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1关键词…………………………………………………………………………………1一、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相映成辉………………………1(一)艺术构架精巧…………………………………………………………………(二)矛盾冲突激烈…………………………………………………………………二、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和复杂鲜明的形象塑造水乳交融………………………(一)语言艺术成就…………………………………………………………………(二)人物形象塑造…………………………………………………………………参考文献………………………………………………………………………………








123346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
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的标志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创作的一系列剧作,这些作品是迄今为止中国戏剧艺术无法逾越的巅峰。而《雷雨》是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创作背景是1923年到1925年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作品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也是他敏锐地提出中国现实社会严重问题的一个最初尝试。自1934年问世后,就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爱。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初浅的分析:第一是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第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第三是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第四是复杂鲜明的形象塑造,四个角度来解析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雷雨》艺术构架矛盾冲突语言艺术形象塑造

一、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相映成辉(一)艺术构架精巧
1《雷雨》的结构精巧的令人惊叹。作者在写作时,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戏剧的特点:时间、地点、情节三要素完整一致,人物安排、场景变换、戏剧情节的展开都集中在一定的场面和场景中。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向读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和关于人世间爱情、亲情的苦辣酸甜,线索分明,结构严谨,爆发力非常大,很多人读了《雷雨》后,都深深的为剧情的跌宕起伏所折服,为人物角色最终悲哀凄凉的结果所叹息。
2、完美的开头、序幕和结尾
在剧作的开头和序幕里,作者细致交代了人物关系,为剧情的发展做层层铺垫,承接上下。在戏剧的结尾,歌声响起,充实了整个戏剧,人物的一个个死去,《雷雨》达到了最顶端,同时艺术也达到了所要表现的价值。开头、结尾不仅带来了艺术的起伏,更多的是艺术的魅力体现。
1)开头。在开场,“鲁贵与四凤的袒护看来像父女间的家常闲聊,却提示了许多重要的信息,不仅包括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和习性,还揭示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四凤与周萍的情爱、周萍与蘩漪的暧昧、周萍与四凤的敌意等,对于舞台上正面展开的情节,

这是近前因;而谈话同时透露了鲁侍萍要来周家这个重要规定情境,为揭开远前因埋下伏笔。”①之间在穿插进周冲来客厅寻找四凤、鲁大海来周家见周朴园这样的过场戏,将周冲对四凤的爱慕、鲁大海对周家的仇恨也展现出来。至此为止,剧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已基本明朗,暗下不表的只有鲁侍萍与周家的关系,它将作为后面情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而存留。
因此开头不仅仅是对人物关系的一个充分交代,让观众和读者对人物有一个认识,又是一个结构事件的起点,和艺术的开始,为揭开现实时态悲剧埋下伏笔。让剧情在关系明朗的提前下,顺延起伏发展,同时也让中心结构得以起伏曲折的艺术表现。
2)序幕和结尾
《雷雨》的序幕与尾声在演出中通常被删去,以至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在序幕、尾声中,人物的死去,社会的延续,事件的过去,“昔日窒息身心的周公馆改建成了安抚身心的教堂医院,如箭在弦的戏剧冲突随着那场雷雨的歇止也代之以平静,舞台上他人的闲谈与教堂弥撒钟声制造了宁静、和平、肃穆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人们得以静静思索与回味,如醒者咀嚼梦中事。②序幕、尾声的舒缓与本事的紧张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故事如夏日午后一段离奇撼人的梦,对于观众,序幕与尾声恰好起到了导入梦境与导出梦境的作用。为了不使人们对作品作过分的切近实事的理解,曹禺将《雷雨》表述成一首诗,导引观众的情绪进入于更宽阔而沉思的海。这样,序幕于与尾声就如一幅画的框子,使作品与现实隔离开,从而得到更好的欣赏。
序幕和结尾是一个事件的前起和收尾,序幕是舞台的说明,是结构开始的前沿,结尾是艺术的鼎峙。二者的相呼应给《雷雨》相上了一道金色的光环,保证了中心结构的完整性,构成了相对完美的艺术精品。(二)矛盾冲突激烈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这正好与“雷雨”这个剧名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走自己走过的路。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杂而不乱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

