___ _角,是直线______和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而形成的,∠1与∠3___ __角,是直线________和直线__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形成的.

3.如图3所示,∠B同旁内角有哪些?

三、当堂反馈

1.如图,(1)直线ADBC被直线AC所截,找出图中由ADBC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和∠4是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截,构成内错角.

2.已知∠1与∠2是同旁内角,且∠1=60°,则∠2为(

A. 60° B. 120° C. 60°或120° D.无法确定

3.如图,判断正误

①∠1∠4是同位角;(

②∠1∠5是同位角;(

③∠2∠7是内错角;(

④∠1∠4是同旁内角;(

4.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

⑴∠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

⑵如果∠1=4,那么∠1和∠2相等吗?∠1和∠3互补吗?为什么?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2.1 平行线

【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公理;

2.了解平行线具有传递性,能够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难点】用几何语言描述画图过程,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同学们还记得点和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吗?请画出来,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来表示.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我们知道,火车行驶的两条笔直的铁轨、人行道上的斑马线等都给我们平行的形象.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如图,记作“”或“ABCD”,读作“直线平行于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动手画一画,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来表示..

练习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直线不相交则平行 B.两直线不平行则相交

C.若两线段平行,那么它们不相交 D.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其中只有两条是平行的,那么交点有( ).

A0 B1 C2 D3

探索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3页“平行线的讨论”,认真思考.通过观察和画图,可以体验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样,我们还有(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简单的说就是: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用几何语言可表示为:如果,那么 .

练习二:

1.如图1所示,与AB平行的棱有_______条,与AA′平行的棱有_____条.

2.如图2所示,按要求画平行线.

1)过P点画AB的平行线EF;(2)过P点画CD的平行线MN

3.如图3所示,点AB分别在直线上,(1)过点A画到的垂线段;(2)过点B画直线

(1) (2) (3)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①若ac相交,bc相交,则ab相交;

②若abbc,那么ac;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垂线三种

A3 B2 C1 D0

三、当堂反馈

1.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__________.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也互相平行.( )

4.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⑴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直线EF也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垂直.

⑵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E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三种方法判断两直线平行. 

【学习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还知道“三线八角”吗?请画一画,找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3页“平行线判定的思考”,你知道在画平行线这一过程中,三角尺所起的作用吗?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如图,将下列空白补充完整(填1种就可以)

判定方法1(判定公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___=___ ABCD

由判定方法1,结合对顶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判定方法2(判定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___=___ ABCD

由判定方法1,结合邻补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判定方法3(判定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___+___=180° ABCD

练习一:

(1) (2) (3)

1.如图1所示,若∠1=2,则___________,根据是__ ____

若∠1=3,则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 ____

2.如图2所示,若∠1=62°,∠2=118°,则__________,根据是_____ ___

3根据图3完成下列填空(括号内填写定理或公理)

1)∵∠1=4(已知)

      

2)∵∠ABC + =180°(已知)

ABCD

3)∵∠ = (已知)

ADBC

4)∵∠5= (已知)

ABCD

探索二: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的两条垂线,就可以再找出两条平行线,如图所示,,你能说明是什么道理吗?

结论(判定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如图,几何语言表述为:∵

练习二:

1.如图所示,ABBCBCCDBFCE是射线,并且∠1=2

试说明BFCE

三、当堂反馈

1.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L1L2的是( ).

A.∠1=3 B.∠2=3

C.∠4+5=180° D.∠2+4=180°

2如图所示,已知∠1120°,260°.试说明的关系?

3.如图所示,已知∠OEB=130°,∠FOD=25°,OF平分∠EOD,试说明ABCD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2.使学生经过对比后,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运用它们去推理证明.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有哪几种方法吗?

⑴平行线的定义:

⑵平行线的传递性:

⑶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⑷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⑸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

平行线的判定推论: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9页,完成课本上的探究.根据探究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如图,将下列空白补充完整(填1种就可以)

性质1(性质公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ABCD ___=___

由性质1,结合对顶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性质2(性质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ABCD ___=___

由性质1,结合邻补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性质3(性质定理)

几何语言表述为:∵ ABCD ___+___=

练习一:

1. 根据右图将下列几何语言补充完整

(1)AD (已知)

∴∠A+ABC=180°( )

(2)AB (已知)

∴∠4= ( )

ABC= ( )

2. 如右图所示,BE平分∠ABCDE 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A. 3 B. 4 C. 5 D. 6

3、如图,ABCD,1=45°,D=C,求∠D、∠C、∠B的度数.

探索二: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5×5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如图),线段、…、都与两条平行的横线垂直吗?

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像这样,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相等,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练习二:

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且被直线EF所截,若∠1=50°,则∠2=____3=______

(1) (2) (3)

2.如图所示,ABCDAFCDE,若∠CEF=60°,则∠A=______

3.如图所示,已知ABCDBCDE,∠1=120°,则∠2=______

三、当堂反馈

1.如图所示,如果ABCD,那么( ).

A.∠1=4,∠2=5 B.∠2=3,∠4=5

C.∠1=4,∠5=7 D.∠2=3,∠6=8

(1) (2) (3)

2.如图所示,DEBCEFAB,则图中和∠BFE互补的角有( ).

A3 B2 C5 D4

3.如图所示,已知∠1=72°,∠2=108°,∠3=69°,求∠4的度数.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学习目标】加深对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去推理证明.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有哪几种方法吗?

⑴平行线的定义:

⑵平行线的传递性:

⑶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⑷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⑸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

平行线的判定推论: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还知道两条直线平行有哪些性质吗?

⑴根据平行线的定义:

⑵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⑶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

⑷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

⑸平行线间的距离

二、探索思考

练习:让我先试试,相信我能行.

1.如图1,若∠1=2,那么___________,根据___ __

ab那么∠3=_____,根据___ __

(1) (2) (3) (图4

2.如图2,∵∠1=2,∴______________,根据___ _____

∴∠B=______,根据___ _____

3.如图3,若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若∠1=2那么__________

BCAD,那么_______=_______;若∠A+ABC=180°,那么___________

4.如图4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如果第一次拐的角是136°(即∠ABC),那么第二次拐的角(∠BCD)是 度,根据___

5.如图,修高速公路需要开山洞,为节省时间,要在山两面AB

同时开工,A处测得洞的走向是北偏东76°12′,那么在B

应按什么方向开口,才能使山洞准确接通,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6.如图所示,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

镜子反射∠1=2,∠3=4,请你解释为什么开始进入潜望镜的光

线和最后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

三、当堂反馈

1.已知如图1,用一吸管吸吮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吸管与易拉罐上部夹角∠1=74°,那么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夹角∠2=_______

2.已知如图2,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40°,在OB上有一点P,从P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Q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恰好与OB平行,则∠QPB的度数是( ).

A60° B80° C100° D120°

(图1 (图2 (图3

3.如图3,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C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说理.

4.如图,直线DE经过点ADEBC,∠B=44°,C=85°.⑴求∠DAB的度数;⑵求∠EAC的度数;⑶求∠BAC的度数;⑷通过这道题你能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3.2命题、定理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文艺大师,一天,他与一位批评家独路相逢,这位文艺批评家生性古怪,遇到歌德走来,不仅没有相让,反而卖弄聪明,边走边大声说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对如此的尴尬的局面,歌德笑容可掏,谦恭的闪在一旁,有礼貌地回答道呵呵,我可恰相反,结果故作聪明的批评家,反倒自讨没趣.你知道为什么吗?

二、探索思考

探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需要对一些事情作出判断,例如:

⑴今天是晴天;⑵对顶角相等;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份是 ,用“那么”开始的部份是 .

