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

发布时间:2011-01-31 19:51:33

表演藝術類大專院校系所發展目標與師資培育的配合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goals and Teacher’s Cultiv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摘要

本文針對九年一貫教改課程之藝術與人文領域中表演藝術師資培育暨課程發展目標提出重點論述與看法。首先闡述表演藝術與音樂、視覺藝術相容性的統整特質、戲劇的多元形態及其人文內涵與教育意義。其次說明運用戲劇扮演於教學上之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的定義與教學方法。繼而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的課程為例,介紹目前大專院校培養表演藝術師資的目標與課程,並兼談該校戲劇系為因應教改之師資培訓市場需求,於91年寒暑假所舉辦之表演藝術教學教法研習營的課程內容與成果經驗,最後暢談未來培訓表演藝術師資的專業核心課程之規劃理念與課目內容,並為今後國家培育表演藝術的師資人才提出幾點建言。

關鍵字

扮演想像教育戲劇、教育劇場、過程戲劇、統整性、綜合藝術、協同教學、

本文

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的統整特性

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範圍包括三項學科;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以往只有單科的音樂和美術的課程與老師,新課程增加了表演藝術使得三項學科的人文內涵更易聯結互通,設計課程時以某種主題來統整三項藝術類科,使之在藝術的各個層次上有全面性的認知與了解,不啻是一種創新的嘗試。

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目標是希望透過藝術活動的學習與認知,學生能体認藝術創作的樂趣,發掘個人的藝術潛能,培養學子對藝術美的愛好與鑑賞品味,建立審美與思辨的能力,增進其美學與人文素養,拓展藝術文化國際觀的視野,陶冶國民溫文知禮的內涵,進而提昇全民的心靈品質,達到生活藝術化的境界,這樣的教學目標必須透過設計完善的課程和勝任優秀的師資才能達成,故而九年一貫教育新課程的師資是教改的尖兵,尤其是表演藝術的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扮演遊戲,老師就像是導演或教練以靈活的手法指導、帶動學生做活動,相信課堂上將是充滿輕鬆活潑的笑聲,同時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更近,感情更融洽。

表演藝術實則又包括音樂、舞蹈、戲劇三門學科,其中戲劇是一門最具統整性的綜合藝術,它是涵括了文學、語言、詩歌、美術、音樂、舞蹈、建築、雕塑等多元藝術因素,在劇場演出時,利用上面諸種元素並配合運用燈光、音響、雲霧效果等科技表現出劇場的魅力,以融合在一起演出一個故事。在從事演出排練時,戲劇也可以將各種藝術元素(如配音樂、繪佈景、練合唱)分解執行之,排練製作完畢後再加以組合、統整成為一体演出。因此戲劇可以成為表演藝術的代表,它具有吸納、融合其他藝術的特質,戲劇的本質即具備統整的意涵,不僅統整了各種藝術元素,同時在人文方面更統整了人類的知識、經驗、社會各要素。

表演藝術和戲劇的涵意與形式

表演藝術是以發展自我的藝術潛能為本位,借助藝術技巧為表現手法的人類心靈活動,在表演活動裡展露了作者內心的文化意識,而其創作必有內在的情感動機與本能反應,常於潛意識中反映在作品中。表演藝術的形式因人類智慧的多面性而呈現多種風貌,以戲劇形態表現的有默劇、啞劇、歌劇、舞劇、偶劇、話劇、歌舞劇、假面劇、戲曲、地方小戲、皮影戲,此外,廣泛一點也可涵蓋說唱藝術中的相聲、數來寶、雙簧、口技、大鼓、快書、脫口秀、以及歌唱、舞蹈、音樂演奏等等以人為主体,在觀眾面前表演的藝術。

戲劇的定義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由人來表演故事,演員在虛構的情境裡假想自已是劇中人,演出一段故事,故而扮演想像是戲劇活動中的兩個主要要素,如果捨棄劇場中幫助表演的各種舞台技術的種種,回歸至最原始的表演形態,只有演員和觀眾面對面直接的交流的關係,那麼戲劇可以就是表演者即興地將某個理念用他的動作、聲音、想像力表現出來、創作出來。在表演時他必定先得理解人物,然後運用自已的情感經驗,再以他的身体、動作、語言表現出這個想像的角色,表演者可以在扮演中体會許多人與人,人與社會互動的處世道理。

