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8-03-12 20:14:02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o

1.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宗法分封制。据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周代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表述片面,排除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宗法分封制对王权有两重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 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D.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小农经济的盛行,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故C项正确。这一时期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并不是五口之家,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材料现象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

点睛:对材料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父母妻子)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说明秦汉时期小农经济比较普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 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据此可知,当时

A. 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

B. 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

C. 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

D. 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朱熹思想被统治者高度重视,《四书集注》突出的是孔孟之道,故A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故排除BCD三项。

4. 下图为南宋都城临安(娱乐场所)的分布图。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的临安

A. 城市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B. “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C. 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

D. 市坊分离的制度开始被打破

【答案】C

【解析】从南宋临安都城临安(娱乐场所)的分布图可知,城市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布局截然不同,皇宫偏南而不是坐北朝南,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全市,这说明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设计与皇权至上的关系,更没有体现出的时间限制,故AB项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在扬州等一些繁华城市,市坊分离的制度已开始打破,故D项说北宋开始打破市坊分离的制度不符合史实,可排除。

5. 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 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 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尤其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并非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军政机构,非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对立才采取此措施,排除D项。

点睛:材料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表明中央政府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6. 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

B. 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

C. 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

D. 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

【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明代以后关公戏经久不衰,而关公戏强调忠义仁勇,这实际上反映出戏曲的教化作用,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市民阶层的形成,也没有体现儒学的神学化,更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世俗化,故ABD三项不准确。

7. 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当时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出岩心。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千米的井。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

A. 科技在某些领域仍先进

B. 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

C. 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发展

D. 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列举了明清时期凿井技术的成就,这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在某些领域仍然先进,故答案为A项。材料现象没有直接体现中国的科技仍然世界领先,更没有体现近代化因素缓慢发展和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故BCD三项不准确。

8. 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

A. 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

C. 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

D.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中国社会逐渐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即租界名义上是中国的,但实际上由列强控制,故选D项。近代中国的租界虽然是列强侵略中国主权的表现,但没有表明是殖民地,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租界的行政管理,并没有涉及其它方面,排除B项。租界并不是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而是西方列强利用租界进行侵华,故排除C项。

点睛:材料 “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9. 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

A. 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

B. 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

C. 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

D. 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B项。洪秀全并非利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洪秀全主要是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和洪仁玕等重振太平天国的内政外交,排除C项。洪秀全此举与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无关,故排除D项。

10. 有学者认为,清政府中央财政对于洋务企业的支持并不是十分有力的。除了天津机器局、江南制造局等少数大型企业得到中央财政的补助或拨款外,大多数洋务企业都是依靠地方财政的调剂而兴办起来的。由此可见,当时

A. 洋务派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民间

B. 清政府并不支持洋务运动

C. 地方财力与政见影响辖区内经济发展

D. 兴办洋务的经费严重不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中央财政对于洋务企业的支持并不是十分有力的大多数洋务企业都是依靠地方财政的调剂而兴办起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洋务运动的兴起,而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多是地方督抚,地方财力与政见影响辖区内的经济发展,故选C项。洋务派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地方督抚,这是政府机构,不是民间,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如果没有清政府的同意,也不可能开展起来,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得到了中央财政的一些支持,但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大,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来看,办洋务的经费相对还是比较充足的,排除D项。

点睛:材料清政府中央财政对于洋务企业的支持并不是十分有力的大多数洋务企业都是依靠地方财政的调剂而兴办起来的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1. 史载,1887年,上海徐园正式对外开放,门票为一毛钱。园内专设戏台,演出昆曲等,每晚张灯结彩。自1896年始,徐园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如1900年徐园刊登的广告:今有英、美、法活动影戏运来上海,仍假本园十二楼上开演。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近代广告业的起步

B. 戏曲艺术的中西结合

C. 昆曲艺术的大众化

D. 新旧并存的时代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主要说明上海徐园既有戏台,又放电影,主要体现新旧并存的时代特点,故选D项。其余ABC三个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2. 下图为1937年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招生广告。该广告

A. 反映出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

B. 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

C. 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

D. 体现出广大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1936年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招生,适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该招生广告不能反映出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也推动不了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广大民众抗日热情高涨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ACD三项不准确。

1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A. 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

B. 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

D. 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并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而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政协组织统一战线职能的不应是宪法,故选B项。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但究竟是什么机构并没有说清,不能解释1954年宪法没有关于政协组织规定的原因,故排除A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宪法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排除C项。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结束,但并不意味着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故排除D项。

点睛:通过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可以反映出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它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4. 19648月,国务院出台规定:户口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从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上海两市的,要适当限制。该规定实质上

A. 有利于大城市经济的繁荣

B. 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C. 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D. 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户口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从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上海两市的,要适当限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形成,而该措施实质上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故选B项。材料规定其实也对大城市有所限制,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农村户口限制,纠正的是倾而非右倾,排除C项。材料明显制约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排除D项。

点睛: “户口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从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上海两市的,要适当限制是解题的关键。

15.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特意请教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希望获得更多毛泽东的印象,马尔罗说:你将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尼克松此举意在

A. 打开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大门

B. 实现中美两国建交的夙愿

C. 通过中国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

D. 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来看,尼克松想了解中国,促成两国关系正常化,故答案为D项。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就已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中美建交在尼克松任内没有实现,当时尼克松只是想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还没有建交的打算,而且建交时机也不成熟,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在守势,且材料没有表明尼克松通过中国推行美国霸权主义,故ABC三项不准确。

2018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