像前面举例中的⑵⑶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即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

例如:“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4整除”,很明显是错误的命题,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即错误的命题叫做______.

我们把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命题叫做公理;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练习: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个数为(

①画∠AOB的平分线; ②直角都相等; ③同旁内角互补吗? ④若│a=3,则a=3.

A1 B2 C3 D4

2.下列5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②直角小于夹角;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④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⑤如果ab,那么a

A1 B2 C3 D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不是命题 D.“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

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 命题,其中,题设

,结论是

5.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直角都相等.

2)末位数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当堂反馈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有(

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⑵不许大声讲话;⑶连接AB两点;⑷花儿在春天开放.

A1 B2 C3 D4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3.下列命题中的条件(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4.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正误.

1)对顶角相等;

2)同位角相等;

3)同角的补角相等.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5.4平移

【学习目标】1了解平移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平移例子;

2掌握平移的规律,会利用平移画图.

【学习重点】平移的规律,画图. 

【学习难点】利用平移的特征画图.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请你试一试.

二、探索思考

探究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2728页,你能发现并归纳平移的特征吗?

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

(3)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一定的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改变不改变”)

练习一:

1.几何图形经过平移,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对应线段 ,对应角 .

2.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

A.位置 B.形状 C.大小 D.位置、形状、大小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A.滑雪运动员在的平坦雪地上滑行 B.大楼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的电梯

C.钟摆的摆动 D.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

4.下列各组图形,可经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探究二:你能按要求将图形平移吗?动手试一试.

如图所示,把△ABC沿AB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的长.

练习二:

1.如图所示,经过平移,四边形ABCD的顶点A移到点A′,作出平移后的四边形.

三、当堂反馈

1.一个图形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左平移7个单位,所得到的图形可以看作是原来位置的图形一次性向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得到.

2.DEF是∠ABC经过平移得到的,∠ABC=60°,则∠DEF=

3.如图,△ABC平移后得到了△ABC',其中点C的对应点是点C',已经标明,请你将点B'、点A'在图中标出来,并画出△ABC';若AB边上的中点为M,请你再标出点M的对应点M'.

4.已知△ABC、,过点D作△ABC平移后的图形,其中点D与点A对应.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梳理

1.邻补角的定义:

对顶角的定义:

对顶角的性质:

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直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 ,它们的交点叫

如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方式⑴∵ AOC=90° AB_____CD,垂足是_____

方式⑵∵ ABCDO AOC=______

3.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垂线是 ,垂线段是一条 ,是图形.点到直线的

距离是 的长度,是一个数量,不能说“垂线段”是距离.

4.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要抓住“三线八角”,

只有“三线”出现且必须是两线第三线所截才能出现这三类角;

5. 现在所说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两条直线在“ ”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 (有一个公共点),二是 (没有公共点).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 .

7.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⑴平行线的定义,⑵平行线的传递性,

⑶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⑷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

⑸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

平行线的判定推论:

8.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⑴根据平行线的定义

⑵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⑶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

⑷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

⑸平行线间的距离

9.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每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份是 ,用“那么”开始的部份是 ,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错误的命题叫做______.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命题叫做 ,通过正确的推理得出的真命题叫做 .

10.平移的特征:(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 (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 .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 移动一定的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 .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改变不改变”)

三、巩固练习

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若1=40°2等于_______

1 2 3 4

2.如图2,直线ab1=123°30,则2=______

3.如图3,已知ab1=70°2=40°,则3=_____

4.如图4ABCDE=40°C=65°,则EAB的度数为(

A65° B75° C105° D115°

5 6 7

5.如图5,直线L1L2相交于点OOML1,若α=44°,则β为(

A56° B46° C45° D44°

6.如图6ABCD,直线PQ分别交ABCD于点EFFGEFD的平分线,交AB于点G,若FEG=40°,那么FGB等于(

A80° B100° C110° D120°

7.如图7,已知1=2=3=55°,则4的度数为(

A55° B75° C105° D125°

第六章 实数

课题 6.1平方根(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算术平方根

1)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明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完成下表.

如果这块画布的面积是12/dm?你还能求出来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______________,求这个____________的问题.

2)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__________,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作a_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__,读作 ____________a叫作______________.

3)性质: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负数_________

算术平方根.

4)说明:在等式=ax0)中,则x=,所以0,即为非负数且a0.

二、合作探究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525的算术平方根. 2-636的算术平方根.

30的算术平方根是0. 40.010.1的算术平方根.

5-5-25的算术平方根.

2.(1)因为_________=64,所以64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即=__________

2)因为__________=0.25,所以0.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即=_______

3)因为_________=,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即=_________.

3.数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4的算术平方根________2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4.(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_;(6= ________.

5.若 a+3 =0,a=______;若(m-7=0,m =_______;若=0,则a= ______.

6.若 a-3 +=0,则代数式(a+b的值等于_________.

三、当堂检测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有( .

1的算术平方根是1-1的算术平方根是-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只能是零; -4没有算术平方根.

A1 B2 C3 D4

如果x16的算术平方根,那么x的算术平方根是( .

A4 B2 C D.±4

3.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

4.根据 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填空并记住下列各式: =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

从上面可以看出,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__________.

5.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 2 30.0001

46 51.21 6-4

6.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6.1平方根(第2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由正方形面积求边长,让学生经历的估值过程,加深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理解,初步了解无限不八面循环小数的特点.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问题:如右图,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4,那么它的边长等于多少?

请用算术平方根来说明这个正方形边长和面积关系.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

1呢?等于2呢?

思考:设这上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4,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知,x==2

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面积4的算术平方根;一样地,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1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边长==1;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2,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面积2和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边长等于.

由上面可知, =2 =1,那么等于多少呢?怎么求?

探索

方法一:估算,利用夹逼的办法.

=______ =_______ 1______2

=_____ =_____;

1.4______1.5

=______ =______

1.41______1.42

=_____ =______

1.414________1.415

……

=1.414213562373095048801688724209698078…,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方法二: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步骤:一按“”,二按被开方数,三按“=”(不同计算器顺序也许不同).

二、合作探究

1.数23的大小关系是(

A32 B. 32 C. 23 D.32

2.面积为9的正方形,边长=______=_______,面积为7的正方形,边长=_____________(利用计算器求值,精确到0.001.

3. 用计算器求值:(1=______;(2=______;(3_____(精确到0.01.

4. 小明房间的面积为,房间地面恰由120块相同的正式方形地砖铺成,则每块地砖的边长是________ m.

5.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三、当堂检测

1.估算-的值在(

A78之间 B.67之间 C.34之间 D.23之间

2.比较大小(1) ___6;(2)3__;(3) __0.5;(4)ab0,____0.

3.写出大于面小于的所有整数.

4.已知a的整数部分,b-1400的算术平方数根,则= _________.

5.公路某段规定汽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交通警察通常根据刹车后车轮滑过的距离估计车辆行驶的速度,所用的经验公式是v=16,其中v表示车速(单位:km/h,d表示刹车后车轮滑过的距离(单位:m.f表示摩擦因数.经测量,d=20mf=1.2,请你帮助判断一下,肇事汽车当时的速度是否超出规定的速度.

6.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 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 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 2.小丽不知能否裁出来,她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府合要求的纸片吗?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6.1平方根(第3课时)

【学习目标】

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能用符号正解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会求某些正数的平方根.