戲劇活動既是以人的扮演為主体的表演,人類的精神、情感和一個社會的人文思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戲劇的本質無非是表現人類的感情與各種思想活動、人與人際、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種種相互關係,它具有展現人文思維的價值,例如莎翁的李爾王悲劇中表現出兩個家族中親子間的人倫故事,本劇描寫了不孝子女的忤逆,忘恩、奸臣的叛變犯上,對照了孝順三女兒的善良、天真,與忠臣的誠實剛正,李爾王性格上的弱點:剛愎、驕傲、昏庸、老眼昏花使他失去了寶座和權勢,淪為壞女兒眼中的廢物,老人的可憐、愚眛、衝動,與得勢者的傲慢、忘恩、負義形成明顯的對映,結局是良善者雖死猶生,令人嘆息,叛逆者最後難逃死罪的懲罰,悲劇的沈疼帶給觀眾憐憫和恐懼,感人的劇情令人流下眼淚,淨化了人們的情感,洗滌了人們的心靈,此乃淨化作用。此故事反映了人生賢肖智愚不同的人性優劣德性,亦展現社會的人情冷暖與現實殘酷。三公主考地利亞雖然兵敗被殺,但她高貴的情操、孝順的美德和賢淑的形象永遠活在世人心中,隨著此劇的永存而精神不朽。當兒童觀賞此劇後得到的是故事的精神內涵與人文思想,無形中領悟了孝順行為標準與道德的典範,不啻學習上了一課人生的教育,欣賞或扮演此劇對於兒童人格的養成教育必然具有正面導向的。

故而戲劇是整合了諸多藝術元素表現人類的原始情慾及想像力,以各種表演形式抒發人們內心的思維與創造力,尤其在國小階段,戲劇活動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及演出故事來訓練兒童的語言、肢体的表達力、想像力、組織力、情感敏感度、以及合作樂群的團隊精神。在創作的過程中兒童會主動地發現某個新問題,思考一些觀念,關心某些議題、並尋求如何解決問題,當深入某種情境時,他們將會探索事物的細節與原因,在他們扮演角色時亦得設身處地的挖掘人物內心的思想和行為的動機,創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藝術表現的技巧,更激發學子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演完戲之後所体驗的人生哲理比起書本上的知識,父母的說教都更具有立竿見影的實質效用。

戲劇是一門活的、立体的生活藝術,它是一種寓教育於娛樂,潛移默化、移風轉俗、陶冶人心的藝術,它用於教育上是最活潑、有趣、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兒童在做中學」「學中想」「想中做,培養一個身、心、靈健全的兒童。

青少年透過藝術與人文裡包含的音樂、美術、工藝、戲劇、舞蹈等藝術教育,親身參與各種欣賞、創作、練習等教學活動,能夠認識各國藝術文化的歷史、人文,社會,感受各類藝術作品的審美經驗,体驗發展潛力,自我創作的快樂,進而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意涵,社會背景、使之具備了欣賞批評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力、同理心、溝通力、並能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進而培養出深厚的人文素養。故而表演藝術與音樂、視覺藝術在美學上是有密切的共通性,融合性,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共生体。

教育戲劇與教育劇場之不同

近年來有許多兒童劇團如九歌、魔奇、鞋子、如果、紫風車、一元布偶等劇團,都得到政府經費補助巡演各個國小校園,這種由大人演戲給小朋友觀賞的兒童劇,多半是具有教育意義,但仍以娛樂兒童為主要目的。它不能算是戲劇教育而是兒童劇場,對於九年一貫教改政策的推行確有推波助瀾的鼓勵與示範作用。