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结论:正是因为精巧的艺术结构同时伴有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才使得《雷雨》具有无限的艺术张力,让观者心弦紧绷,情绪体验更加充分。
二、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和复杂鲜明的形象塑造水乳交融(一)语言艺术成就
在语言上《雷雨》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它用一种文字的叙述把故事描述了出来,文字深化的同时也突出剧情的升华,从结构、说明等方面把《雷雨》的视觉、听觉、感觉的冲击体现的完美,把艺术的各元素涌现在观众、读者的感觉里。
1、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反比”和“穿插”的表现方法。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复杂的矛盾纠葛,把“现在的戏剧”(繁漪与周朴园的冲撞,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情感纠葛,周朴园与侍萍的相逢,周朴园与大海的冲突)和“过去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作为后母的繁漪与周家长子周萍恋爱的故事)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2、用必要的舞台说明,真实场景的渲染,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鸣,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沉溺在永远不能实现的生命自由、健全发展的绝对理想境界的精神幻梦里;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即使是鲁侍萍,以至周朴园,他们对充满痛苦的(侍萍是一种屈辱之苦,周朴园则是忏悔之苦)初恋的极其矛盾、复杂的情感反应,正表明了对于曾经有过的人的情爱难以摆脱。
3《雷雨》中有许多地方都采用引导性最强的疑问句、祈使句来与陈述句搭配使用,组织一个个戏剧场面,表现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如剧中侍萍与四凤回家后繁漪和周萍的对白:繁“你说,你今晚上预备上哪儿去”周“我——(突然)我找她。你怎么样?”……周“(暴烈)你胡说!你不配说她下等!你不配!她不像你,她——”。因为疑问句、祈使

句对于说话对象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明显要求对方作出动作反应。这样正反相结合,既突出事实的主题,又体现出《雷雨》的语言艺术。
4、采用多样化的跳脱断续手法这一手法在曹禺手里已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语言艺术手段,它被广泛地运用,而且方式多样,达到新颖独创的境地。如在侍萍叫周萍与四凤永远离开周家时,繁漪、周冲、周朴园陆续上场的一系列对话时侍萍的言语和独白:“不,不!(低头)啊!天!,周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不由自主)萍——(回头抽咽)。这样它们借助于语境,并通过剧中人想象来领会话中未说出部分的意思,使实质内容得到强化。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想象,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语言表现力。又如周冲在鲁贵家对四凤讲:“海,……天,……船,……光明,……快乐”的话;以及在四凤将和周萍走时他(疑惑地,思考地)“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便不是真爱四凤;(渺渺茫茫)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
5、赋予多义性的语言形式曹禺用一种语言形式同时传达多种信息,在表达话语理性意义的同时,表达丰富的内心动作,使人物的动作生动而鲜明。如:由于剧中所有人的欲望与追求都被一种人所不能的强大的力量所压抑者,剧中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造成了人的巨大精神痛苦。由此引发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与近乎疯狂的白热、短促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当听到繁漪那失去了母性的一声大叫:“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读者会感到这种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的病态的挣扎。
6、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如周朴园:盛气凌人,如他在与儿子和繁漪对话时特别是要繁漪吃药时“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鲁侍萍:抑郁沉缓,如:她看了镜台的相片时的独白正好体现这一点;鲁大海:鲁莽简单,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体现。
(二)人物形象塑造
《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极其成功的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典型——蘩漪和周朴园。在剧中,他们复杂的心理,交织着错综矛盾的情感,都被曹禺先生天才般淋漓尽致地勾画出来。
1、蘩漪——最“雷雨”式的人物
蘩漪是《雷雨》最大成就之一。凡是读过《雷雨》的人,都不能不对她留有深刻的印象。都不能不为她的“壮举”感到震动。在那个雷雨的夜里,她象是一道闪电,把周朴园