经历有关平方根结论的归纳过程,知道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明角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平方根与开平方

问题:填写下表

(2)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_______,那么这个数x就叫作a_______

_______,记为_______,读作______.例如,___________的平方等于9,也就是说 ________9的平方根.

3)性质:正数有___个平方根,它他互为_______0的平方根是____;负数_____平方根.

4)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和其别

联系: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负数既没有算术平方根也没有平方根.

别区:正数有一个算术平方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其中正的平方根也叫作算术平方根,负的平方根也叫作它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

5)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其中a叫作__________,其中平方运算和________运算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探究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的平方根是0. 2-25的平方根是-5.

3-5的平方根是25. 4525的一个平方根.

525的平方根是5. 625的算术平方根是5.

7平方根是±5. 8的算术平方根是-5.

2.(1)因为了(_____=49,所以49的平方根是______;(2)因为(____=0,所以0的平方根是______;(3)因为(_____=1.96,所以1.9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

3.(1121的平方根是______12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20.36的平方根是______

0.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3______的平方根是8-8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8;(4________的平方根是_______的算术平方根是.

三、当堂检测

1的平方根是(

A.3 B.-3 C.±3 D±9

2.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78,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___ .

3.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36 20.49 32 4

5 6-9 (7) -4

5.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3)±

6.求满足下列各式的x的值.

1169=100

216-81=0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6.2立方根(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体会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惟一性, 分清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平方根是如何定义的 ? 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2.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 .

3.思考:(1) 的立方等于-8

(2)如果上面问题中正方体的体积为5cm3,正方体的边长又该是

4.立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 .(也叫做数a .

换句话说,如果 ,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记作: .读作“ ”,

其中a 3 ,且根指数3 省略(填能或不能),否则与平方根混淆.

例如:表示27的立方根,表示的立方根,.

5.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 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探究

1.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0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

因此,正数的立方根是 数,负数的立方根是 数,0的立方根是 .

思考:每一个数都有立方根吗? 一个数有几个立方根呢?

总结:立方根的性质

平方根与立方根有什么不同?

注意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思考: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 ,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 .

2.探究: 因为 所以 =

因为,所以=

总结规律:求负数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出这个负数的 的立方根,再取其

一般地

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2 求满足下列各式的未知数x

1

三、当堂检测

1. 判断正误:

125的立方根是5 ;(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的立方根也互为相反数;(

3)任何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立方根相同,则 这个数是1;(

5)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的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零;(

6)一个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7–64没有立方根.( )

2. (1) 64的平方根是________立方根是________.

(2) 的立方根是________. (3) _______的立方根.

(4) , x=_______, , x=________.

(5) ,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3.计算:(1 2 2

4.拓展提高:已知x-2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4,求的值.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6.2立方根(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进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

2.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平方根、 立方根的概念

2.平方根与立方根有什么不同?

3.求下列各式的值

二、合作探究

探究1.问题:有多大呢?

因为_______.________.

所以 ________ 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

……

如此循环下去,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的近似值,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684 031 49……事实上,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用有理数近似地表示它们.

1.一些计算器设有 键,用它可以求出一个立方根(或其近似值).有些计算器需要用 , 键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利用计算器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操作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的步骤及方法: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求平方根的步骤相同,只是根指数不同.

步骤:输入 被开方数 = 根据显示写出立方根.

1 求-5的立方根(精确到0.01

被开方数 = 1.709975947

所以

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探究2.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你发现了什么吗?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可以发现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_____或向_____移动_____位,它立方根的小数就相应地向___或向_____移动_____.

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个有效数字),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说出的近似值.

三、当堂检测

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比较 34的大小.

3.立方根的概念的起源;原于几何中的正方体有关,如果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V,这个证方体的棱长为多少?

4.计算:.

5.计算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8 20.729 3-3

思路点拨:通常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先找出立方等于a的数,写出立方式,再由立方式写出a的立方根的值,这就是运用计算求数a的立方.

6.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数

(1) 大于小于的所有整数;(2) 绝对值小于 的所有整数

7.拓展提高解方程:求等式中的x(x-3) -64=0

思路点拨:通常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利用求立方根的方法,求出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6.3 实数(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通过类比方法能对实数进行分类,发展分类意识.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3-54,完成以下问题:

1.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1 叫做无理数;

2 统称实数.

2.填空:(实数的两种分类)

实数 实数

3. 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 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 .

二、合作探究

1.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2.请用计算器把 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和0.1010010001…什么共性?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什么数?你还能说出其它这样的数吗?

3.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这样的无理数的点吗?

四、当堂检测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实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5.两个无理数之和一定是无理数.

6.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二)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2.161661666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6)

有理数{ }

无理数{ }

整数{ }

分数{ }

实数{ }

()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 B. C. D.

2.如图,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

3.说出这五个数分别可以用数轴上哪个点表示,并用“<”连接这五个数.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6.3 实数(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在实数范围内,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并能用这些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进行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4-56,完成以下问题:

1.数-2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实数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5.

2 .

3.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 0的绝对值是 .时, ;当时, .

4.有理数中学过哪些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能否继续使用?

二、合作探究

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03

2.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求这个数.

3.求下列各式的实数x

1|x|= 2)求满足x4的整数x.

4.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5.用计算器计算 (结果精确到0.01)

1 2.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无理数 不存在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不存在与本身的算术平方根相等的数 比正实数小的数都是负实数

非负实数中最小的数是0

A. 2 B. 3 C. 4 D.5

2.已知四个命题,正确的有(

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无理数与无理数之积是无理数

A. 1 B. 2 C. 3 D.4

3.若实数满足,则(

A. B. C. D.

4.计算:(1

2)结果精确到0.1 = .

5. 在数轴上一个点与原点的距离是,这个点所表示的数是 .

6. 通过估算,比较 的大小.

7.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cm cm,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实数复习(一)

【学习目标】

1. 梳理本章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有关的概念,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

2. 会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平方根的概念是什么?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什么?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立方根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开平方、开立方运算?

乘方运算与开方运算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数只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零

B.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

C.无论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D.有理数就是有限小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数都有平方根;⑵ 负数都有平方根, 正数都有立方根;⑷ 负数都有立方根;

A.1 B.2 C.3 D.4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

A. B. C. D.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1)-64的立方根是-4;(249的算术平方根是

3的立方根为;(4的平方根.

A.1   B.2    C.3    D.4

5.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

平方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

立方根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 .

6.的算术平方根为(   )

A4   B.   C.2    D.

7. 比较大小:

8.计算

三、当堂检测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2 ③(= 2

= = 2 ⑥(= 2

A.2 B.3 C.4 D.5

2给出下列说法:①的平方根;②的平方根是;③;④是无理数;⑤一个无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③ D.①

3.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B、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C、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D、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4一正方体表面积为cm,求体积.

5 已知的平方根是±2的立方根是3,求的平方根

6. 如果A的平方根是2x13x4,求5A3的立方根是多少?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 :实数复习(二)

【学习目标】

1. 梳理本章的相关概念,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

2. 会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无理数和有理数的区别是什么?

2.实数由哪些数组成?

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4. 数的范围是怎样从正整数逐步扩充到实数的?

随着数的不断扩充,数的运算有什么发展?

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始终保持不变吗?

二、合作探究

练习一:

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及平方根:

164 20.25 3

2.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 227 3

练习二:

1.下列各数分别介于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3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①有理数集合:{ …};

②无理数集合:{ …};

③正实数集合:{ …};

④负实数集合:{ …}.

4.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5—2); 2

3 4

三、当堂检测

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2 计算

3.解方程:

125x236=0 2 (x+3)3=27

4.已知某数的平方根为,求这个数是多少?