美國早在1925 年,西北大學任教的溫妮佛列德.瓦德女士(Winifred Ward)已將戲劇教學法施行於伊利諾州.伊溫斯頓公立小學,1930年左右出了一系列的創作性戲劇相關書籍,推動戲劇教育於校學課程,影響頗巨,至到了50年代美國已有九十二所大專院校提供創作性戲劇術的教學課程。1瓦德女士所倡導的戲劇教學稱為創作性戲劇(Creative Dramatics),顧名思義是以誘導兒童身心發展、發揮創作力為目的戲劇表演,這種教學方法具有戲劇與劇場兩方面,兒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以戲劇的扮演模式,即興式的對話或動作表演某種理念或故事,當創作性戲劇發展成熟、製作成一齣戲,配上道具、佈景、穿上戲服正式演出時,就成為教育劇場,它是以促進兒童的人格成長為目標而非以娛樂為目的,一般來說應該是一種示範的性質。

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 )是運用戲劇的扮演與模仿特性做即興表演的一種教學方法,以實現某種教學上之目的,主要是用來鼓勵學生學習與創作,其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故又稱之「過程戲劇」。美國兒童戲劇教育家吉瑞汀.西克斯(Geraldine Brain Siks)教授說:「過程,是一種兒童置身於所創作的戲劇裡表現自已的自然方式,如想像、扮演、即興的表演與說話。用此方法,這種自然的過程是具体化的並且擴及包含了創作時運用理解、形式、溝通、與評量的各種程序。2」澳洲戲劇教育學者Jennifer Simons 珍妮佛.西蒙說:「戲劇教育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自覺自已的思考模式與感受過程,能與同學老師合作,發展對特定議題的全面性認知。3

教育劇場(Theatre in Education)則是注重戲劇與劇場結合的演出性,當然劇場的形式也包含戶外劇場, 常是由老師或專業人士帶領學生組成,選擇某一個主題以劇場的形式演出。英國戲劇教授John William Somers 約翰.威廉.撒姆說:「典型的教育劇場,通常會有一群專業的工作者,巡迴到各學校,與學生共同完成一項具教育性的計劃,計劃的元素之一就是演出。4」演出並不是僅為了娛樂的目的,而是將教育性的議題或媒材運用在演出的場景中,而把學生帶入到戲中的情境中,使之暫時產生幻覺,不知不覺接受了計劃中的意涵。

教育劇場在英國的起源早在1950 年,第一個教育劇場是在卡溫翠(Coventvy)的貝爾格勒(Belgrade)劇場誕生. 5。其實在歐洲最早提出將教育融入戲劇的是德國的布萊希特,1930 年他編寫製作的「措施」、1931 年的「馬哈哥尼」,及廣播劇「林登堡飛行記」,皆被稱之為教育劇,他把劇本身視為一種教育,主張通過藝術達到教育目的,這些劇採用一種史詩的、敘述、辯証的演出形式,有時加入合唱隊、幻燈片、影片、標語等媒材輔助說明,他主張戲要與觀眾產生疏離的心理距離,以使觀眾在看戲時保持清明的理性來思考劇中的種種問題,在他的影響下,以後的劇作家和作曲家更企圖強調教育性,而不惜減弱娛樂性,他的理念影響了日後教育劇場的興起。

當前台灣大學院校戲劇系的發展目標與課程內容

目前台灣設有戲劇系的大專院校計有:台灣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文化大學四所大學,此外台灣大學與文化大學還有戲劇研究所,台灣藝大也有表演藝術研究所,每年的培養的戲劇畢業生將近有兩百位可投入職場,而累積過去十數年來所培養的戲劇專業人士數量也著實可觀,據了解各校校友們的就業情形不一,有一部份人投身於影視傳播業,少數者活躍於專業劇場,投入高職影視學校當老師的也是不少,但是進入國中小教育界的卻是微乎其微,主因以往國中小沒有相關的科目需聘用戲劇系學生,畢業生亦未修教育學程不具備任教資格,無法進入國中小,還有不少人找不到合適專業工作只得轉行而流失了,所以應有不少人才是隱藏在社會的角落裡從事非本科行業,在當前急需國中小表演藝術類教師的情況下,這些人是可以呼召加入國民教育的行列,以應國家的需要。