竭力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专制家庭劈得粉碎。“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雷如电地轰轰烈烈地烧一场”。这就是蘩漪。
她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无论你是否喜欢她,都会不可抗拒地被她所吸引。这首先来自于她特异的性格光彩。她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还有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都蕴藏着一种雷雨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最强音,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敢于反抗周朴园,面对周朴园的训斥,繁漪敢当面顶撞说:“不,我不愿意。”可以说,繁漪是周朴园家长专制的掘墓人。她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死灰般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可是在她看来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路径,是自己追求青春幸福的一个好途径。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厌恶这种乱伦关系时,繁漪却发出这样的呐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蘩漪的一切都是走向极端的。“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爱和最不忍的恨。”她爱得狂热,恨得也强烈。曹禺借繁漪的口发出了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呼喊,以摧毁这个灭绝人性的社会,但也深知专制主义的强大,也只能是无奈地看着这个社会怎样在吞噬着自由和人性的幼芽。“只有真正明白蘩漪的人才能品味出她的魅力,正如同只有爱吃姜片的人才能道出辛辣的好处。”蘩漪——沉静的外表却内蕴着“雷雨”式的性格,文弱的躯干却储藏着极大的力量。这也许正是蘩漪最吸引人的地方——外柔内刚。作者曹禺在谈《雷雨》的创作时,曾这样说过:“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偏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呢。”所以,在《雷雨》中曹禺带着极大的怜悯尊敬赞美蘩漪,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围兽的搏斗。”蘩漪不仅仅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而且告诉现代的女人去抓住幸福,去勇敢的爱。提示大家不要为了安逸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信念。
2、周朴园——摇摆于封建专制家长与资本家之间的人物
周朴园也是《雷雨》中写得极好的一个典型。他出身于封建家庭,虽到外国留过学,却又尊崇旧道德。这是一个渗透着浓厚的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人物。他的身上具有资本家与封建专制家长的双重特征。

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极大封建性的矿山资本家。他不但贪婪成性,残忍、自私,而且伪善、奸诈。在家庭里,他刚愎、专制,竭力维持着封建性的旧秩序;在矿山上,他野蛮地对工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制。为了发财,他狠毒地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名小工,然后从每个工人的性命里,扣下鲜血淋淋的三百块钱;为了镇压矿山工人的罢工斗争,他指使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又利用金钱收买工人代表,破坏罢工斗争。然而,这个道貌岸然的资本家,却以他的伪善和欺骗,赢得了“模范市民”“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的种种称誉,儿子周萍甚至尊崇他是“无瑕的男子”。随着剧情的开展,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劣性在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细腻的刻画和充分的表现。正如蘩漪揭露他的一样:“你!你忘记了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啦!”可以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年轻时,他荒唐无耻,玩弄侍萍,为了维护封建门第观念,又在大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逼走侍萍。犯下难以饶恕的罪恶之后,他又“良心发现”,为表示灵魂的忏悔,他对“亡灵”有着种种“虔诚的纪念”。侍萍的出现,对他的社会形象构成了威胁,他要用一张支票来买回他一贯以最“正直”、最“仁厚”的上层人物自居的尊严与体面,来维持他那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形象。可最终,他还是没有逃脱痛苦的折磨,作者这样结局,我觉得也体现了一种命运不可改变的观念。究其原因,还是那个时代造成的。
无论从社会还是从家庭的视角去剖析,无论从资本家还是从封建专制家长的身分去研究,周朴园都是伤天害理的食人者。但“周朴园”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作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单纯的食人者的反面形象,而是从一个常人的角度去刻画他,写出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不落俗套。
结论:正因为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才更深刻的丰富了剧中人物的内涵。而剧中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又增添了语言表达方面的丰富性。双方的相辅相成,赋予雷雨巨大的艺术美感,给观众新鲜的生命体验。
总的来说,《雷雨》以它现实和虚幻相结合的无与伦比的美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灵!它不仅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它的艺术成就还有众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它伟大的艺术魅力必将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曹禺戏剧的深层结构》《审视曹禺戏剧的全新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蒋成瑀,《曹禺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3.曹禺,《雷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4.刘勇、李春丽,《曹禺研究述评》,中学语文,2001年第35.曹禺,《雷雨·序》,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2001
6.曹禺:〈雷雨〉的写作》《曹禺全集》,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7.司马长风,《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0