5.若+(b272=0,=__________

6. 阅读题

先阅读理解,再回答下列问题:

因为,且,所以的整数部分为1

因为,且,所以的整数部分为2

因为,且,所以的整数部分为3

以此类推,我们会发现为正整数)的整数部分为______,请说明理由.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7.1.1 有序数对

【学习目标】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学习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建国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丽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样组成的吗?如果知道就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探索思考

探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3940页,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你在图中标出下列座位的同学:(15),(24),(42),(33),(56.

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结合课本请归纳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有序数对:用含有 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 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 个数a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练习:

1.如图1所示,一方队正沿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 A的位置为三列四行,表示为(3,4),那么B 的位置是 ( )

A.(4,5) B.(5,4) C.(4,2) D.(4,3)

2.如图1所示,B左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 )

A.(2,5) B.(5,2) C.(2,2) D.(5,5)

3.如图1所示,如果队伍向北前进,那么A(3,4)西侧第二个人的位置是 ( )

A.(4,1) B.(1,4) C.(1,3) D.(3,1)

4.如图1所示,(4,3)表示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5.小张看电影,买了一张810号的电影票,用有序实数对可表示为 ,如果变换有序数对的位置,所表示的位置和原来的位置 (填“相同”或“不同”).

6.如图所示,A的位置为(2,6),小明从A出发,(2,5)(3,5)(4,5)(4,4)(5,4)(6,4),小刚也从A出发,(3,6)(4,6)(4,7)(5,7)(6,7),则此时两人相距几个格?

三、当堂反馈

1.如图1所示,进行找宝游戏,如果宝藏藏在(3,3)字母牌的下面, 那么应该在字母

的下面寻找.

2.如图2所示,如果点A的位置为(3,2),那么点B的位置为______, C 的位置为______,D和点E的位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如果点A的位置为(1,2),那么点B的位置为_______,C 的位置为_______.

4.如图所示,请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

5.如图所示,24巷到42,走最短的路线,共有几种走法? 请分别写出这些路线.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习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的坐标的意义;

2会用坐标表示点,能画出点的坐标位置.

【学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点的坐标的确定. 

【学习难点】正确画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能找到对应点.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数轴,知道数轴是规定了 的直线.在如图,你知道点A和点B的位置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吗?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请仔细阅读课本P4142页,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 重合的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 ,习惯上取向 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 ,习惯上取向 为方正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记为O,其坐标为 .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叫做点的坐标.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 ,

,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 . .

练习一:

1.如图A点坐标为(45),请在图中描出下列各点:B-23),C-4-1),D2.5-2),E04),F30.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0y 0.

⑵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0y 0.

⑶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0y 0.

⑷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0y 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x轴上,则x y .

Px,y)在y轴上,x y .

探索二:请仔细阅读课本P43页,完成探究任务.

练习二:

1.写出右图中点A,B,C,D,E,F的坐标.

三、当堂反馈

1.如图,六边形ABCDEF各个顶点的坐标依次为

2.A27)到x轴的距离为 ,到y轴的距离为

3.若点Pab)在第四象限内,则ab的取值范围是(

Aa0b0 Ba0b0

Ca0b0 Da0b0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下面各点:

A03);B1-3);C3-5);

D-3-5);E35);F57);

G50 H-35

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

2)将点C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

它与点 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轴是什么关系?

4)点F分别到轴的距离是多少?

5)观察点C与点E横纵坐标与位置的特点;

6)观察点C与点H横纵坐标与位置的特点;

7)观察点C与点D横纵坐标与位置的特点.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学习目标】加深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认识,熟悉用坐标表示点,能准确画出点的位置.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学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 重合的 组成图形.

水平的数轴称为 ,习惯上取向 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称为 ,习惯上取向 为方正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记为O,其坐标为 .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叫做点的坐标.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分别叫 ,

,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 .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0y 0.⑵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0y 0.

⑶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0y 0.⑷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0y 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x轴上,则x y .Px,y)在y轴上,x y .

二、探索思考

探索:你知道下面两点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吗?画一画,找一找.

⑴当0时,线段 y轴。

即当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时,这两个点的连线 y轴。

⑵当0时,线段 x轴。

即当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时,这两个点的连线 x轴。

练习:

1.已知坐标平面内点M(a,b)在第三象限,那么点N(b, a)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点A2,-3),线段AB与坐标轴没有交点,则点B的坐标可能是

A.(-1,-2 B.( 3,-2 C.(12 D.(-23

3.Pm3, 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坐标为(

A.(0,-2 B.( 20 C.( 40 D.(0,-4

4.已知点A2,-3),线段AB与坐标轴平行,则点B的坐标可能是

A.(-1,-2 B.( 3,-2 C.(12 D.(-2-3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

求:的面积

三、当堂反馈

1.若点P(2k-1)在第一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Pm2-1, m3)在直角坐标系的y轴上,则点P坐标为 .

3.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且AB=4,则B点的坐标为 .

4.已知点Px, |x|),则点P一定(

A.在第一象限 B.在第一或第四象限 C.在x轴上方 D.不在x轴下方

5.若点Px,y)的坐标满足xy=0(xy),则点P在(

A.原点上 Bx轴上 Cy轴上 Dx轴上或y轴上

6.E与点F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不同,则直线EFy轴的关系是(

A.相交 B.垂直 C.平行 D.以上都不正确

7.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都换成分数 ,得到

一个如图所示的分数三角形,称莱布尼茨三角形.

若用有序实数对(m,n)表示第m行,从左到右

第n个数,(4,3)表示分数.那么(9,2)表示

的分数是 .

8.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各点的坐标.

9.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沿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次,点X轴上依次落在点,……,的位置,求点的坐标.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

2掌握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学习重点】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 重合的 组成的图形.

2.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0y 0.⑵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0y 0.

⑶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0y 0.⑷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0y 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x轴上,则x y .Px,y)在y轴上,x y .

4.小学学过比例尺,我们知道:比例尺是图距与 的比.

二、探索思考

探索:请仔细阅读课本P4950,完成探究,并归纳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步骤是: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_______,在坐标轴上标出_______.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练习:

1.某市有ABCD四个大型超市,分别位于一条东西走向的平安大路两侧,如图所示,请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四个超市相应的坐标.

2.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参观了花峪村果树种植基地,如图.他从苹果园出发,沿(13),(-33),(-40),(-4-3),(2-2),(6-3),(60),(64)的路线进行了参观,写出他路上经过的地方,并用线段依次连接他经过的地点,看看能得到什么图形?

三、当堂反馈

1.如图,这是我军缴获的敌人埋设地雷的地图。通过破译的密码知道,一棵大树作为参照物,树的坐标是(10-10)。这个区域埋设地雷的坐标分别是(1020),(2040),(3030),(050),(-50-40),(-4040),(50,-30),( -10,0)。请在图中描出地雷的埋藏点,并在图上标出坐标,为我扫雷部队提供准确情报。

2.根据下列条件,在右上方坐标纸中标出学校、工厂、体育馆、百货商店的位置.

⑴从学校向东走300m,再向北走300m是工厂;

⑵学校向西走100m,再向北走200m是体育馆;

⑶从学校向南走150m,再向东走250m是百货商店.

3.如图是某个小岛的平面示意图,请你建立适当的

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哨所1,哨所2,小广场,

雷达码头,营房的位置。

4.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使“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

(3,-2),请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找出

“炮”的坐标.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学习目标】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图形进行平移;

2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学习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学习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让我们可以准确找到某一个物体的位置。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不改变物体的 ,在上一章学过)”,这时又该如何来描述图形位置的变化呢?