戲劇系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戲劇的編劇、導演、演員人才和從事劇場工作的燈光、音效、佈景、服裝、化粧的實務人才,此外舉凡劇場經營管理、戲劇製作、節目企劃、戲劇理論評論、研究的人才均在範圍之內。戲劇系所教的科目完全涵蓋了教育戲劇和教育劇場的範疇,大學所開列的課程從戲劇理論、戲劇史到編、導、演、技術各個部門的專業知識與技巧,以及戲劇的應用科目,都設計得一一俱全,總之課程開列相當豐富、完整,學生從設計理念到製作技巧都學習到了,並按各人興趣設計專攻某個方向,從無中生有的創作技巧,延伸到舞台上具体呈現的實務過程,每一種的課程都由淺到深,由初階接續至進階,端看學生自已如何以選修找到自已最喜歡、最受用的課來培養自已的專長。

就以台藝大學戲劇系的課程為例,專業共同必修課開列有五十八個學分,另有九十個選修學分可供學生自由選擇,學生也可以跨系到其他系去選修相關性課程,如舞蹈、電視、電影等系。這五十八個必修學分的科名是: 戲劇導論、西洋名劇導讀、編劇學、導演學、表演學、戲劇原理、劇場技術基礎、西洋戲劇與劇場史、中國名劇導讀、中國戲劇與劇場史、劇場行政管理、戲劇鑑賞與批評、現代戲劇、排演(一)、排演(二)、畢業製作。共計十六門科目,七十個時數。

此外系上開列了九十個選修學分,科目是: 劇本創作、導演(一)、導演(二)表演(一)、表演(二)、表演(三)、肢體訓練、發音與唸詞、默劇、素描、舞台設計基礎、佈景技術與實作、佈景設計、燈光設計、燈光技術與實作、服裝設計、服裝製作、音效設計與實作、化妝與造型、創作性戲劇、舞台藝術電腦輔助設計、影視導演、兒童劇場、戲劇治療概論。共計二十四門科目。九十個時數。

此乃正規戲劇學制所安排的課程內容,學生接受如此專業的戲劇與劇場訓練,相信對於將來若擔任國小、國中的教職,應是具有充分的能力而勝任無虞的。

戲劇系的教學設備和一般科系不同比較特殊,一個設備完善的實驗小劇場是不可缺少的,充實其中的燈光、音響設備相當複雜,器材設備所費不貲,此外排戲的排練教室、訓練肢体的表演教室、舞蹈教室也是必備的場地,另需有服裝製作室、服裝倉庫、錄音間、化粧教室、製圖教室、佈景繪製教室、佈景製作木工室、視聽教室、電腦繪圖教室。由是觀之戲劇系的教學成本比一般科系來得昂貴。

表演藝術教學教法研習營培育教師的課程與經驗

為了配合老師意欲進修的需求,協助實踐教育部順利推行新課程,加強國中小教師對表演藝術學科的認識,以培育表演藝術課程的種籽教師,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特於九十一年舉辦了四個梯次的表演藝術教師研習營,成績斐然。時間分別是在九十一年二月四日至七日,參加學員一百三十五人、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參加學員八十人、這兩場都是由教育部國教司補助全額經費,老師全程免費參加,此外由國立教育藝術館主辦,戲劇系承辦的兩個梯次,北部的是在八月六日至九日於板橋台灣藝術大學舉辦,參加學員四十人,南部梯次是在十三日至十六日,借用屏東師院的場地,參加學員四十人,這四場研習營總計參加的教師將近三百人,每位都頒發了三十小時的研習時數條及修業証書。

