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之间 关系的多角度思考

发布时间:2019-03-16 11:13:36

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之间 关系的多角度思考

作者:骆仲冕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06

        【摘要】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多个角度,对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呼吁摒弃超大规模班级教学,回归到适当班额或小班化教学的轨道,以促进和保证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班级规模 课堂教学 多角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07-02

        班级规模大小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我国教育部曾经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学班规模,小学以不超过45人为宜,中学以不超过50人为宜。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择校等原因,我国中小学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一些示范性中学竟然出现一个班级将近100名学生的壮观场景。而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即便是教育部的标准,一个班级容纳的人数也显得过多。下面笔者从几个角度,对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思考。

        一、从教育学角度思考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原则,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等。然而,遵循这些原则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学生人数越少,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全面、真实,教学的针对性就越强,就越有利于因材施教。反之,当学生人数超出一定的限度,因材施教原则就难以贯彻实施,学生得不到在个体基础上的最佳发展,教学质量则无从保证。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超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关注度。教育关注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名学生关心与照顾的程度。教育关注度表明:关注度指数越大,师生个体之间交往的时间和机会越多,每个学生发展机会可能越好。”[1]。教育关注度指数是衡量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的具体指标,教育关注度=[(周上课时数×上课单位时间/班级编制标准)]/60[1]。在超大规模班级中,教师的教育关注度指数明显偏小,师生个体之间的交流机会偏少,难以因材施教,必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班级规模与课堂教学之间 关系的多角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