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的花诗歌教学实录点评和反思 资料

发布时间:


“墙角的花”诗歌教学实录、点评和反思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写作指津】
近几年高考作文的走向清晰地告诉人们:要切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即要求考生的作文要体现出“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的特点。本次作文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价值判断、精神追求的能力,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考引向体现“时代性、社会性、思辨性、哲理性”这一层次,这种导向可以让学生的心智更加健全,思想更加成熟。
题目由提示语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这个主题词,然后列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是直接认(肯定)“放下”说法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不放下”的说法来对应“放下”的观点。这实际上也为考生提供了不同的立意角度,考生写作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直接从梭罗的话中思考“放下”与“富有”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从两种不同的的辩证关系,“不放下”与“放下”人的看法中任选一立意角度或思考.

所写内容在“放下”或“不放下”的标题指引下即可。
可以正面立意:如选择“放下”可以有如下立意:放下功名利禄,不失为一种急流勇退、审时度势的智慧;放下心中的懦弱,不失为一种面对缺憾、面对人生的勇气;放下巨人眼光的困扰,不失为一种面对困境、面对挫折的从容和潇洒。放下贪胜之心,是一种实践成功学的博弈智慧;放下浮躁之心,是一种净化、安定灵魂的境界;放下批判之心,是一种迎接光明庄重意识。选择“不放下”时,可以有如下立意:不放下是对生活的坚定态度,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是对人生的顽强拼搏;不放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传统文化。
也可以从反面立意: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把本不该放下的东西放下了,比如贪官放下正义、奸商放下了诚信、知识分子放下了尊严、普通人放下了良知……该放下的却没有放下,比如对名利的热衷、权力的迷恋、对金钱的贪婪、对眼前既得利益的不舍……亦可正反结合辩证论述。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不该放弃的;不放下的同时亦隐含着什么是必须放下的,如此方可更好地诠释为什么要放下或不放下。有辩证的分析,立意就高远了,文章也就深刻多了。比如放下个人的名利,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放下眼前的荣耀,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也可以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先与后)写这个作文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学生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把“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误解为关系型标题作文。
1【佳作示例

放下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陈琢
我远离世俗,住入郊野的小木屋,这让我觉得世间无限美好!—梭罗《瓦尔登湖》
曾拜读过卢梭的《生活在青山绿水的怀抱》,惊讶于他心中那片柔软的诗意栖息地,感慨于都市人们“鱼与熊掌兼得”的贪欲,才终于明白放下不是懦弱的选择,而是智者心中真诚的回归,是抚去杂念后心灵的自省。
放下羁绊,随心去追寻诗意生活的脚印。在撒哈拉的广阔沙漠里,三毛以她纯真的笑脸开出了属于她的依米小花。为追寻异乡的落日黄昏,为找寻她诗意的生活,她毅然放下台湾优越的生活,和丈夫荷西投入沙漠的怀抱。于是放下羁绊,让她获得生活最本质的纯真,让她开心地当她的“素人渔夫”,让她在那漫漫黄沙中感受人与人之间那最初的真善,让她懂得人性的善良。放下羁绊,追寻诗意生活,正如海子所言“要有最质朴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放下安逸,勇敢地为梦想迈出坚定的一步。当人们都在为拥有一个LV包包而骄傲不已时或许没想到若不是路易·威登当年勇敢选择放下,便不会有当今风靡全球的奢侈品牌。是去是留?是离开皇宫去开创自己的皮包店还是继续待在皇宫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终究,者选择放下安逸,从此香榭丽舍大街上多了一间皮包店。路易·威成功的路上虽不平勇敢地开创自己命运的未来,登放下安逸的生活,

坦,但人生征程却因放下而显得弥足珍贵。
放下猜疑,回归事物的本真。“学习雷锋好榜样……”对这首歌人们并不陌生,但随着政府重组雷锋的开始,人们的解构雷锋也悄然兴起。在这个奉行“娱乐至死”的时代,雷锋的泛娱乐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雷锋游戏”的风靡,“雷锋初恋”的入戏,和政府所提倡的高大形象的雷锋不同,人们对雷锋更多的是猜疑,高大也好、弱小也罢,雷锋精神反映出的不就是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美德吗?中华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为何在这泛娱乐化的今天被遮蔽?放下猜疑,回归雷锋精神的本真。
放下,才能更好去追求,放下贪欲、杂念,才能让我们内心进行真切的回味和深刻的自省。【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方法。2.训练联想、想象和文学的思维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生活的认识和能力。【基本思路】研读——模仿——创作【基本流程】
一、研读冰心的《墙角的花》
1.出示冰心的《墙角的花》ppt展示)
2..诵读——个别读和集体读相结合(注意第一句后的感叹号).品读——尊重学生的发言内容(注意诗歌的褒贬色彩)3