在這幾次的研習營裡,老師們表現的學習情緒十分高昂,學習精神令人敬佩,老師們都抱著想要學到東西的期望來參加學習,有旺盛的求知慾、很少是為研習時數而來的。就以本人所教的即興表演課來說,由於老師們多有上台講課的教學經驗與豐富的人生体驗,本身就是很優質的表演者,所以上課的反應、回饋、互動都非常的,四、五天研習下來讓老師們對戲劇專業建立明確的認知與了解,對於戲劇與音樂美術的統整也具備完善的觀念。老師們對研習課程安排也有所反映; 他們希望實作課多一點,理論課少一點,因為很多老師已經參加過不少研習會,大都是專家學者講了一堆理論,至於將來如何面對學生帶表演活動的實務,老師們一無所知,以往也沒有接觸過任何表演訓練,不免很惶恐,擔心將來怎樣帶活動,所以針對此需求我們的課程設計兼具了應用理論和操作實習,盡量讓老師親自參與,動腦又動手,親身体驗。結業後的問卷調查結果,有些課像:是即興表演、創作性戲劇、兒童劇場、導演技巧,這些最能幫助老師實際操演的方法與實務課是最受大家歡迎的。經過三十小時的研習,老師們都領悟到戲劇其實是從生活中觀察、摩擬、想像、抽離經驗創作出來的,創作的過程非常有趣,一點都不會困難,只要了解了方法大家都會創作,研習後老師們得到充份自信與快樂,也懂得如何將戲劇與視覺藝術、音樂統整在一起的方法,老師們自覺這個研習對他們的教學是有幫助的,主辦單位也覺得老師的可塑性與學習潛力是相當強的,因為老師本來就屬知識份子,在科學智識與人生經驗方面頗有基礎,可以在短時間即能掌握方法,融會貫通地運用表演藝術於教學。

以下就是表演藝術教學教法研習營課程的科目與內容:

() 藝術與人文表演藝術跨科統整教學課程之內涵與設計

九年國教表演藝術課程係以戲劇為核心之教學,表演藝術跨音樂、視覺藝術及其他學科統整,包括大單元及主題統整模式之程序與結構規劃之理論與實作,教學的本質目標為文化與理解、審美與思辨及探索與創作,期使學者樂於參與課程之學習其理論、架構與政策之推展。

(二)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

此課程為戲劇之教學法,教師如何應用戲劇創作方式在教室內進行, 課程教學形式、素材、領導原則、教學項目與執行皆有介紹與說明。

(三)戲劇性教學活動領導方法與實務

教師如何領導班級戲劇活動與創作的實務與經驗作說明與分享

(四)兒童劇場製作實務

以多年成功製作職業劇團的演出經驗,傳授、製作兒童劇場的實務,以了解、鑑賞兒童劇場藝術的真實層面與教育價值。

(五)兒童劇場鑑賞

兒童戲劇的種類繁多,呈現的型式、主題與活動的模式皆有其特定的意義,本課程將引導如何深入了解兒童劇的內涵並欣賞,以利教師領導教學之賞析與解說,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六)即興表演

構思一個主題,以即興的方式來創作自己的戲劇,予以組織、結構及細節的精緻化演練,以作為戲劇創作呈現與活動的基礎。

(七)兒童劇佈景道具服裝之製作與演出行政

探討演出工作的佈景道具服裝 , 舞台技術部分該如何配合演出,如何在經濟效用上利用現有物質、呈現虛擬幻境的強化效果。

(八)表演藝術統整教學演練及示範觀摩

統整音樂、視覺、表演各部門呈現於一体運用於教學活動,主要重點在每人皆參與工作,個個皆演員,學子互相觀摩、亦皆為觀眾的團體融合式的呈現。

(九)教育戲劇之教學應用

將戲劇的教學方法,融合在各學科及各種不同團體中實施教學,以提高教學之品質、趣味與效果。

(十)「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教學實務

台北市試辦學校之教學實例、課程執行之教學情況、評量學生反映…

等實務報告與經驗分享並指導學員完成教學之設計。

(十一)課程統整教案設計主題研究

在專家指導之下,由學員分組討論,自行設計某主題教案。

(十二)課程統整教案實作

學員分成小組,設計單元主題,並以表演形式呈現所設計的課程教案,各組表演,他組觀摩,之後由三位專家交換心得,回饋意見,檢討改進。

(十三)名劇鑑賞

介紹中外經典名劇,分析其人文思想、主題意識、藝術形式、表演內涵與精神。

(十四) 導演技巧

導演的職責、畫面的結構、區位移動、強調與焦點的方法、節奏與速度、

劇本的詮釋、台詞與動作之配合、指導演員表演之方法、與演員溝通的技巧

表演藝術專業核心課程與未來師資的培育計劃

為了培養未來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國中、小教師師資,台灣藝術大學的學程中心承辦,規畫了表演藝術的核心課程為十二門學科,其中八門是戲劇類,四門是舞蹈類,由於學科性質上的考量,舞蹈肢体訓練的專業性較高,非講授、理論可一蹴而及的,而且本身的統整性、包容性亦有限,所以在比例上舞蹈科目較戲劇的為少,以課程的性質分配,史源方面的課不多,戲劇史與舞蹈史僅各佔一門,以介紹其發展的淵源與途徑,了解歷史的來龍去脈,認識各種形式與潮流的演變為主,其他的課程多是以實用、操作、實練的技巧性課程佔多數,期望能使老師們學習之後得到操作的實務經驗。