二、探索思考

探索一:请仔细阅读课本P51,完成探究并归纳“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ab为正数)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练习一: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P-42),若将点P

(1)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3)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4)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所得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已知A(1,4),B(-4,0),C(2,0).

⑴将△ABC向左平移三个单位后,ABC的坐标

分别变为 , , .

⑵将△ABC向下平移三个单位后,ABC的坐标

分别变为 , , .

探索二:请仔细阅读课本P5152,仔细思考并归纳“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其中ab为正数)

(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练习二:

1.已知A(1,4),B(-4,0),C(2,0).

⑴将△ABC三顶点ABC的横坐标都增加2,相应的

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

⑵将△ABC三顶点ABC的纵坐标都增加3,相应的

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

⑶将△ABC三顶点ABC的横坐标都减少3,纵坐标

都减少4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先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再向 平移了 个单位长度.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坐标(00),

24),(44),(2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图案:

⑴这四个点的纵坐标若保持不变,横坐标变成原来的一半,将所得的四个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形.

⑵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呢?

三、当堂反馈

1.已知点M(-42),将点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点M在坐标系内的坐标为           .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 纵坐标都减去了3,则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向 平移了 个单位。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A(-2,1),B(-3,-1),C(0,2)三点,依次连接各点, 得到,并将向右平移,使其顶点A移到点处。

画出平移后的, 并写出BC两点平移后得到对应点B'C'的坐标;

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本章知识梳理

1.有序数对:用含有 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 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 个数a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 重合的 组成的图形.

3.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第一象限,则x 0y 0.⑵点Px,y)在第二象限,则x 0y 0.

⑶点Px,y)在第三象限,则x 0y 0.⑷点Px,y)在第四象限,则x 0y 0.

4.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特点是:

⑴点Px,y)在x轴上,则x y .Px,y)在y轴上,x y .

5.比例尺是图距与 的比.

6.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一般步骤是:

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

⑵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_______,在坐标轴上标出_______.

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7.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其中ab为正数)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 ( )

原图形上的点(x,y) ( )

8.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其中ab为正数)

(1)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原图形上的点(x,y) 平移 个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将点P(-2,3)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 个单位,所得的点的坐标为 .

2.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1,则点P的坐标可能为 .

3.Pxy)在第四象限,且|x|=3|y|=2,则P点的坐标是     .

4.P(x,y)满足xy>0,则点P在(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

5.已知点Am-2),点B3m-1),且直线ABx轴,则m的值为(

A3 B.1 C.0 D.-1

6.平面内点的坐标是(

A.一个点 B.一个图形 C.一个数 D.一个有序数对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点O不在任何象限内 B.原点O的坐标是0

C.原点O既在X轴上也在Y轴上 D.原点O在坐标平面内

8.X轴上的点PY轴的距离为2.5,则点P的坐标为(  )

A.2.5,0)  B.(-2.5,0)  C.(0,2.5) D.(2.5,0)(-2.5,0)

9.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 A43B31C12),请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个三角形,然后先将其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将其向下平移2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出相应顶点的坐标。

10.如图,写出三角形ABC各顶点的坐标并且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题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等概念,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习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

要求:独立完成下列内容,然后和你的同伴相互交流.

1 3x+5=6________次方程,其解x=_____,有______个解。

2、当x=1,y =-2 3x-y =

3、课本引言问题:在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分析:上面这个问题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如设这个篮球队胜了场,则负了 场。

可列出方程

思考:如果设两个未知数,你会列方程或方程组吗?

二、自主学习先阅读课本88页再解决下列问题。

探究一:在上面问题中,要求的是两个量——胜场数和负场数,尝试设出两个未知数解决问题

分析:由题知道,题中未知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_______的场数+______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如果设胜x场,负 y场,则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列两个方程

___ ___ 10

       _______ 16

观察以上两个方程说说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

归纳:1、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____个未知数(x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____,像这样的方程叫做___ ___ 次方程。

2、上面两个方程中的xy同时满足了两个条件,所以可以把 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y10

2xy16

像这样,把两个有 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跟踪训练一:

1、下列是二元一次方程的

(1)(2);(33x-4y=7;(4x2+y=6;(5x= y-2;(6 5x-4y=z

2、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3、完成课本89页探究,并阅读课本89页。

三、合作交流

归纳:

1、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可知,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 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 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跟踪训练二:

1、已知下列四对

1 是方程x+y10的解;(2 是方程x-y2的解;

3 是方程组  的解。

2、求方程 3x+y=10 的所有正整数解

3、二元一次方程有 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 组解。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90页复习巩固1,2题。

2、对下面的问题,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加工某种产品需经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每人每天可完成900件,第二道工序没人每天可完成1200件。现有7位工人参加这两道工序,应怎样安排人力,才能使每天第一、第二道工序所完成的件数相等?

五、能力提升

1、若x3m32yn1=5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n=______

2

3、若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则m=

4、完成课本90页第3题。

六、当堂检测

1、下列各式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2、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B C D

3某年级学生共有246人,其中男生人数y比女生人数x2倍少2人,则下面所列的方程组中符合题意的是(

A

4、在二元一次方程2x+3y=2中,当x=4时,y =_______;当y=1时,x=______

5、方程y+x=13x+2y=5的公共解是(

A

选做题:

6、方程x2y6,可以改写成x .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学习目标】: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使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所体现的化归思想。

【学习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体会在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时所体现的化归思想。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和你的同伴相互交流.

1、把方程x+y=20,可改写成 y=

2、把方程x+2y=38,可改写成 x =

3、解方程:

二、自主学习

要求:1.认真自学课本91页及例1

2.将在自学过程中有问题的题目做标记,便于讨论时有针对性.

1、什么叫做消元?

2、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1场得1分,某队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①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根据题意得

       xy10

       2xy16

②设这个队胜x场,则负(10-x)场,根据题意得

    

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已经会解,那么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探究:观察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联系?并且用这种联系试着解方程组(仿照例1)

解:由①得y

把③代入②得

解这个方程得x=

x= 代入③得y=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x=

y=

什么叫代入消元法?

总结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的步骤:

三、合作交流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要求: 先独立完成下题,后互说解方程组过程.

四、课堂练习

1、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五、能力提升

1

六、当堂检测

1、将方程5x-y =12变形:若用x的式子表示y,则y =

2用代人法解方程组 y =3x1

2x4y =24 ②把____代人____,可以消去未知数_____

3、解下列方程组:

4、选做:已知  是方程组 的解,求的值。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学习目标】:1. 熟练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

2. 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熟练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要求:先独立完成,再组内核对

1、回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并解方程组

2、式子x y = 37可以转化为 =

由此可得 y =

二、自主学习

要求:将在自学过程中有问题的题目做标记,便于讨论时有针对性.

2: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比(按瓶计算)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压22.5t,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装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提示:写出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并列方程组。

问题中包含的两个条件:(1

2

解:设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 x大瓶、y小瓶。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三、合作交流先独立完成下面问题,后小组交流讨论,体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有48支队520名运动员参加篮球、排球比赛,其中每支篮球队10人,每支排球队12人,没名运动员只能参加一项比赛。篮球、排球队各有多少支参赛?

2、张翔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县城,中途因道路施工步行一段路,1.5h后到达县城。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步行的平均速度是5km/h,路程全长20km。他骑车与步行各用多少时间?