二、模仿冰心的《墙角的花》写作练习
要求:三五句;或褒义,或贬义;或不甚明确的褒贬感情……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习作(点评过程中,随机渗透诗歌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方法)三、独立创作《墙角的花》
1.教师启发,为“墙角的花”创设具体环境,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3.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习作(点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诗歌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四、简单小结课堂实录
(记录整理:高莹)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诗歌写作。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挑战;对你们来说,也是挑战。因为我知道,同学们在潘老师的指导下,对诗歌很有感觉,而且我也拜读过在座的部分同学的十四行诗,写得非常好!再加上今天坐在我们后面听课的有我们诗歌教学的指导专家,有真正的诗人。所以今天这样一节诗歌写作课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我希望你们今天好好表现。
师:今天我们要练习的题目是《墙角的花》,我们首先看一首短诗。ppt出示冰心《墙角的花》墙角的花

冰心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师:见过这首诗吗?生:好像见过,但不记得了。师(再问一男生):你呢?见过吗?生:好像见过。
师(再问一女生):你呢?生:见过。
师:你和前两位不一样,不是好像见过,是肯定见过。生(女):我在读冰心的《繁星》《春水》的时候读过。师:挺好的,记得很清楚。说明这位同学平时注意多读课外书,这很好。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书目要经常读,经常翻。好吧,下面我们来齐声读一下这首诗。我起一个头儿——(学生齐诵)
师:声音再大一点,底气足一点,稍带些理解。我来起头,再读一遍。
(学生再齐诵)
师:你说这首诗就三句话,有两句话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其中第一句话有个感叹号,你注意到了吗?这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生:表示强调语气。

师:说得很好!强调什么?生:没想好。
(又问一男生,男生支支吾吾)
师:再想想。这位同学没有说清楚。这样吧,现在我们假设没有这个感叹号,我们来读一下。我来起头——(学生齐读)
师:这一次是带感叹号的,再读一次!(学生齐读)
师:自己再读一读,分别把它当作是有感叹号和没有感叹号的。(学生自我诵读)师: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感叹号的,感觉情感就拉上去了。没有感叹号读起来就是平的。
师:噢,没有感叹号的就是读起来比较平缓一些,有感叹号的感情抒发得就比较强烈了,是吧!加了感叹号后,是不是有点面对着墙角的花在呼告的味道?有这个意思吗?(学生一起点头)
师:好,我们再来把它加上感叹号,带着一种呼告的语气,就好像在和墙角的花在对话一样,再来读一遍。(教师起头)(学生齐读)
师:读了这么多遍,我现在要问了,这首诗写了什么?总共就三句话,一朵花,或者类比一个人,在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变小了。

但是这首诗仍然有强烈的感情在里面。这告诉我们,一首短诗它既包容了一定的哲理性,又有强烈的感情抒发。
师:如果我说冰心的这首诗对墙角的花是一种否定,你们同意吗?是贬义的,有问题吗?
生:我不太同意。这不光是说墙角的花,好像还有其他意义,说它孤芳自赏并不一定是贬义。师:那到底是什么呢?
生:“天地变小了”,可以说是视野变窄,只有自己。师:那这个时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贬义吗?生:是贬义。但是孤芳自赏也可以说是一种自信。
师:说孤芳自赏是一种自信,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教师回头问其他学生)当我说你(指另一学生)自信时,我却说你孤芳自赏,你同意吗?
生(笑了):我觉得有点自负的意思。师:那是褒义还是贬义?生:我觉得是贬义。
师:是贬义的,和自信是不一样的。应该这么说,这首诗大致上表达了诗人对墙角的花的贬义。当然,如果我们把墙角的花,放到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去,就可能有另外的思考。这就是我们这位同学觉得这首诗也不单单是表达的贬义。说墙角的花自信的时候这种写法也可以啊,这个时候要注意了,看你用什么词语了。这正好说明了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假设现在我们就把冰心的这首诗认定是贬义的话,