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磁县阜才中学
实践活动时间2012.02.10---2012.0
4.20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实践情况
评语
出勤情况
实践态度
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了解了中学语文课的教
满分
工作积极,善于向老教师
请教,学习。
能胜任中学语文的教学
学方法,能深挖教材,充分备好课,教给学生知
识。
专业
专业技术职务

实践课题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实践单位(章)20120420


从不迟到,早退
非常认真,积极
结合了所学专业,能更好的教授初中语文的教学
能上好初中的语文课,能把所学专业和实际结
合起来
成绩

合格
指导教师(签章)20120420






审核人(签章)



复审人(签章)




验收人(签章)







课堂上的语言艺术

实习基本情况:
我于2112210日至320日,在磁县光禄一中实习了40天。本次实习目的是想通过教育实践,把在电大远教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在实习中听不同年级(初一到初二各个年级)有经验的老师的课,认真学习各种不同的风格,各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并与指导老师探讨,认真领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收获良多。不仅懂得了应该怎么去听课,去听些什么方面的,不能只是很肤浅的看内容,看教态,看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看课堂环节的设计的紧凑,看她的教案所设置的目标是否落实在课堂的实际活动中,有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课堂的学习,哪一些的课堂内容讲解的不够充实,能否换一个方式引导学生,看学生的反应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到深层次的方面,让自己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宝贵的实战经验。其中《春》这节课对我印象很深。
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一、虚心求教
实习中,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头两个星期我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感触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从效果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而容易接受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春》这样的课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三、协调好课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

如今的学生很多对课本知识都不感兴趣,但是一旦涉及课外知识,他们又会相当认真的听讲,因此一定要注意协调好课本知识与课外拓展的关系,让他们能在课外拓展的兴趣上也能学好课本知识。了解好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与学生所处时代的生活经验相关,把课外拓展穿插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兴趣在课外还能自主学习,更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但是也不能忽略课本知识的一个基础。布置作业也要注意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和表扬,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学生会有一种被夸奖的喜悦和成就感。教师生动形象的解说,示范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水平。语言是交流情感的纽带,幽默的语言使人快乐,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如果教师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就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够通过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来降低坡度,增强记忆。
个人的体会:
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首先,在校期间,应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进入中、小学教书,不一定他在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就会当什么教师,有可能学数学的要去教物理,而学生物的要去教化学,甚至一个人负责两门不同的课程,所以在学校期间应该涉猎相当一部分与专业课有联系的知识,做到有备无患,关键时候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次,作为老师应该掌握过硬的教师职业技能,三笔字、普通话演讲、全能讲课等,都能精通,最好在其中有一项专长,使自己有别于千篇一律的应聘者。
最后,应该多和以前中学的老师,班主任去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资源动态,向他们借鉴一些从教的经验,有条件的话和他们保持深入长期的联系,让他们在关键时候为你指点迷津,没条件的话,也要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这样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附:《春》教案

《春》教案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一)、自学内容《春》(二)、自学目标1、熟读文章并背诵。
2、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描绘了几幅关于“春”的画面?3、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二、重点、难点
(一)朗读课文,文章描绘了几幅关于“春”的画面?
(二)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三、自学提纲
(一)、阅读文章3-7段,并分别给各段命名。
第三段:春草图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二)、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直接笔记在文段中)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三)、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比喻原句:赏析:拟人原句:赏析:排比:

赏析:四、自学测评
(一)如何理解下列句子?
1、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二)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三)摘录有关描绘春天的名句。(至少三句)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文章,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