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中的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19-08-02 23:56:06

孔子学院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中的作用初探
作者:樊钉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23

         要:孔子学院近年来快速发展,160多所国内高校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高校应进一步重新审识评价孔子学院的作用,促使其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孔子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明确将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大学的第四项功能,摆到当务之急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011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这一系列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中国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从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挂牌至今,短短8年时间里,孔子学院已在108个国家布点达890多个。全国160多所高校参与孔子学院建设。通过点对点的合作办学,孔子学院不仅搭建了中外高校语言教学的桥梁,而且为双方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提供了机会,成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一条捷径。

        一、孔子学院为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搭建了新平台

        (一)人员交流平台

        队伍国际化是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前提。以往很多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国际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翻译发表层面。虽然翻译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成效却并不明显:一则是由于翻译不准确,不符合国外阅读习惯;二则是由于话语体系和文化差异,即便在国外期刊发表,外国人也未必能够看懂并且接受。要实现中国内涵国际表达首先要培养、锻炼一支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眼光,能够准确进行中外话语表达和转换的队伍。2005年至今,全国高校先后派出1.7万余名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赴各国孔子学院任教。与其他类型访问学者不同,这些教师、志愿者置身海外教学实践最前线,通过与外国学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沟通,逐步克服了话语体系和中外文化差异,学会了用贴近外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的交流方式传播中华文化,介绍当代中国。这些人回国后很快成为高校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的骨干力量。

孔子学院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中的作用初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