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深圳友人的信] 深圳友人

发布时间:2023-03-19 20:43:05

Hozii.Doc[给深圳友人的信]深圳友人》
摘要:傻丫:同您说些我读京中报章的过时见闻,“北京印象之一”是《吵架》,登在上海《文汇报》一九九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五版,写她从走下飞机就开始的吵架经历,写她的七岁儿子的心灵震撼,不动声色的文字有直入人心的深刻,十二月七日同时刊登的另外两篇文章《吵架背后的美丽魔鬼》、《圈外人都是“物”》,分析得颇有分量
傻丫:同您说些我读京中报章的过时见闻。台湾作家龙应台带两个稚子来北京度假,有什么收获?“北京印象之一”是《吵架》,登在上海《文汇报》一九九三年十月三十一日第五版,写她从走下飞机就开始的吵架经历,写她的七岁儿子的心灵震撼,不动声色的文字有直入人心的深刻。好事的《中国青年报》十一月九日也登了这篇文章,改题为《在北京被吵架》,标题过于直露,但“被”很传神,说《中国青年报》“好事”实是因为报社后来在报上登启事找龙应台联系并送她稿费,而且事情有了继续发展――龙应台的文章引起了一位署名“河翁”的感慨《咱这儿怎么这样燥》(同上报,十一月十六日,河翁曾留学加拿大,对国外的尊重人、国内“公职人员的蛮横”颇有记忆,他说,龙应台不想吵架却总在吵架,实在是环境所致,是整个社会的事,并想细究“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官员”(此说原文中加引号,不知是不是出自龙应台之口?,孰因孰果;结论是:话善,关键是心善。有人对龙应台及河翁的文章颇不满,广州华南理工的一研究生怒气冲冲地要人说话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十二月七日,并举了个“事后心里觉得挺暖的”骑车闯红灯与交警打交道的例子,先是“被喝住”,再“乖乖交罚款”,接着“交警拿出本儿几乎从鼻子底问我,我哆嗦答道”……正是河翁所感叹的“警察与违章者不在同一档次上,让人感到心里很冷”的生动的说明,真不知那位研究生是怎么“研究”的,以后的文章则大多是找研究生讲道说理了。十二月七日同时刊登的另外两篇文章《吵架背后的美丽魔鬼》、《圈外人都是“物”》,分析得颇有分量。龙应台的“旋风”似乎要在北京刮起来,所以我没早点把上面的信息告诉你。但是最后却又没刮。不知什么原因。
.

[给深圳友人的信] 深圳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