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 期货农户尝甜头

发布时间:2021-03-30

保险+ 期货农户尝甜头
作者:曲哲涵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7年第12

“保险+ 期货”模式2015 年首次出现并迅速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甜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如今“保险+ 期货”有哪些应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未来的发展预期又如何?围绕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采访。

鸡蛋价格“跌跌不休”,保险撑腰处乱不惊不久前,国内首单由地方财政补贴保费的政策性农产品(鸡蛋)“保险+ 期货”项目,获得了2017 年青岛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虽然这只是个地方奖项,但对当地的养殖户来说,分量可不一般。

该项目2016 年推出。养殖户向中国人保青岛分公司投保价格保险,保费由政府补贴60%农户自付40%。在鸡蛋上市流通期间,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养殖户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付;而高于这个价格卖出的鸡蛋,盈利全部归农户所有。同时,保险公司在银河德睿通过购买鸡蛋场外期权进行风险对冲,银河德睿再通过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鸡蛋期货市场化解鸡蛋价格下跌风险,相当于再保险,不会因大规模出险造成“赔破”。

2017 年以来,国内鸡蛋价格“跌跌不休”,很多养殖户无奈退场,而有保险“撑腰”的全都处乱不惊。“5 月份,我们总收入达到了300 多万元,如果没保险,就要亏300 多万元,跟别人比,里外里‘赚’了600 多万元。”青岛平度市陈氏兄弟养殖基地总经理陈锡佐说。跟平度市的鸡蛋养殖户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保险+ 期货”的甜头。

2015 年,大商所在场外期权试点的基础上首创“保险+ 期货”模式,引起广泛关注。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各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2017年,大商所试点项目达32 个,覆盖了7个省区,8家保险公司联合25家期货公司70.8 万吨玉米和11.5 万吨大豆提供了保险保障。“保险+ 期货”模式迅速复制推广,棉花、白糖、天然橡胶等价格或收入保险在全国纷纷登场。

据介绍,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大商期货、浙商期货、上海期货交易所)在2017 共开展了79 个试点项目,总试点规模80 万吨,交易所的补贴额度也达1.3 亿元。

分散风险,各方受益

专家指出,在“保险+ 期货”模式中,一是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把期货价格作为保险产品的目标价格和理赔依据;二是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为投保的种植、养殖产品分散价格下跌的风险。

具体而言,就是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险;农户或者合作社等涉农主体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险规避价格下跌风险;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赔付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风险对冲操作,进一步分散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

2017 11 月以来,大商所支持的32 个试点项目陆续进入赔付阶段。截至目前,已有5个价格险和1个收入险运行完毕并发生赔付。


保险+ 期货农户尝甜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