现在我们就来模仿这首诗来写一首。可以和它的情感色彩一样,是贬义的,也可以不一样,是表扬的。不要长,三五句。时间三到五分钟。可以吗?
(教师安排一个学生记录时间)(学生练笔写作,教师巡视,略加指导)(学生报告时间到,教师示意学生停下手中的笔)
师:好,都停笔吧。是我点兵点将呢,还是同学们自告奋勇呢?来,宣读一下自己的作品。挑战自己,也挑战自己的勇气。你来吧。生(男)墙角的花,你笑傲霜雪时,寒冬就温暖了。
师:别着急坐下,再读一遍。有的同学可能没太听清楚。生:墙角的花,你笑傲霜雪时,寒冬就温暖了。
师(请同坐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点评一下。生:情感表达还是挺好的,还挺有哲理的。师:还挺有哲理的,哲理在哪儿呢?
生:墙角的花要是不畏风雪的话,寒冬就会觉得冷了。师:写出了一种坚强、向上的品质,是吧。所以你觉得哲理在这

儿。生:是的。
师:说得有点道理。我把他的最后一句再说一下,“你笑傲霜雪时,寒冬就温暖了。”这从修辞上来说,叫什么呢?前面说寒冬,后面说温暖,这叫对比,是吧。对比是诗歌写作经常用到的写作方法。这句话有点意思,这位同学的点评也很到位。(指另一位同学)你来读读你写的。生:墙角的花,静静地绽放,仰望着那一角天空,沉醉在自己的梦中。
师:再来读一遍,像朗诵诗歌一样读。生:墙角的花,静静地绽放,仰望着那一角天空,沉醉在自己的梦中。
师:这次我给你一个挑战,你自己点评一下,写得怎么样?生:我觉得我写得一般。(大家笑)师:你比较谦虚。你想表达什么呢?
生:就是这个墙角的花,只能抬头仰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师:狭小的天空,是吧。

生:但是它能从那个角度,看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沉浸在属于自己的梦中。
师:也不妨碍它做个美好的梦。谁能说,偏僻处不能有美好的梦想呢?这位同学不光写得好,她自己说得也很清楚。(再点一个同学朗读)生:墙角的花,你远离尘嚣时,美就放大了。
师:和刚才两位同学相比,这位同学的语言明显简练了,是不是啊。这正好也说明了,写诗歌,有时就要追求语言的简练性。好,你再读一遍,我们再欣赏欣赏。生:墙角的花,你远离尘嚣时,美就放大了。
师:我请个男同学给你点评一下。这位男同学吧。
(男)她这首诗写出了墙角的花不和其他的花竞争,比较淡泊,就表现了这么一种美。
师:你叫什么名字啊?(写诗的同学)生:王晓琪。
师:王晓琪同学的作品语言比较精练,确实写出了一点味道。不

太好点评。这样吧,你来帮她读一读。(男生读诗)
师:王晓琪同学前面写到“你远离尘嚣时”,请注意“尘嚣”,是不是有一定特定的旨意啊?有特别的味道。“美就放大了”这个“美”仅仅是指花长得美吗?是不是同时也有一定的涵义。“喧嚣”“美”是不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啊?(学生点头)
师:这又说明一个问题——诗歌写作常常要用到象征的手法。赋予简单的物质以深刻的象征涵义。我们不多点评了。从刚才展示的情况看,同学们写得真不错。下面我们进一步挑战自己。现在我们在刚才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是模仿,是创作。那么这里有个问题。题目还是“墙角的花”,我们又要超越自己,又要进行创作,你认为“墙角的花”还可以怎么写,还有哪些角度?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来说说。
生:比如说,墙角的花,你在恋人手中,你就是最美的。师:恋人,指谁啊?生:这是广义上的。
师:广义的也可以,但总得有所指啊,墙角的花的恋人是谁?假设一下。
生:比如说土地。
师:似乎不是太好的恋人,对象稍有点问题。你说得不错,要有一点假设。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这正是我想说的。同学们,冰心的.