四、课堂练习

1、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的形式: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五、能力提升

1如果(5a-7b+32+=0,求ab的值。

2,求k,b的值。

六、当堂检测

1、某班去看演出,甲种票每张24元,乙种票每张18元。如果35名学生购票恰好用去750元,甲乙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学习重点】: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的“消元思想”,“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

1回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解方程组:

2、填空3y 3y = 0 2x (-2x)=0 。(+-”填空)

3化简:(5y +x4y+x = ;(5y+x+(4y-x) =

通过上面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对于1题中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要求:1.认真自学课本94-95页;

2.将在自学过程中有问题的题目做标记,便于讨论时有针对性。

我们知道,对于方程组 , 可以用代入消元法求解。观察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y的系数 ,所以可以作 运算消元。尝试解方程组。

解:

联系上面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

归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_____________ 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 _______________ ,就能________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____________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归纳加减消元法步骤:

跟踪训练一:

1、已知方程组两个方程只要两边 就可以消去未知数 ,得方程

2.已知方程组两个方程只要两边 就可以消去未知数 ,得方程

3 、加减法解方程组

三、合作交流想一想如何使方程组中的某一未知数系数相同或相反。

1、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1 2 对于(2)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试一试。

四、课堂练习

1、解下列方程组:

五、能力提升

1消去y后得到的方程为(

2,则a+b=

六、当堂检测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学习目标】:1. 熟练运用加减法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

2. 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要求: 独立完成

1、回忆加减法解方程组的步骤,并解方程组

2、工作量=

二、自主学习 要求:将在自学过程中有问题的题目做标记,便于讨论时有针对性.

4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解:设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x公顷和y公顷,

那么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为:

答: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 公顷和 公顷。

想想:例题中方程组的解法和上节课方程组的解法有什么异同?

三、合作交流课本97页思考:

1、解下面的方程组,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法。

比较上面两题,并交流讨论如何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取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最适合它的解法解方程组:

3x-1= y+5 [来源:学。科。网]

5 (y-1)= 3(x+5)

2、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km;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km。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的流速。

3、运输360t化肥,装载了6节火车车厢和15辆汽车;运输440t化肥,装载了8节火车车厢和10辆汽车。每节火车车厢与每辆汽车平均各装多少吨化肥?

五、当堂检测

1、解下列方程组:

2、顺风旅行社组织200人到花果岭和云水洞旅游,到花果岭的人数比到云水洞的人数的2倍少1,到两地旅游的人数各是多少?

3、小方、小程两人相距6km,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h相遇;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方3h可追上小程。两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长减少5cm,宽增加2cm,就成为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六、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 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利用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方法的优越性。

【学习重点】:分析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分析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纠错

1、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组 30x+15y=675

42x+20y=940

3、甲乙两人相距9千米,同时同向而行1小时相遇。若甲的速度是x km/h,乙的速度是y km/h,可列出方程组为

二、自主学习要求:细读题3遍,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养牛场原有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头大牛和5头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头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kg,每头小牛1天约需饲料7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1、购进前:大牛 头,小牛

购过后:大牛 头,小牛

2问题中的“计算“是计算什么?

3、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4、等量关系:

:设每头大牛1天约用饲料xkg ,每头小牛1天约用饲料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所以,每只大牛1天约需饲料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 kg,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三、合作交流要求:先独立完成,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将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内提出,请求帮助。

1一支部队第一天行军4h,第二天行军5h,两天共行军98km ,且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走2km ,第一天和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设第一天每小时行军xkm,第二天每小时行军ykm。可列方程组为:

+ =98

- =2

2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求每件恤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

四、课堂练习

1、既是方程的解,又是方程的解是(   )

A. B. C. D.

2、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t, 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t3辆大货车与5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五、能力提升

1、在方程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那么的值为______

六、课堂检测

1、打折前,买60A商品和30B商品用了1080元。买50A商品和10B商品用了840元。打折后,买500A商品和500B商品用了9600元,比不打折少花多少钱?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

2、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学习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设计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

要求:独立完成后,说一说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可以怎么计算?

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 ,若甲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300kg那么乙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 ,若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是200亩、300,则总产量比是

二、自主学习

如图,有一个长方形长300,宽200,把它分成两个小长方形,使他们的面积比为2:3,通过计算写出分法。

三、合作交流 要求:将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内提出,请求帮助。

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现要把一块长200m,100m的长方形土地,分为两块小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

问题: 1、根据题意多角度考虑方案,把设计方案画在下面。

2、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3、根据问题中涉及长度,产量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

答:这两个长方形,是过长方形ABCD土地的长边上离A 米处把这块地分为两个长方形,较大一块种 种作物,较小的一块种 种作物。

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结论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五、拓展训练

1、某家商店的账目记录显示,某天卖出39支牙刷和21盒牙膏,收入396元;另一天,以同样的价格卖出同样的52支牙刷和28盒牙膏,收入518元。这个记录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请说明理由。

六、课堂检测

1、解方程组:

2、甲、乙两数和为,甲数的倍等于乙数的倍,若设甲数为,乙数为,则方程组为

3、用含药30%75%的两种防腐药水,配制含药50%的防腐药水18kg,两种药水各需多少千克?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学习目标】:1、进一步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会用列表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借助列表分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 要求:独立完成

1、用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二、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自主探索

1、若甲种运输方式运费为1.5/(吨·千米),乙种运输方式运费为1.2/(吨·千米),

1)若采用甲种运输方式运输5吨货物运输1千米,运费为 元;运输2千米运费为 元。

2)若采用乙种运输方式运输10吨货物运输1千米,运费为 元;运输5 千米运费为 元。

三、合作交流

探究3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已知公路运价为1.5/(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吨·千米),且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解:设产品重xt,原料重yt

设问2:如何确定题中数量关系?

列表分析:

由上表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四、课堂练习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1 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50kg,乙种原料290kg,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产品,已知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甲原料9kg,乙种原料3 kg,可获利润700元。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甲种原料4kg,乙种原料10kg,可获利润1200元。

1)可生产AB两种产品各多少件?

2)共可获利润多少元?

(提示:可以列表分析数量关系,也可以将未知数先设元,再当成已知量代入题中帮助理解。)

五、拓展训练

1、从甲地到乙地有一段上坡与一段平路。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走3km,平路每小时走4km,下坡每小时走5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54min,从乙地到甲地需42min。甲地到乙地全程是多少?

六、课堂检测 要求:独立完成

1、一批蔬菜要运往某批发市场,菜农准备租用汽车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记录如下表所示:

这批蔬菜需租用5辆甲种货车、2辆乙种货车刚好一次运完,如果每吨付20元运费,问:菜农应付运费多少元?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1、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2、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与步骤,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 加深对“消元”思想的认识。

【学习重点】: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消元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过程】

一、合作复习 要求:独立完成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

2、解方程组:

二、自主学习 要求:独立完成问题

小明有12张面额分别为1元、2元、5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纸币各有多少张?

回答问题:

题中要求 个问题,分别设 个未知数;

跟纸币有关的等量关系有 个,在题中用波浪线划出;

解:设

可列方程组

观察列出的方程组,可得这个方程组含有 个相同的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并且一共有 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 次方程组。

三、合作交流

要求: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求上面方程组的解。

结论:三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 元一次方程组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方程组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2、尝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1

五、能力提升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六、课堂检测

1、解下列方程组:

七、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不等关系。

2、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什么是解不等式,并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不等式的解。

3、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能用数轴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较简单的不等式能直接说出它的解集。

4、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学习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学习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用圈、点、勾、划、记的方法有效预习P114—115,完成下列问题:

1、数量有大小之分,它们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请你用恰当的式子表示出下列数量关系:

(1)a1的和是正数; (2)y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一半与x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6)a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

解:(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6

像上面那样,用符号“____”或“____”表示________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_____”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2、当x=78时,不等式x50成立,那么78就是不等式x50的解。

与方程类似,我们把使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________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_________

求不等式的_______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 你能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吗?