此十二門科目名稱如下:中西舞蹈史、音樂與舞蹈、舞蹈技巧、舞蹈創作、戲劇與劇場史、兒童劇場、編劇方法、導演與實務、創作性戲劇、舞台技術、表演方法、排演,所有的課程除了後兩者是四學分外,其餘的都是兩學分,總計有二十八個學分,若是攻表演藝術專長領域的老師至少要修整滿二十六個學分,再至音樂或視覺藝術專業課程中各修四個學分,總計要在三個領域裡修滿三十四個學分就具備了任教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教師資格,這樣的要求是很嚴謹的的,關於這幾些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簡短介紹如下:

1、 舞蹈創作:透過創作媒材的運用進而學習舞蹈的形式與結構,從創作的作品中建立自我語彙的組合與風格。

2、 舞蹈與音樂: 認識音樂在舞蹈創作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介紹中世紀至二十世紀重要音樂舞蹈和各時代重要音樂的風格與思想潮流,了解音樂的特質。

3、 舞蹈技巧:現代舞蹈派別的認識及深入派別研究的方法理論,探討某派別的理念及動作技巧,及基本動作之流暢性、變化性、原動力、表演質感、方向變化等要素。

4、 中西舞蹈史:講述中西舞蹈的歷史源流與發展,介紹舞蹈與禮儀制度的關係,及其對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宗教、風俗的影響。

5、 戲劇與劇場史: 瞭解中國傳統戲曲從古代源流到現今的發展流程,建立正確的中國戲劇史觀。探討西洋戲劇文學及劇場表演之歷史演進;經由學習過程,使學習者除了對西洋戲劇及劇場表演之形式風格演進有所認識,並期能對學習者未來之戲劇創作、表演、評論及演出有所益助

6、 編劇方法:教導編劇的基本方法與技巧,理論與實務並重,在小說、歷史故事及生活中取材,在實作中增進編劇能力,闡述戲劇與人生的關係。

7、 兒童劇場:認識兒童劇場之藝術要素與設計特性,導演技巧、教育性、演出評量、如何掌握觀眾,講解兒童劇場之經營與管理。

8、 導演與實務: 講述導演的起源、發展,及導演的職責與統合能力,探討世界著名導演的創作理念與理論、作品風格與表現形式、及其對當今劇場發生的影響。解釋導演綜合劇場各種元素之方法與技巧,如何運用舞台空間、節奏,演員、區位、移動之變化,設計畫面與特殊場面之調度。

9、 創作性戲劇: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戲劇的創造性實作遊戲與活動,並從中學習其理論。學會如何:客觀化的思考、蒐集與準備活動資料、帶領暖身活動、領導及促進活動、準備主題或故事戲劇遊戲、評論創造性活動、複演、結束活動等技巧與方法。

十、舞台技術:: 介紹舞台上的各種技術,如燈光、佈景、音效之設計理念及實作技術,製作過程、方法皆包括在內,使學生了解劇場演出所需配合的。

十一、表演方法: 教導表演觀念的認知與了解,透過諸多表演遊戲和練習的實作培養學生實用的表演技巧與方法、使其具備詮釋劇中人物的表演能力。

十二、排演:改編小說故事為戲劇,或是指導眾人排練一齣戲以便演出,實踐導演和演員的合作,將表演與導演的理論運用於實務工作呈現出來。

教育部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程已在今年九月正式在全國的國中、小實施,據報載:基層教師反應最激烈的心聲就正如先前大家所憂心的三個問題;