这首诗,以及我们刚才的模仿,我们都是在一个抽象的意义下写作的。没有把墙角的花放在一个具体的可感的环境下写。因此,这样的诗或许能表达一定的哲理,但还不够感人,诗歌往往以情感胜。师:请注意听,我现在要开始假设了。
假设,这朵墙角的花是在阳光普照下,温暖的阳光始终能够照耀它,这朵墙角的花会想些什么?
如果因为墙角的关系,这朵花终日见不到一丝阳光,它总是在阴影中成长,这朵墙角的花又会想些什么?
还有,因为墙角的关系,这朵花,只要刮风、下雨,它总是首先受到风雨的打击,那么这个时候,这朵墙角的花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一天,墙角的花,扭扭脖子,歪歪身子,看到,咦,它的脚下还有一颗、两颗、几颗小草,它会对小草说些什么?小草会不会是它的恋人呢?
有一天,这朵墙角的花抬头看看天空,发现到了秋天,一片枯黄的叶子败落下来,刚好落在它的脚边,那么对这一片败落的枯叶,这朵墙角的花又会跟它说什么呢?
(教师的“假设联想”似乎越来越快)
墙角的花啊,你在春天,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你的想法难道是一样的吗?
墙角的花,有时候还想到他的同类伙伴,有的在公园里被人观赏,这时候墙角的花想对它的同伴安逸,也有的在温室里过得非常惬意、写一封什么样的信,说些什么样的话呢?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拿起笔进行真正的创作。怎么写,自己决定;选一个角度,选几个角度,你的联想是单一的,还是丰富的,都可以。我们要再一次挑战自己,抛开刚才的模仿,进行真正的创作,第二次来写《墙角的花》。这一次十分钟以上,好吗?(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十多分钟后,教师示意学生停下)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刚才说的是否对我们同学有所启发。你先来说说看,大家好好听。生(女)墙角的花,朝露是你的泪,闪烁着外面的世界,你却颤抖着卑微;多少次只为等一只蝶,等那阴郁中的翩飞,等那神秘的一吻,花瓣便醉人地凋谢。
师:有点像歌词,还挺押韵的,写的也挺好的,有一丝轻微的疼痛感。里面提到了墙角的花的卑微,它在等待什么。你想要表达什么?生:我觉得墙角就是它的世界,但它特别盼望外面的世界,盼望一个访客,一个外来的人可以带给它新的消息,甚至是一份爱情,但是它的等待永远都可能是无助的、无期的,我想到了席慕容的一首诗:她.化作一颗树,她爱的人走过,树叶都掉下来,代表凋零的心。

师:她借鉴了她以前读过的诗歌的灵感,很好。你再来展示一下(示意另一个同学)生:
三个平面的交错,构成它的世界。墙角的花,
方窗洒下的阳光落在它的身旁;墙角的花,
可望而不可及的温暖,给它希望与绝望;墙角的花,
只是如此默默地生长,在黑暗中,独舞墙角。
师:反反复复地咏叹,有点重章叠句的味道。节奏感很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法再展示了。刚才展示的同学,都超越了自己,都超越了模仿,进行了一次创作的热身练习,希望你们有兴趣再来写。师:下课前,我把我自己写的和潘老师写的“墙角的花”,发给你们,希望对你们的创作有点帮助。
师: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附】

墙角的花何郁因为一堵墙
一出生,我就带着阴影请别为我担心相反,我活得挺好风雨把墙上的泥沙带给我我把它们一一收拢在脚底因为缺少营养我总是有点惨白啊,没关系
就让阳光照彻大朵的花吧我只享受慢慢的生长我与叶子结为兄弟与矮草结为夫妻就像与麋鹿做了伴侣当人类匆忙的脚步达达远去我缓慢地伸腰,自由呼吸如果我不幸走进一首诗比如冰心,对不起那只能是诗人的不幸作为一朵花

我还是我,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只在僻处说话,如同庄子我保持一种独立的姿势闲暇时,我也东张西望我慢慢地想着心事墙角的,墙外的世界啊
你们谁也不知道我的秘密教学点评和反思霍俊明先生点评:
冰心的这首诗,总共就三句话。第一句话后有一个感叹号,何老师以一个诗人的敏感,注意到了这个感叹号的作用。他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揣摩这个感叹号的作用。我觉得标点符号在新诗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过,在文本上,何老师的这个文本有个小小的瑕疵,诗歌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天地便小了”,而不是变化的“变”这节课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引导,都很有层次感,教学过程十分简洁而清晰。教师先是引导学生诵读,再品读,再模仿写作,再创作练习,一步一步,显得十分自然。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也是我们所期待的,诗歌课能做到这样,我以为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也听过一些诗歌课,但几乎都不能做到这样,这当然跟老师的功底、坚持写作思考,是分不开的。
何老师在课上的点拨,的确显示出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师的深厚素养,

