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之内容标准4-5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发布时间:2019-03-26 22:40:52

内容标准4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导引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先后经历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春秋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为了争当诸侯首领,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齐桓公任用以管仲为首的一批贤才,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又采用了“尊王攘夷”这一成功的对外政策,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个霸主。他即位后,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城濮一战,大败楚军,确立了其霸主地位。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加快了统一步伐,经过争霸和兼并战争,到春秋末年形成了齐、晋、秦、楚、燕几个大国,经过“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晋国被分裂为韩、赵、燕三国,从而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齐桓公能首先称霸是因为(

①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②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③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3、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A、尊王攘夷 B、卧薪尝胆 C、退避三舍 D、围魏救赵

4、战国初年,瓜分晋国政权的三家卿大夫是(

A、赵、魏、秦 B、齐、秦、燕 C、齐、燕、楚 D、韩、赵、魏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战国末年,壮士荆轲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从该国的首都蓟(今北京)出发,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该国是指(

A、齐国 B、魏国 C赵国 D燕国

6、战国末期,秦国实力最强,下列哪次战役后,东方六国更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二、填一填

7、东周分为 两个时期,分别是我国 社会的瓦解 社会的形成时期。

8、公元前7世纪后期 大战后, 成为中原的霸主。百余年后, 又做了中原霸主。

三、连一连

9、将下列人物与其相关的成语或典故连线

管仲 围魏救赵

晋文公 退避三舍

孙膑 老马识途

四、练一练

10、阅读以下材料:

子(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摘自《论语·宪问》

请回答①“桓公九合诸侯”标志着什么

②齐桓公之所以能够“九合诸侯”,是受了何人的帮助?

五、说一说

11、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有人说,春秋时的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你怎么看待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这些战争?

六、试一试

12、请你将课文中出现或涉及到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 、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纸上谈兵)串起来,写一段春秋战国故事。

相关链接

三家分晋

春秋晚期,晋国的六卿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从奴隶主贵族中分化出来,成为新兴地主的代表,威胁着以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公元前550年,新兴势力联合起来,打跨了旧贵族栾氏,完全占了上风。晋国六卿已经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控制了晋国政权。在新旧势力斗争的同时,晋国新兴势力内部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公元前493年,范氏、中行氏同赵、韩、魏交战,结果范氏、中行氏两家彻底失败。赵、韩、魏、知四家尽分范氏、中行氏的土地。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灭掉知氏,三分其地。几年后,三家又把晋君所剩不多的土地分去大半,晋君反而要去朝见三家。公元前418年,周天子正式册命赵、韩、魏三家为诸侯,这就是“ 三家分晋”。

合纵与连横

战国中后期出现的两种外交策略。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具体而言,即魏、韩、赵等弱国联合起来,北连燕国,南连楚国,共同对抗齐、秦等强国。所谓“连横 ”,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即齐、秦为对抗合纵,采取拉拢、分化的手法,使某些弱国服从自己。长平之战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秦国更加强大,齐国则降为弱国,合纵专指赵、齐、楚、燕、 魏、韩联合抗秦,连横指秦国拉拢某些国家以攻打另一些国家。一说南北为纵,东西为横,这只是从地理位置考虑的一种说法,实际内容与上述相同。与这种策略相适应,一批为 “合纵”或“连横 ”而在各国之间奔走游说,出谋划策的“纵横家”便应运而生。其中著名人物有公孙衍、张仪、苏秦等。后来,随着秦国的独霸中原,各国间的外交均势便不复存在了,“ 合纵连横 ”也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内容标准5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

学习导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铁器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牛耕的出现,使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也有了提高,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商鞅的变法,它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确立。

理解探究

一、选一选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时 B、商朝时 C、西周时 D、春秋时

2、孔子的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大约出现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3、可持续发展工程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与人民的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是(

A、战国时的都江堰 B、战国时的郑国渠 C、秦朝时的灵渠 D、西汉时的白渠

4、“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川西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 太守”是(

A、商鞅 B、李冰 C、大禹 D、白公

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战国时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6、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

C、当兵建立军功 D、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奖赏

二、练一练

7、阅读以下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①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文中“孝公”指哪国国君?他任用“卫鞅”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8、阅读以下材料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请回答:①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②李太守主持修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利工程?叫什么名字?

③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参考答案:

内容标准4

一、1C 2 A 3B 4D 5D 6D

二、7、春秋、战国、奴隶、封建 8、城濮大战、晋文公、楚庄王

三、9 管仲 围魏救赵

晋文公 退避三舍

孙膑 老马识途

四、10、①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②管仲。

五、略。

六、略。

内容标准5

一、1D 2B 3A 4B 5D 6C

二、7、①“卫鞅”指的是商鞅。②“孝公”指秦国国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8、①李太守是指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

②李冰主持修建了一个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叫都江堰。

③伯禹是指传说中的大禹;因为他治水有功。

三、略。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之内容标准4-5同步探究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相关推荐