: 單科教學變成領域教學時執行上的困難度,統整的課程如何由專業老師一人教,跨學科如何讓人消受。

: 受制於規定時數,現有師資配搭不足之下,教師感到不能勝任的憂心。

: 缺乏表演藝術類科的教師,目前都由音樂、美術老師教表演藝術。

針對第一個問題,各類組教師的再進修是刻不容緩的,新課程強調的是多種科目統整為一個領域,例如社會領域的內容就涵括了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政治發展、經濟活動、公民責任、人際互動、鄉士教育、生活應用各方面的學習,於是原本教公民的老師必須也教歷史和地理學科的課程,使原來在大學只接受單科專業教育的老師非得同時也去教本來不熟悉的科目,這當然是會有一點力不從心,但如果從終身學習的觀點來看,老師可以跨越原來的知識領域而擴展其學習範圍,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是有益教學相長的,只是需要一段過渡時期讓老師安排機會再進修。

至於第二個問題,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方面,各校幾乎都沒有表演藝術的師資,只得由美勞和音樂老師兼教,以課程內容的教學情形而言,若以美術老師為例,他同時得教音樂和表演藝術,所謂隔行如隔山,原本從事繪畫美勞的老師現在需要涉獵到音樂的五線譜和比手畫腳的表演界域,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事,那麼建議各校宜先採用協同教學的方式來解決不同專業領域的統整,以兩位或三位老師合作分擔藝術與人文的課程是可以解決當前之急的,學校必須接受協同教學的專任教師時數,即使是三位老師一同上課,每位老師的時數都應該照算。

第三個問題,當然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各校速新聘戲劇系的畢業生來教表演藝術,或是修過表演藝術專門課程的藝術本科生,只要一名,即可解決很多麻煩問題。此外現職國中小教師可利用夜間至相關藝術大學進修,大約半年即可修完藝術與人文的補修核心課程,例如美術老師可來補修戲劇或舞蹈的四個學分,再補修音樂的四個學分,即可以彌補原來對音樂、戲劇之不足,取得合格証明。目前台藝大學進修推廣部夜間增開了許多學分班,也接受外來無學籍人士隨班附讀,為有意進修的老師設立了補修學分的管道,開了方便之門。

 重新設立一個戲劇教育學系在師資與軟硬体設備兩方面都不是短期一蹴可及的,師院体系的學校不妨與找一所藝術大學來結盟,交流師資與課程,讓兩校學生跨校互選姐妹校的課程學分,這是短期可行的一個解決國中小藝術與人文教師荒的方式。

各個國中小學校長才是推行九年一貫新課程的重要推手,改革是否能順利進行無礙,校長能否針對問題誠懇地解決,實是一個重要關鍵,教育行政主管宜重視現存的師資問題而儘快解決老師們的心理壓力。

參考書目

一、Ruth Beall Heinig, Creative Drama for the Classroom Teacher,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J.1993(fourth edition)

二、Nellie McCaslin, 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Longman Inc, New York1908(fourth edition )

三、張曉華,「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成長文教基金會,台北,1999(88)

四、Nillie McCaslin ,綜論創作性戲劇理論與實作在美國教學之概況 (The overview in creative drama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主辦,台灣藝術大學承辦,台北板橋,20028月,

五、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育部8912

六、九十一年度終身藝術學習列車研討會系列,論文集

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課程綱要,教務處 91

八、Charles McGaw , Acting is Believing, Holt , Rinehart &Winston , New York, 1980九、布來希特,布來希特論戲劇,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 1990

十、克勞斯. 佛克爾,李健鳴譯,布來希特傳,人間出版社,台北,民76

十一、朱俐,學院戲劇教育課程規劃之探討,藝術學報56期,台北,1995

註釋

註一、張曉華,「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p32,成長文教基金會,台北,1999(88)

註二、吉瑞汀.西克斯(Geraldine Brain Siks) Drama with Children, Harper &Row, New York , NY, 1983(second edition)

註三、珍妮佛. 西蒙,(Jennifer Simons), 「反思過程中的教育戲劇」,「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專題演講摘要,台北2001723-27

註四、約翰.威廉.撒姆斯 (John William Somers), 「教育劇場的理論與實踐」,「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專題演講摘要,台北2001723-27

註五、同上註

表演艺术类大专院校系所发展目标与师资培育的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