1x3                2x2                   3y-1

5、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___________,未知数的次数是____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课堂探究部分(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1、对于下列各式中:32x0a0x+2=52x+xy+y  +15

a+b0.不等式有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一元一次不等式有 __________.

2、下列哪些数值是不等式x+36的解?那些不是?

-4 -2.5 0 1 2.5 3 3.2 4.8 8 12 .

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

3、用不等式表示.

1a5的和是正数;               2b15的和小于27

3x4倍大于或等于8            4de的和不大于0.

4、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26     22x10      3x-20.5.

三、自我检测反馈部分(独立完成)

1、下列数学表达式中,不等式有(  

-304x+3y0x=3x2x+2y+3

(A) 1.      (B)2.      C3.      D4.

2、当x=-3时,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x-5-8.     B2x+20.       C3+x0.      D2(1-x)7.

3、用不等式表示:

1a的相反数是正数;   2y2倍与1的和大于3   

3a的一半小于3    4d5的积不小于0 

5x2倍与1的和是非正数.

 

4、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35            22x8            3x-20.

 

四、达标检测

1、不等式x4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有(   

A4.   B3.   C2.   D1.

2、已知(a-2 -53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试求a的值.

 

五、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不等式性质2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不等式性质3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3、回忆等式的性质,说出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吗?

二、课堂探究部分(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1)a>b,2a+1 2b+1;

(2)-1.25y<10,y -8;

(3)ac>0,ac+c bc+c;

(4)a>0,b<0,c<0,(a-b)c 0.

 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24>26; (2)3x<16x+1; (3) x-8>94; (4)-4 x >3.

三、自我检测反馈部分(独立完成)

1、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8x-2 < 7x3 235x 46x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3的和不小于6

2y1的差不大于0.

四、达标检测

1、请你当裁判:

小红学完不等式的性质后,说若a>b,则有2a>2b,3a>3b,4a>4b,5a>5b,……,所以ac>bc,你同意你的看法吗?

2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a < b ab < bb

2)∵a < b

3)∵a < b 2a < 2b

4)∵-2a > 0 a > 0

5)∵-a < 0 3a < 0

五、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学习目标】

1.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会用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学习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准备部分

1、知识要点归纳:

要点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

1)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去分母和系数化为1时,如果乘数或除数是负数,要把不等号改变方向;

(2)不等式的解集含有无限多个数,而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解;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化为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的形式。

要点二: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题→设未知数→找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解这个不等式求出解集→检验所求的解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写出答案。

2、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二、课堂探究部分(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1、甲、乙两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得更大优惠?

这个问题较复杂,从何处入后考虑它呢?

甲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达___元后;

乙商店优惠方案的起点为购物款过___元后.

我们是否应分情况考虑?可以怎样分情况呢?

1)如果累计购物不超过50元,则在两店购物花费有区别吗?

2)如果累计购物超过50元而不超过100元,则在哪家商店购物花费小?为什么?

3)如果累计购物超过100元,那么在甲店购物花费小吗?

三、自我检测反馈部分(独立完成亲自动手做一做)

1.某公司要招甲、乙两种工作人员30人,甲种工作人员月薪600元,乙种工作人员月薪1000.现要求每月的工资不能超过2.2万元,问至多可招乙种工作人员多少名?

2.某校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优秀学生乘旅行社的车去A市参加科技夏令营,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

(1)设学生数为x,甲旅行社收费为y甲,乙旅行社收费为y.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

(2)当学生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3) 就学生数x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

四、达标检测

1.某体育用品商场采购员要到厂家批发购进篮球和排球共100只,付款总额不得超过11 815元.已知两种球厂家的批发价和商场的零售价如右表,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该采购员最多可购进篮球多少只?                

2)若该商场把这100只球全部以零售价售出,为使商场获得的利润不低于2580元,则采购员至少要购篮球多少只,该商场最多可盈利多少元? 

2.为了保护环境,某企业决定购买10台污水处理设备,现有AB两种型号的设备,其中每台的价格、月处理污水量及年消耗费如右表:

经预算,该企业购买设备的资金不高于105万元.

请你设计该企业有几种购买方案;

若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为2040吨,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五、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学习目标】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意义;

初步感知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求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方法。

3.能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难点】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部分

用圈、点、勾、划、记的方法有效预习P127—129,完成下列问题:

1、动手解一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

;

;

;

;

将上面内容进行组合,按要求作答:(1)分别解出不等式;(2)将结果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取公共部分

3、学生思考:

1)你能为它取个名字吗?

2)你能将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3)哪一部分是它的最后解集呢?

二、课堂探究部分先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1、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标出解集。

1 2 3 4

三、自我检测反馈部分(独立完成亲自动手做一做)

11 2 3

2、解不等式组:,并写出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

四、达标检测

1 挑战极限:(1) 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x>5,那么你能求出a的取值范围吗?

2)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x<3,那么你能求出a的取值范围吗?

3)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

4)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所有的负数,求a的取值范围。

五、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学习目标】进一步熟练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讨论交流

1 3 个小组计划在10天内生产500件产品(每天产量相同),按原先的生产速度,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个小组每天比原先多生产1件产品,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

分析:“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是什么?“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解:设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件x产品。依题意,得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为

思考:到此你能知道每个小组原先每天生产多少件产品吗?为什么?

2   已知某工厂现有70米,52米的两种布料。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AB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AB型号的时装所需的布料如下表所示,利用现有原料,工厂能否完成任务?若能,有几种生产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讨论: 1、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270米与52米是否一定要用完?

3、应该设什么为x

4、用那些关系来列不等式组?

仔细读一读

1、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的思想和步骤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前者列出的是两个不等式,而后者列出的是一个不等式。

2、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不等关系.有时题目中含有 “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超过”、“不足”、“至少”等等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有时却没有这样的词语。这时,我们就要抓住具有不等意义的句子加以分析,细心地体会。

三.课堂练一练

1. 使两个代数式的值都是正数的范围是(

A B C D.以上均不对

2、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四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3.数式的值不大于的值,求的范围

四、当堂检测

1、不等式的整数解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2、把一篮苹果分给几个学生,若每人分4,则剩余3;若每人分6,则最后一个学生最多分得2,求学生人数和苹果数分别是多少?

3、将若干只鸡放在若干个笼里,若每个笼里放4只鸡,则剩下一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鸡,则有一笼无鸡可放.那么至少有几只鸡?多少个笼?

4、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比十位数字大2,若这个两位数大于30且小于50,求这个两位数。

5、某商品的售价是150元,商家售出一件这种商品可获利润是进价的10%-------20%,利润的范围是多少?进价的范围是多少?

五、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章末复习

【学习目标】

阅读本章知识结构图,进一步理解本章中的有关概念,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等。

进一步熟练掌握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能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不等式的相关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字母表示

性质2

字母表示

性质3

字母表示

3、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举例:(注意数轴看作由无数个点组成,每一个点都与一个数对应,注意空心点和实心点的用法。)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1 ;(2 ;(3 ;(4 ;(5

(注意不等号开口的方向)。

5、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形:

解题的关键:不等式组中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有无公共部分,且公共部分是什么。

6、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关键是设元和找出题目中各数量存在的不等关系。)

二、基础训练

1.用恰当的不等号表示下列关系:

①x3倍与8的和比y2倍小:

②老师的年龄a不小于你的年龄b小:

2.已知a>b”>”或”<”连接下列各式;

1a-3 b-3,(2)2a 2b,( 3)- (4)4a-3 4b-3 (5)a-b 0

312的差不小于6,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4.当_____时,代数式的值至少为1.