他往往三言两语就能把问题说透。比如说,学生最开始说,墙角的花应该有个恋人,何老师说,这个恋人应该有所指吧,这样就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假设。的确,诗歌写作往往需要具象化。何老师为学生设置了多个具体环境,也可以说,做了多个假设,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叫联想和想象。诗歌写作与其他体裁的写作,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诗歌写作需要具象化,这一点非常可贵。何老师注意到冰心这首诗的语言是抽象的,这一点非常棒,这里实质上已经点到了诗歌写作的特质。真正好的诗歌,其语言往往是感性的,生活的,有质感的。
夏宇先生点评:
我是第一次来八十中学,听了何老师的课,刚才又听了霍教授的发言,很受益。
我主要想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高中语文教学总目标很明确,谈到诗歌教学这一块,说得也很清楚。新课标中说,要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的写作,但是实际上诗歌写作这一块,几乎是一个空白,为什么?因为难度太大,很多老师不敢碰。或者有功底问题,有课时问题,有工作压力问题。其实,诗歌对人的心灵的启示作用非常大,诗歌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特别是高中生自己写作的诗歌语言,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这对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得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
今天这节课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言语实践活动特别突出。无论是

学生的发言,还是学生的写作,还是课堂上教师的点拨,都很充分,这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何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真可以说是赏心悦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手作课的精彩。这样的精彩在这节课里,比较多,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当学生说“孤芳自赏”是一种自信时,何老师及时跟上点拨,说,如果有人夸你自信,说你是“孤芳自赏”你同意吗?你注意一下,何老师的这种点评方式,既委婉,又透彻,不是生搬硬套的说教,而是用一种言语实践告诉你,什么叫“孤芳自赏”,真是听得很舒服。还比如,学生点评习作时,说不透彻,何老师不急不慌,先是说“尘嚣”和“美”,有对比,有点味道,过渡、铺垫一下,接着说,什么“味道”呢?再追根究底,所以,当学生最后说出,这里的“尘嚣”和“美”还应该有他的象征意义时,学生就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想,这就是高手的点拨和指导吧。何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让人印象深刻。周鸿祥先生点评:
这节课是以冰心的《墙角的花》为基础,引导学生读诗,写诗,这很好。可以说,学生就是天然的诗人。有人说,少年是诗歌,青春浪漫;中年是小说,波澜壮阔,老年就是散文。在一个人少年的时候,引导他们读一些诗,写一些诗,是非常好的。
何老师在北京高中新课改伊始的时候,就率先吃螃蟹,那个时候,何老师就先在工大附中上了一节公许多老师还不知道新课改为何物,开课,给老师们做示范,勇气可嘉,值得我学习。

我赞同何老师先用仿写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练习诗歌写作,因为诗歌写作毕竟太难,这符合学生的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少限制,多启发,多鼓励,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特别欣赏一个女同学写的,说墙角的花,在墙角盼着一个神秘的吻,表达了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情怀,特别美,也特别动人,让我非常感动。课堂上,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感受,比如有个学生说,土地是恋人,何老师说是一个不太好的联想。老师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说,为什么说土地是恋人啊,如果是一个女同学,把土地比作恋人,未尝不可,土地那么厚实,有依托感,有安全感。关键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尊重学生。教学反思(何郁)
我一向认为,语文课目标要明确,环节要简洁,过程要简单,方法要精当,上课的过程最好是一个逐步深入展开的过程,就像蝴蝶的一对美丽的翅膀,美丽是要渐次展开的,要惊喜不断,而不是一览无余;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抑或是其他课型,都应该如此。诗歌写作课很难上,难就难在不可预知性的因素太多,非常考验上课的老师,既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考验文学功底,还考验心灵的智慧。可以想象有多难。但我愿意尝试,因为我喜欢诗歌。应该说,这节课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了,对冰心《墙角的花》的基本解读,任务已经完成。学生通过仿写,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写作的学生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所带来的纷通过创作,一些知识和方法;繁意绪和感情波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惊讶,

他们点燃的思想火花,其光焰也足以照耀我们的心灵。整节课结构紧凑,环节简单,方法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许多地方的点拨也差不多是四两拨千斤的,我相信,这节课学生应该是有收获的。不过也有遗憾。第一点,就是周鸿祥老师指出的,在这堂课上,我注意到了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健康诗性情怀的培养,这一点,恰恰是诗歌写作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写作课最要注意的,也是一切语文课都需要注意的。第二点,尊重学生不够。当我启发学生说,恋人应该有所指吧,学生说出了土地,这完全在我意料之外,那一时刻,我竟然脱口说,这个联想好像不太好吧,这是最不应该的。我自己经常跟老师们说,要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但在这儿,因为学生说出的话在我意料之外,也是我当时难以清醒地点拨和指导的时候,我却一棍子就把学生打回去了。尊重学生,看来还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真正要做好,还需要进一步警惕和历练。

墙角的花诗歌教学实录点评和反思 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