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5-21 22:23:53

医院2019年院感管理工作计划

2019年,院感管理工作将紧紧围绕三级医院创建这条主线,严格按照江苏省和淮安市《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作方案》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

(一)组织建设与职责落实

1.院感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会议记录详实,有整改和落实情况追踪

2.临床、门诊及医技科室成立院感管理小组,小组按照要求进行活动,每个月召开持续改进会议,每季度进行院感病例讨论。

3.院感科根据质控考核计划,对各科室落实院感工作制度,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做好持续改进。

4.完善各职能部门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建立与临床、检验、药学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信息及时共享。

5.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重大事件如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体系及联动机制。

(二)制度建设与落实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并结合医院和相关科室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认真执行相关工作流程、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2.院感专职人员熟知院感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区医院感染特点。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本岗位有关院感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认真执行。

3.院感科严格落实岗位职责,认真做好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工作计划有效落实。专职人员积极参加院感管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培训。各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责,认真落实院感管理职责

二、加强培训与教育

制定针对各级各类人员的院感管理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详见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责任部门,根据不同科室、不同人员设计相关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内容,并有考核。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和考核,各类人员掌握本部门、本岗位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

三、加强院感监测

(一)基本监测

1.制定详细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详见监测计划),加强全院综合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加强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等的监测,监测方法规范。

2.对监测资料每月汇总,每季度进行分析、总结与反馈,做好持续质量改进。

3.开展现患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10月份)

4.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监测,如手卫生、术前正确皮肤准备、预防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大无菌屏障等依从性的监测。

5.利用院感监测系统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持作用。

(二)目标性监测

1.制定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风险因素的监测计划与控制措施,并严格落实。

2.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主要部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

3.每月对目标性监测工作进行检查、自查,对监测资料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与反馈,做好持续质量改进。

(三)上报监测信息

1.按有关部门要求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信息真实、准确。

2.规范报告与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100%。

四、强化防控措施的落实

(一)基础性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手卫生

(1)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知晓手卫生知识与方法。

(2)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和安置的位置等应符合要求。

(3)对手卫生工作进行检查、总结与反馈,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4开展手卫生相关活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清洁、消毒与灭菌

(1)严格落实医院清洁、消毒制度。

(2)环境、物体表面无尘、无污渍。

(3)医务人员知晓本岗位的清洁、消毒知识与技能。医院的清洁、消毒工作符合要求。

(4)对重点部门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定期的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5)消毒药械的管理

a院感科对医院购置消毒药械审核意见。

b医院为相关科室配备满足消毒或灭菌要求的设施、设备与消毒剂。

c消毒、灭菌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院感科对相关证件进行抽检审核。

d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对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或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

e对消毒药械管理工作有定期的自查、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能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3.隔离

a严格落实隔离工作制度,医务人员知晓本岗位的隔离知识与技能。各科室的隔离工作应符合要求。

b对重点部门隔离工作定期的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a严格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流程,有相关记录。

b采购、使用、储存、发放、使用后处理等工作规范。

c制定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与程序,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d定期自查、检查、总结分析与反馈,能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a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

b不断完善相关职能科室共同监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c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并落实。

d院感科积极参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不断提高,达到国家标准,分别为不低于30%、50%、80%的标准。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完善重点部位(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2.相关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及时评估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的综合措施。

3.开展ICU、感染高风险科室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目标监测资料每季度分析、总结、反馈及持续质量改进。

4.对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分析及反馈,预防与控制有效。

(三)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预防与控制措施。

2.各科室认真落实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感染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无菌操作、环境清洁与消毒等。

3.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4.医务人员知晓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

5.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控制的检查、分析与反馈,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有效。

6.加强多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院感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合作机制,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能有效发挥作用。

7.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五、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具有感染率高或引发感染风险高等特点的科室,包括重症医学科、血透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急诊科及其病房、口腔科门诊、介入手术室、临床检验科(包括输血科)、内镜室、消毒供应室等。

1.重点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及时修订适合于科室院感管理制度并落实。有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2.配合院感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并能将监测结果用于临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3.有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的具体措施与流程。

4.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

5.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分析,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认真执行并落实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和相应的措施。

3.医务人员根据感染风险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原则,防护措施适宜。

4.各科室配备完整、充足的符合防护用品,便于医务人员获取和使用。

5.各科室加强职业暴露和防护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做好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演练,知晓发生职业暴露时的报告与处理流程

6.职业暴露的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齐全,并根据案例或阶段分析改进职业防护工作。

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杜绝泄露事件发生

1.各科室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外运管理,规范运送流程和登记;加强流失、泄露等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应急处置,杜绝相关事件引发的不良影响

2.联合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做好督查和改进工作。

3.院感科在完成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加强针对医护人员、保洁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专业知识培训。全员知晓医疗废物相关知识。

医院院感科

2019年1月12

2019年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