5.不等式612x<0的解集是_________

6.当x________时,代数式的值是非正数.

7.不等式组的解为

8.若方程的解是正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9.若点P1mm)在第二象限,则(m-1x>1-m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

10.从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400米,如果小明早上7点离家,要在730分到40分之间到达学校,设步行速度为/分,则可列不等式组为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步行的速度范围是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1、代数式的值不大于的值,求的范围

2、方程组的解为负数,求a的范围.

3、已知,x满足化简:.

4、已知│3a+5+a-2b+2=0,求关于x的不等式3ax-x+1<-4bx-2)的最小非负整数解.

5、为了保护环境,某企业决定购买10台污水处理设备;现有AB两种型号的设备,其中每台的价格、月处理污水量及年消耗费如下表,经预算,该企业购买设备的资金不高于105万元. 

(1)请你设计该企业有几种购买方案;

(2)若该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为2040吨,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3)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每台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污水厂处理污水为每吨10元,请你计算,该企业自己处理污水与将污水排到污水厂处理相比较,10年节约资金多少万元?(注:企业处理污水的费用包括购买设备的资金和消耗费

四、本章的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

变换的思想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求ab的值。

讨论的思想

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解,求m的取值范围。

数形结合的思想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求关于x 的不等式的解集。

五、巩固练习

1、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9-4x-5<7x+4;  (2

2

     

3、已知方程组,m为何值时,x>y.

4、已知a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4a<4b B. a+4

5、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不等式的最大整数解是

7、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外包装标明:净含量为330g10g,表明了这罐八宝粥的净含量的范围是

8、某城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700吨,由甲、乙两个垃圾厂处理.如果甲厂每小时可处理垃圾55吨,需花费550元;乙厂每小时处理45吨,需花费495元.如果规定该城市每天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的和不能超过7150元,问甲厂每天至少要处理多少吨垃圾?

9、若干名学生,若干间宿舍,若每间住4人将有20人无法安排住处;若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宿舍的人不空也不满.问学生有多少人?宿舍有几间?

 10、某单位要印刷一批北京奥运会宣传资料,在需要支付制版费600元和每份资料0.3元印刷费的前提下,甲、乙两个印刷厂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甲印刷厂提出:凡印刷数量超过2000份的,超过部分的印刷费可按9折收费,乙印刷厂提出:凡印刷数量超过3000份的,超过部分印刷费可按8折收费。

(1)如果该单位要印刷2400份,那么甲印刷厂的费用是    ,乙印刷厂费的用是   

(2)根据印刷数量大小,请讨论该单位到哪家印刷厂印刷资料可获得更大优惠?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节课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用什么来整理数据、用什么来描述数据。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并会画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5.什么叫全面调查、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数据的主要步骤有哪四步。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135-137,回答以下问题:

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中经常用 整理数据;还用

来描述数据。

二、合作探究

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1)收集数据:如何收集数据,让全班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

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描述数据常用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利用上表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

2课本P137、练习1—3

三、当堂检测

1.如果让你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哪几类球类运动,那么:

1)你的调查问题是

2)你的调查对象是

3)你要记录的数据是

4)你的调查方法是

2.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一般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用字母按顺序写出即可)。

A、明确调查问题;B、记录结果;C、得出结论;D、确定调查对象;

E、展开调查;F、选择调查方法。

3.在进行数据描述时,要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应采用 图;要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采用 图。

4.在扇形统计图中,其中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1200,则这个扇形所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是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什么叫抽样调查?

2 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

叫做样本 叫做样本容量。

3什么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137-139,回答以下问题:

1从全地区参加中考的2万名考生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这里的总体是 ;个体是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2下列调查中,哪些适合抽样调查?哪些适合全面调查?为什么?

1)工厂准备对一批即将出厂的饮料中含有细菌总数的情况进行调查;

2)小明准备对全班同学的喜爱球类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

3)了解全市九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

4)某农田保护区对区内的水稻秧苗的高度进行调查.

3为了了解一批某种型号的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出20台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20台电风扇的使用寿命是(

A.总体 B.个体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

4要调查全国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采用 调查的方式较为合适

5完成课本第140页练习123

二、合作探究

1为了考察某一水稻品种在一块试验田中的穗长,那么这块试验田中的全部植株的穗长就是一个 ;每一单株水稻的穗长就是一个

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调查方式是

3要了解某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方式是

三、当堂检测

1下列抽样调查较科学的是(

1)小丽为了知道烤箱中所烤的面包是否熟了,取出一小块品尝;

2)小明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在七年级抽取一个班的学生做调查;

3)小琪为了了解北京市2007年的平均气温,上网查询了20077月份31天的气温情况;

4)小智为了了解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各抽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A1)(2 B1)(3 C1)(4 D3)(4

2为了了解某校15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体重,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1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 B1500名学生是总体

C每个学生是个体 D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什么叫频数、什么叫频率、及频数分布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会选择合适组距对数据进行等距分组,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

3会画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145-147,回答以下问题:

1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一般步骤是

1)计算 ;(2)决定组距与 ;(3)列 ;(4)画

其中组数= ÷组距来估计。

2在频数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组距×= 。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 表示频数。

3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若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两个频数为 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左右相距半个组距,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 图。

二、合作探究

为了了解九年级毕业班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次数的情况,某校抽取了一部分初三毕业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的测试,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可得频数分布表。

1)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样本容量a

2)第四小组的频数b ,频率c

3)若次数在110次(含110次)以上为达标,试估计该校九年级毕业生一分钟跳绳次数的达标率是多少?

4)在这次测试中,学生跳绳次数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

三、当堂检测

1.在10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50个作为样本进行统计,频数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为0.12,那么估计总体数据落在54.5~57.5之间的约有(

A120 B60 C12 D6

2.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的四分之一,且样本数据有160个,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

A0.2 B32 C0.25 D40

四、导练点睛

1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画频数折线图时,首先取 然后在 ,顺次连结而成。

2把某养鸡场的一次重量抽查情况作为样本,样本数据落在1.52.0(单位:kg)之间,频率为0.28,于是估计这个养鸡场里重量在1.52.0kg之间的鸡占总数的

3.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为141,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A10 B9 C8 D7

五、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根据实际问题,会设计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148-149,回答以下问题:

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1 ;(2

3 4 ;(5

2在频数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组距×= 。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 表示频数。

3.对某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单位:厘米),频数分布表中165.5~170.5这一组学生人数是12,频率为0.25,则该班共有 名同学。

4.为了帮助班上的两名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班上的20名学生捐出了息的零化钱,他们捐款数如下:(单位:元)1920253024232529272728282627213020192220。班主任老师准备将这组数据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以表彰他们的爱心.制图时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若取组距为2,则应分成 组;若第一组的起点定为18.5。则在26.5~28.5范围内的频数为

二、合作探究

1某班同学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学生成绩(得分都是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图中从左到右各小长方形的高的比为13642,最后一组的频数为6,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多少名同学参赛?

2)成绩落在哪组数据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是多少?

3)求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学生占全班

参赛学生人数的百分率。

2请你直接在直方图的基础上绘制频数折线图。

3课本P.149练习

三、当堂检测

2012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

学生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

满分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

到如下频数分布直方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成绩在72分以上(含72分)为及格,请你

评估该市考生数学成绩的及格率与数学考试及格人数。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