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

《赠从弟其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背诵诗文,赏析全诗,学会面对挫折。课前预习:
读准下面斜体字字的字音。
亭亭瑟瑟惨凄凝寒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罹:凝寒:瑟瑟:一何:惨凄: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思考:本诗主要叙述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自主学习:
出示诗歌。初读诗歌,划分节奏。1)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4)指名朗读。师生互动:
1,全诗一共描写了几个意象?
2,通过这几个意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探讨本诗所用的写作手法?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咏()的诗歌,我从中懂得了在面对

)的时候,我应该(
当堂检测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松传达了那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品质,请你也通过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字数在200字左右。布置作业课外背诵诗文。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歌,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学生们对朗读的节奏,韵律也有所掌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自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感悟了人生的真善美,并初步具有独立的审美鉴赏能力。
由于本诗歌创作于三国时代,距离现在较远,历史背景也比较复杂,这个借助多媒体来进行补充,创设情境,并适当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和感情。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通过朗诵和互动鉴赏,能够很快的理解诗歌中所展现出来了的那种面对挫折坚贞不屈的情感和品格,更多的是通过与导入中的《七步诗》比较,领会了本诗是对堂弟的劝勉之情。在当堂检测中,设计了一个小作文,用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来写自己的情感。通过写作,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所学,来假托一个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品质。总之,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培养了学生面对挫折勇于面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材分析
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评测练习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山松传达了那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品质,请你也通过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字数在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学既要注重诗歌朗诵,还要教学生

会分析诗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读品悟有机结合,层层深入是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旨。老师适时的点拨,激发学生的灵感,曲径通幽,诱导学生真正领会古代诗歌的意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
通过教学,我感觉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课堂上诗歌诵读的教学还不是很够,当堂熟读成诵的目标尚未达成。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赠从弟(其二)》就是一篇训练古代诗歌诵读的例子,需要反复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诗的内容,感受节奏和韵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激发感悟。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诗歌的阅读和赏析不是机械的记忆,也不是零碎的分析,关键在于带领学生深入的感知诗歌形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进入诗歌的有我境界,体悟诗意。让学生通过诵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悟诗歌中的意境美,情感美。


初中语文_课外古诗词背诵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